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寇玉坤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3):178-18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近期疗效。方法将42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成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参碱、门冬氨酸钾镁、质子泵抑制剂、白蛋白、血浆等综合性治疗;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mg/次,口服1次/d,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次,口服1次/d,疗程均4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水平、肝纤维谱、HBeAg转阴率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水平、肝纤维谱、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TA、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HBV-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明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1998年8月~1999年7月我们采用苦参碱静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异常患者30例,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将全部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6~75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3~70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纳差、乏力、肝区不适等临床症状。两组在病情程度、临床表现、年龄、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55例患者中42例既往有明确的慢性肝炎病史。全部患者血清HBsAg、HBVDNA均为阳性。所有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B超、CT检查,明确了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55例患者中,有47例血清ALT高于正常,平均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系指心、肝、脑、肺、肾、消化道和凝血等两个以上的生命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在短时间内发生功能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30例,并发MOF46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MOF诊断标准:我们采用Fry, Eissman及日本医科大学结合实践提出的诊断标准:①心脏:出现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或心肌梗塞,一过性心脏停搏或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及低血压。②肺:呼吸障碍, 相似文献
4.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 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ALC失代偿期患者72例(ALC组)和HBC失代偿期患者359例(HBC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合并症及预后等因素.结果:年龄小于30岁及女性HBC患者明显多于ALC患者(P < 0.05).ALC组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右上腹痛、肝掌、蜘蛛痣、肝肿大患者明显多于HBC组(P < 0.05),HBC组腹胀患者明显多于ALC组.ALC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HBC组,H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明显高于ALC组.ALC组肝性脑病、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及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明显比HBC组多(P < 0.05).ALC组好转率明显高于HBC组(χ2=5.517,P < 0.05).结论:ALC失代偿期患者主要分布于中年男性,而HBC失代偿期患者分布较平均.ALC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如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及合并症(如肝源性糖尿病等)较HBC失代偿期患者突出.ALC失代偿期患者的整体预后虽较HBC失代偿期患者好,但两组患者后期预后及病死率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到2008年2月入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期肝硬化患者,按入院次序,查阅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支持、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加输前列地尔100μg+5%葡萄糖液250mL,每日1次,疗程2周。以治疗前后ALT,AST,前自蛋白,24小时尿量,腹围,B超下腹水深度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ST,ALT,腹围及腹水深度显著下降,而前白蛋白及24小时尿量显著升高。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21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期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12例)与对照组(9例),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疗程1年以上。设定观察期限为1年,1年后检测肝功能、HBV DNA,B超肝门静脉宽度、脾厚度、脾门静脉宽度;治疗组观察治疗前血清TBIL、ALT不同水平对疗效的影响;观察期结束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别以好转、痊愈、无变化、恶化、死亡例数列表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活动前血清ALT水平较高者,治疗后其血清生化指标复常率,血清HbeAg转阴率或转换率,血清HBV DNA阴转率愈高,而治疗前TBIL水平愈高者,治疗后以上结果相反;治疗前后B超检查,治疗组影像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4.4%(P<0.01)。结论:对于乙肝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只要符合拉米夫定治疗适应证,及时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对于缓解病情,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确能发挥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失代偿期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凯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2):139-139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计算 9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胆囊结石发病率与随机抽查的 135例非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发病率 ,将 2组对照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发现前者有 2 1例发病 ,发病率为 2 2 .83% ;对照组 14例被发现患有胆囊结石 ,发病率为 10 .37% (P<0 .0 1)。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在保肝、对症、支持、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观察48周。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病毒学改变、Child.Pugh分级情况。结果50例(87.7%)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缓解并稳定,肝功能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Child.Push积分下降,HBVDNA水平明显下降,部分出现HBeAg/抗HBe血清转换。死亡7例中HBeAg阴性6例,占HBeAg阴性患者的6/31(19.4%)。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迅速显著地抑制HBVDNA的复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使Child.Pugh积分下降,缓解病情发展,并且药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如果病毒复制活跃疾病会进一步发展[1,2],因此抑制或清除病毒复制可能会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有不少报道,但对乙肝病毒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报道不多,且结果不一.作者对39例患者进行观察,以进一步了解该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 ,包括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 ,并以肝功能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肝硬化患者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0 .76± 0 .3 6)mmol/L比 (1.3 1± 0 .41)mmol/L ,P <0 .0 0 1] ,Tch和LDL ch明显低于对照组 [Tch(2 .80± 0 .94)mmol/L比 (3 .95± 1.90 )mmol/L ;LDL ch(1.83± 0 .62 )mmol/L比 (2 .60± 1.2 5 )mmol/L ,P值分别 <0 .0 5 ] ,而HDL ch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0 .64± 0 .3 9)mmol/L比 (0 .78± 0 .2 7)mmol/L ,P >0 .0 5 ]。结论 :血甘油三酯降低比胆固醇降低更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特点、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近6年来被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死亡的50例病人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于肝性脑病17例;上消化道出血9例;自发性腹膜炎8例;肝肾综合征7例;肝肺综合征5例;其他4例。同时提出了影响预后的6项指征。 相似文献
12.
收集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相关资料,回顾兴分析患者并发症治疗后抗病毒治疗效果。C组ALT、Child-Pugh评分最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肝癌人数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有效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治疗后抗病毒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8-119
肝硬化失代偿期性激素变化情况及药物干预后观察。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男性肝硬化失偿期患者6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性激素情况及肝硬化失偿期患者药物干预1年后性激素变化情况。失代偿期组患者T、PROG、LH、FS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失代偿期组E2、PR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药物干预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组较Child-Pugh评分B、C组T显著升高、E2及RPL显著降低(P0.05)。男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存在性激素紊乱现象,经治疗好转后性激素紊乱可有改善,T、E2、PRL含量对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长期应用甘利欣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临床观察长期应用甘利欣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 84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利欣胶囊 15 0 mg口服 ,3次 / d,疗程 2年 ;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Child- Pugh积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hild- Pugh积分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 .0 1) ;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 ,Child- Pugh积分等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0 .0 1)。死亡病例对照组 (13/4 3,32 .6 % )较观察组 (4 / 4 1,9.6 5 % )明显增多 (P<0 .0 5 )。治疗结束时临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甘利欣长期应用能有效地抑制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的炎症活动、改善失代偿状态、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多种肝脏疾病晚期的临床病理过程,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近期收治的1例肝硬化患者,我们进行了循证医学证据检索和循证治疗.结果发现,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主要在于并发症的处理,如对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及治疗,腹水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7.
18.
袁昌道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5):387-388
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时机宜早不宜晚,炎症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早期治疗是疾病防治的普遍原则,观察发现肝硬化年轻者较年长者.短期感染较长期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纤维化逆转,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有腹水、蜘蛛痣、黄疸等失代偿期的表现,治疗往往十分棘手。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采用含有高氧液的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监护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肝硬化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反复的弥漫性的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继之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的再生,肝脏变形、缩小、变硬.在我国,肝硬化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男多于女,常见的原因有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日本血吸虫病、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和继发性胆汁淤滞、巴德-基亚里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将15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类护肝药物对症治疗,但治疗组118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明显好转,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症状、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控制腹水产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