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7年收治7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59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单一节段骨折66例,其中L1骨折28例,L2骨折13例,L3骨折10例,L4骨折4例,L5骨折2例,T11骨折2例,T12骨折7例;双节段骨折3例,其中T12~L1、L1-L2和L2-L3骨折各1例;三节段骨折1例,为T12~L2。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26例,C级14例,D级7例,E级17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平均32%,后凸角平均25°,术前、术后均行X线检查。内固定方式:钛板系统(DRFS)65例,钛棒系统5例(PRSS1例,USS1例,CD3例)。结果术后随访0.5~5年,平均2.3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恢复至95%,后凸角矫正至前凸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6例,B级18例,C级19例,D级5例,E级22例。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螺钉内固定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使骨折块复位,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DRFS钢板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确切,适合伤椎内固定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椎弓根螺钉 (BPS)置入椎体后的稳定性 ,探讨生物活性玻璃涂层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 方法 采用 7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T1 1 ~L5共 4 9个椎体 ,随机选择 38个椎体 ,每个椎体按标准操作随机选一侧椎弓根置入普通钛合金椎弓根螺钉 (对照组 ) ,另一侧置入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椎弓根螺钉 (BPS组 )。随机选择 14个椎体 ,螺钉拧入时连接扭矩传感器 ,以测定最大拧紧力矩。然后取经测螺钉最大拧紧力矩的 14个椎体行轴向拔出试验 ,以测定最大轴向拔出力、相对位移以及拔出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值 ;随机选择 12个椎体做梯增负荷的周期抗屈试验 ;随机选择 12个椎体行磨阻试验 ,测定摩擦系数。 结果 BPS组最大拧紧力矩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最大拔出力较对照侧增加 5 7.71% (P <0 .0 1)、相对位移较对照侧提高 15 .13% (P <0 .0 5 )、能量吸收较对照侧提高 5 8.2 8% (P <0 .0 1)。周期抗屈试验与磨阻试验中 ,BPS组能耐受更强的负荷 ,在同等负荷下产生的位移较小 ,摩擦系数较对照组高 2 1.38%(P <0 .0 5 )。 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涂层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 ,并因其涂层分布均匀、无粘合剂注入后椎体外渗漏而危及邻近营养血管和神经根之虞 ;内固定系统各螺钉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腰椎滑脱患者,10例行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10例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10例行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优7例,良2例,可1例.10例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治疗,优5例,良2例,可3例.结论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body cages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system in treatment of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Of 20 patients with spondylolisthesis, interbody cages combined with 10pedicle screw system was performed in 10 patients and spinal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intervertebral bone grafting in another 10.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12 months (average 10 months),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syndrome. Of 10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body cages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system, seven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excellent, two good and one fair. Of 10 patients treated with spinal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intervertebral bone grafting, fiv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excellent, two good and three fair. Conclusion Interbody cages combined with pedicle screw system is an safe and effective surgery for spondylolisthesis.  相似文献   

4.
董继武  石国华  胡跃 《西南军医》2011,13(2):247-248
目的 评价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 年3 月~2010 年8 月我院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资料完整的病例132 例,男74例,女58 例,年龄36~75 岁,平均52岁.失稳节段:L3/L4,12例;L4/L5,63 例;L5/ S1,57例.采用NaKai 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体间有无移位,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位置情况;测量术前、术后1 周、术后16 个月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结果 手术时间1.5~3h,平均2 h ;术中出血量200~600ml,平均490ml.并发硬膜囊撕裂11例,神经根牵拉伤8例.随访时间2月多~53月,平均30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术后16 个月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98例,良26 例,可8 例,优良率93.9 % ;术后16 个月时,椎间融合率为100 % ;末次随访时无失稳复发,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均无松动、移位等.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加单枚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是治疗腰椎失稳症比较可靠的方法,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和节段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疾病之一,对其治疗方法尚存在不同的认识。我院在2002年4月~2004年1月期间,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38例,疗效满意。1对象和方法1.1对象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0~71岁,平均47.2岁;单节段不稳33例(L3-44例,L4-519例,L5S110例),多节段不稳5例(L3-4、L4-52例,L4-5、L5S13例),所有病例均伴有椎间盘突出和(或)椎管狭窄。术前均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小腿酸胀感,单侧29例,双侧9例,伴有间隙性跛行15例。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24例,第1趾背伸力减弱15例,跟腱反射减弱9例,膝…  相似文献   

6.
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柱外科内固定技术是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理论的进步和临床的实践而发展的。椎弓根内固定技术也不例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目前脊柱外科技术最常用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1 ] 。自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出现以来 ,先后有Roy -Camille等[2 ] 和Steffee等[3] 对其进行了许多改进和发展 ,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畸形、骨转移瘤、脊柱失稳 ,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滑脱和椎管狭窄等病症。但有时由于椎弓根螺钉的握持力不够或手术后承载负荷过大 ,造成椎弓根螺钉的松动或拔出 ,从而导致内固定失效或假关节形成。这种情况在骨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腰椎滑脱患者,10例行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10例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症状均明显改善,10例行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优7例,良2例,可1例.10例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治疗,优5例,良2例,可3例.结论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强化翻修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翻修及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稳定性,评价其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胸10-腰5共48个椎体标本,首先置入5.5mm/45mm椎弓根螺钉,在858Mini-MTS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试最大拔出力;然后随机选取6.25mm/55mm、7.0mm/55mm螺钉翻修,继而应用骨水泥强化固定不同型号椎弓根螺钉,分别测试最大拔出力,并将各组数据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椎弓根螺钉拔出时的破坏情况及强化固定后骨水泥在椎弓根内的分布。结果①单纯螺钉翻修组把持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7.0mm/55mm比6.25mm/55mm螺钉获得更大把持力。②骨水泥强化固定后,获得的把持力远远大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螺钉翻修组,且与螺钉型号无关。③椎弓根螺钉的抽出为测试中拔出破坏的主要形式,在骨水泥强化固定组同时观察到较多的椎弓根或椎体的断裂、破坏。结论①椎弓根螺钉翻修时,适当增加螺钉直径、长度或骨水泥强化均可达到翻修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增加脊椎稳定性,以骨水泥强化固定更为明显。②单纯螺钉翻修时,适当范围内翻修螺钉长度和直径,增加的幅度越大,螺钉置入椎弓根后的稳定性越大;而添加材料强化固定时,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材料一骨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1月接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4岁;退变性滑脱6例,峡部裂性滑脱15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6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滑脱9例,L5滑脱1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植入、椎间隙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2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采取切口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后得以控制,切口按期拆线.21例患者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16~2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判定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6%及92.5%,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丢失,螺钉无松动,融合成功19例,成功率为90.5%.结论 采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系统断裂、脱离、松动的可能原因。方法286例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有19例发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发生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断裂、脱离、松动,其中15例螺钉断裂(28枚螺钉),1例螺母脱出、钉杆分离,2例螺钉松动,1例连接棒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或融合不牢,术后过早活动并且未佩戴支具或佩戴支具时间过短,医师的操作技术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LIF)联合单侧开窗加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3年1月我中心共收治32例腰椎滑脱患者,均采用TLIF联合单侧开窗加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腰椎JOA疗效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2例均获术后随访,术后X线片示32例患者椎间基本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达96%,滑脱椎体复位率为85%。末次随访时按腰椎JOA疗效评价标准的结果:优20例,良11例,差1例。结论该项技术适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腰椎滑脱椎体复位好、腰椎稳定且破坏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经X—Tube单侧小关节突切除、腰椎间植骨融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3月采用内窥镜下经X—Tube小关节突切除、腰椎间植骨融合的23例单侧和19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期临床疗效评价。特别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并发症、植骨融合率、住院花费和椎间融合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手术并发症、植骨融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花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28例采用椎间Cage置入患者,无论是单侧或双侧内固定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而14例采用单纯椎间植骨患者却有3例发生部分椎间植骨被吸收,融合率仅为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经X—Tube单侧神经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外科术式,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不但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治疗费用,而且也能取得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一样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和固定椎间隙置入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8例。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的X线检查,对滑脱程度、滑脱角、椎间隙后高等进行测量及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滑脱率、滑脱角均得到明显改善,生理曲度恢复。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方法能使腰椎滑脱得到较为确实的复位和固定,有效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03至2016-12医院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32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 并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临床功能ODI评分。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为(132.03±21.73)min,术中出血量为(186.39±51.32)ml,术后引流量为(64.17±31.71)ml,术后住院天数为(7.30±1.06)d,与传统组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VAS、ODI评分比较,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评估经伤椎6钉与跨伤椎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节段,制备成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4钉固定组与6钉固定组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结果 生物力学试验证实,4钉固定组在屈曲、后伸运动方向上的稳定性都较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钉固定组在屈曲、后伸运动方向上的稳定性均较完整对照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4,P<0.01;t=3.722,P<0.05).6钉固定组在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均小于4钉固定组,且两组在屈曲、后伸、侧屈、旋转运动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6钉固定较4钉固定在屈曲、后伸、侧屈、旋转各运动上的生物力学强度强,为临床应用微创经皮万向钉6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唐山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41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31~59岁,平均43.5岁。按照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单侧入路组(23例)和侧前方入路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后外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181.66±21.47)min,术中出血量(614.84±111.75)mL,术后引流量(286.84±61.79)mL;侧前方入路组手术时间(177.53±19.82)min,术中出血量(627.88±134.20)mL,术后引流量(279.66±62.48)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单侧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侧前方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单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9%;侧前方入路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面,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对23例腰椎滑脱病人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复位,辅以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或(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23例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临床效果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5%。结论后路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彻底的减压、有限复位滑脱的椎体,充分的椎体间、横突间植骨融合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匡敬勇  匡正达 《武警医学》2015,26(9):923-925
 目的 分析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的发生特点,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0-01至2013-12因脊柱疾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和X线正、侧位检查,根据诊断标准计算ASD的发生率。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ASD发生率为26.39%。术前疼痛感明显,多种活动功能因疼痛而受到影响,VAS评分为5.20±1.19,ODI评分为0.43±0.12;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11±0.82,ODI评分为0.22±0.08,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引起ASD的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手术改变了邻近节段的受力和活动度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亚军  方礼明  符波  李兵  张树喜  郑继元  李勤 《武警医学》2009,20(12):1069-1072
 目的 探讨腰椎不稳症的诊疗要点和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双侧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m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伴有双侧神经症状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共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9~63岁,平均48岁,病程2~18年,平均4.5年.结果 5例患者术后2周内症状有所反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稳定.术后3个月时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1±0.6)分和(13.2±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83.9±6.4)%,ODI评分改善率为(70.3±3.2)%.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疗效评价:优2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2.1%.结论 经双侧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治疗伴双下肢症状的腰椎不稳症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术前检查与临床症状密切结合制定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创后路单边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器治疗需行内固定融合手术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28例。随访8~16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认为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方法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