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198 9年我省宣布基本上消灭疟疾以来 ,疟疾患者已很少见到。近年来 ,我院收治 2例间日疟。报告如下。例 1:男 ,18岁 ,于 2 0 0 0年 7月 2 4日晚用冷水洗澡 ,当夜高烧 ,次日来院就诊。体温达 39℃ ,并伴有头痛 ,扁桃体肿大 ,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患者无外出及外地居住史。实验检查 :血红蛋白 (Hb) 12 0 g/ L,红细胞 3.43× 10 1 2 / L;WBC9.2×10 9/ L,中性粒细胞 0 .72 ,淋巴细胞 0 .2 3,嗜酸性粒细胞 0 .0 3,单核粒细胞 0 .0 2。血谷丙转氨酶 5 0 U (赖氏法 ) ,HBs Ag阳性 ,尿蛋白 30 mg/ L。抗感染治疗 4天后 ,出现间日高热 ,体…  相似文献   

2.
重组质粒DNA探针用于间日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32P标记含间日疟原虫DNA片段的重组质粒pVA1作为探针,通过DNA打点杂交试验检测红内期间日疟原虫。该探针检测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的敏感度达1ng;与现场采集的25份间日疟患者血样(原虫血症为0.003%-0.7%)的杂交阳性率为72%;与6例恶性疟和3例食蟹猴疟血样中各1例杂交阳性;与3例约氏疟和6例正常人血样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4.
应用猴抗食蟹猴疟原虫抗体检测间日疟抗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疟原虫抗原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学技术,已被应用于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研究。我们也曾应用P.v.病人的混合抗体成功地进行P.v.抗原的检测,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为解决抗体来源的问题,本实验应用熊猴抗食蟹猴疟原虫抗体(简称抗P.c.抗体)取代病人混合抗体检测P.v.抗原,并  相似文献   

5.
间日疟1例     
患者 ,男性 ,2 5岁。2年来不定时出现头昏 ,有时出现低热 ,双腿无力。基层卫生院诊断为病毒性感冒 ,给服感冒清和病毒灵后症状缓解。当年 7月 14日患者又出现头痛、发热伴出汗 ,持续 3~ 4h,并出现嗜睡。当地医院检查外周血 3次均为 (- ) ,B超检查发现脾肿大。以重感、疑似疟疾入院治疗。入院检查 :体温 39.4℃ ,呼吸 38次 /m in,心率 136次/m in,B超检查脾肿大 3cm,X线检查双肺 (- )。实验室检查 :RBC4.3× 10 1 0 ,WBC5 .5× 10 1 0 ,Hb7.6 g/L,取耳垂血制厚、薄血膜镜检疟原虫 (- )。患者前几年曾在我区疟疾流行地区居住 ,又在流行…  相似文献   

6.
7.
8.
DNA探针诊断间日疟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间日疟原虫特异的0.24kb DNA探针用点杂交试验出现阳性反应的部分恶性疟患者血样和现场镜检阴性的发热病人血样用Southern blotting法加以甄别。结果显示,点杂交阳性反应者本试验亦呈阳性反应。证实在部分恶性疟患者及镜检阴性的发热病人中可能同时感染间日疟原虫。2份点杂交可疑阳性的上海献血员血样,本试验呈阴性。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五峰县是以间日疟为主的低疟区,通过综合防治,1990年初已基本消灭疟疾.此后末冉发现本地新感染病例,偶有未经正规治疗而复发病例,其症状轻微、不典型.2007年7月,发现2例从海南省打工返乡的间日疟输入性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患者,男性,28岁,工人。4周前突发寒战、高热,体温40℃,伴头昏、胸痛、乏力及全身肌肉酸痛,予以扑热息痛、抗生素及激素治疗,退热。近2周出现间歇性畏寒、发热伴头昏、胸闷,于2004年1月26日入院。  相似文献   

12.
13.
阿奇霉素治疗间日型猴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疟原虫的杀灭作用及对疟原虫复燃的影响。方法健康和免疫缺陷的恒河猴(体重5 kg)各1只,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待血液中疟原虫密度分别到达2 266.67个/μl和3 796.08个/μl时,每只猴每天口服阿奇霉素500 mg,健康猴和免疫缺陷猴分别连续服药12和19 d。每天采血镜检观察。结果健康猴感染后11 d,免疫缺陷猴感染后17 d血中疟原虫消失。两只猴连续7个月血检疟原虫均为阴性。结论单服阿奇霉素对间日型猴疟原虫具有直接杀灭作用,提示对间日型猴疟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四例间日疟的临床特殊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90年代以来,间日疟患者已越来越少,症状有的亦不明显。因此,在临床上易误诊,而不能及时治疗。现将我们在疟疾防治工作中遇到的4例间日疟患者的特殊表现报告于后。例1患者,男,8个月。因发热、恶心、呕吐(奶块物)、烦燥不安、腹泻(每日数十次)5d而就诊。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间日疟原虫代谢产物疟色素(HZ)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分化的影响。方法以间日疟患者感染红细胞获得间日疟原虫制备纯化HZ,体外刺激人单核来源的未成熟DC。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0.1、1.0、10.0μmol/L不同浓度的HZ作用下DC成熟相关分子CD83、CD86、HLA-DR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DC在HZ刺激后再经脂多糖(LPS)诱导其上述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0.1、1.0、10.0μmol/L的HZ刺激的DC表达CD83、CD86和HLA-DR阳性百分率均低于LPS诱导组(P均0.05);1.0、10.0μmol/L的HZ刺激组的CD83、CD86和HLA-DR明显低于未刺激组(P均0.05);HZ1.0、10.0μmol/L组HLA-DR的表达低于HZ0.1μmol/L组(P均0.05)。与未刺激组DC相比,HZ0.1μmol/L+LPS组DC的CD83表达明显升高(P0.01),CD86表达明显升高(P0.05),HZ1.0μmol/L+LPS组的CD83明显升高(P0.01);HZ10.0μmol/L+LPS组CD86表达与HZ0.1μmol/L+LPS和HZ1.0μmol/L+LPS组相比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间日疟原虫来源的HZ能导致DC的CD83、CD86和HLA-DR表达下调,但负载HZ的DC仍可以在LPS等诱导剂作用下部分上调这些成熟相关分子的表达。HZ对DC的成熟性分化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的特征。DC对HZ的过度吞噬而导致成熟抑制可能是疟原虫逃逸免疫攻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建瓯市七十年代是福建省疟疾重点流行区。1989年经考核为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市。1991年在迪口镇可建村发生间日疟暴发。1992—1994年我们对该暴发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点概况可建村位于建瓯市的最南部,与南平县和古田县交界,属丘陵区,有7个自...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前使用的磷酸氯喹片剂因其味特苦 ,严重影响了患者服用 ,特别是儿童尤为困难。为了克服其苦味 ,我们在西南制药二厂、乐山制药厂、雪峰制药等厂的支持和协助下 ,研制了氯喹糖浆 ,做了治疗间日疟的临床疗效观察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氯喹原粉由西南制药二厂生产 ,批号为 5 1 65 81。1 .2 配制将氯喹原粉混入医用蔗糖原液中充分搅拌 ,使之混合均匀 ,分装于作口服液用的玻璃管中密封。每管内装配制的氯喹糖浆 1 0 ml,内含磷酸氯喹基质 0 .1 5 g。1 .3 用量及服法首次服氯喹糖浆 40 ml( 4管 ) ,内含氯喹基质 0 .6g,第2、3天各服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