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诊断长骨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的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在长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替代直接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平片的可能性。方法对平片发现的长骨病变进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成像,并进行MPR多方向调整,使病变显示于长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其中50例进行了手术并有病理诊断结果,就其长轴面MPR图像、直接扫描CT横断面图像、平片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长轴面MPR与直接扫描横断面CT的图像数量。结果64层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6%(48/50例),高于直接扫描CT横断图像(72%,36/50例)及平片(80%,40/50例),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6.06,P值均〈0.05),而图像数量明显少于横断面CT(MPR50幅图像,横断面CT300幅图像)。结论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解决了多层CT图像数量庞大的问题,并提高了诊断符合率,是长骨病变CT诊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1例十二指肠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65岁,平均47岁。MSCT检查采用GELightspeed16CT,扫描前口服500ml水,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后者包括周围静脉法和导管法两种,分别经肘前静脉注射及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对比剂的量分别为80ml及40ml,注射流率均为3ml/s,动脉期及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30s、60s及2s、32s。层厚10mm,螺距1.375∶1。10例增强后图像进行1.25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MSCT诊断球部溃疡出血2例,球部穿孔2例,乳头部肿瘤1例,横部肿瘤1例,横部结核1例,横部旋转不良1例,降部憩室1例,胰腺癌侵犯降部1例,假阴性1例。其中2例经DSA及手术证实,6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内镜证实,1例既往有胰腺癌病史,失去手术指征。另外MSCT诊断正常1例,剖腹探察术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一小肿瘤,病理诊断为类癌。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评价十二指肠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2021年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腰椎正位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全腰椎CT的20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年龄(50~59岁、60~69岁、70~80岁)分为3组。通过无体模定量CT的3D半自动测量法和2D自定义测量法分别对3组进行骨密度测量。比较3组间骨密度的差异,分析两种方法对各年龄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差异,分析两种方法对各年龄组的骨密度测值与DXA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50~59岁、60~69岁、70~80岁组使用3D半自动测量法[(150.29±24.23)mg/cm3、(113.63±14.64)mg/cm3、(108.18±37.19)mg/cm3]、2D自定义测量法[(121.32±21.83)mg/cm3、(102.50±11.41)mg/cm3、(92.41±17.37)mg/cm3]测得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84、...  相似文献   

4.
吴晓  黄小燕  何剑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0-6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胆道穿孔CT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研究CT诊断要点,以求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8例患者均采用CT平扫加增强,将层厚1 mm,层距0.5 mm薄层图像传至CT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方法重建图像.结果:28例病例中22例利用MPR重组发现破口.25例显示胆囊或胆总管张力明显减低,胆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联合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梗阻性黄疸患者90例,分为2个检查组,仅行MinIP+CPR重建及仅行MRCP成像者分别各40例,另10例同时行两种方法检查,每一检查组各为50例,后将两组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及诊断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根据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的定位、定性符合率。结果:MinIP+CPR组与MRCP组对病变的定位符合率分别为90.0%及92.0%,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0.0%及80.0%,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nIP+CPR图像对胆管癌的定性符合率为92.9%,高于MRCP的41.7%,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的MinIP+CPR胆道成像是胆道梗阻性疾病一种有效检查方法,尤其是对胆管癌的定位定性优于低磁场MRI,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的方法和技巧。材料与方法 使用HiSpeed CT/i扫描机,准直1.0-5.0mm,螺距1.0-2.0,骨或标准算法,重建间隔0.1-2.0mm,应用软件功能(Advantage Windows3.1工作站)对300例病人进行了各种3D成像(包括MIP,MinIP,SSD,RaySum或叠加成像)。结论 所有病例都获得了满意的3D图像。3D重建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了解病变的形态,起源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高质量的3D图像依赖于扫描及图像重建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匹配,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及阈值,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7.
CT仿真内窥镜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窥镜 (CTvirtualendoscopy,CTVE)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47例主动脉病变进行CTVE成像 ,5 8例并行DSA检查 ,37例经手术证实。结果(1) 147例主动脉中 ,139例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 (2 )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腔内壁 ,夹层动脉的内膜瓣 ,假性动脉瘤的破口。结论 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 (CTA)的优点于一身 ,可以明确诊断各种动脉疾病 ,帮助和指导手术 ,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进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薄层VR重组。结果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主动脉缩窄,其中有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结果与手术及DSA检查结果相一致。主动脉靶重建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缩窄情况,整体VR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结论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主动脉缩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1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容积数据高分辨力CT重建诊断肺部磨玻璃密度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容积数据高分辨力CT重建(VHRCT)对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灶和5例局限性磨玻璃密度灶患者进行MSCT和HRCT扫描及VHRCT图像重建,对HRCT及VHRCT图像质量进行分级评分(3级评分法)。结果:27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灶患者的VHRCT和HRCT图像评分结果分别是52分和49分,2种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5例局限性磨玻璃密度患者的VHRCT和HRCT图像评分结果分别1分和0分,2种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17)。结论:VHRCT重建图像评价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价值与HRCT扫描图像相当,VHRCT重建图像为观察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脊柱定量CT重建参数对骨密度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CT扫描协议,使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量值更精确,辐射剂量更低。材料与方法采用欧洲脊柱体模(ESP)与QCT校准体模一起进行不同毫安秒的CT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50~350mA,层厚1×16mm,床高73cm,扫描范围10cm,视野(FOV)40c,重建矩阵:512×512,重建间距0.8mm。记录CT扫描机上的辐射剂量乘积(DLP)。用标准算法(FC03)和骨算法(FC30)分两组重建欧洲脊柱体模影像,并进行BMD测量。结果 FC03组平均BMD值与毫安秒正相关(r=0.401,P<0.05);FC30组平均BMD值与毫安秒无相关性(r=0.216,P>0.05)。两组平均毫安秒与DLP呈正相关(r=0.999,P<0.01)。FC03组与FC30组平均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9,P<0.01)。FC03组与欧洲脊柱体模标准平均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20,P<0.01);FC30组与欧洲脊柱体模标准平均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6)。结论 QCT扫描重建参数对BMD值有影响。骨算法重建影像除去了影响BMD测量的因素,使测量准确率更高。在制订扫描协议时应充分考虑重建算法对骨密度测量的影响,并使扫描参数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模型试验对能谱 CT 显示消化道出血图像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一装有适量清水的透 X 线的方形塑料容器模拟肠腔。将对比剂稀释至3%浓度以模拟高压注射器3mL/s 的注射流率状态,通过连接有3F 微导管的微量注射泵以7种不同流率(0.00、0.05、0.1、0.2、0.3、0.4、0.5 mL/min)注入水中模拟不同流率出血量。上述每种条件均通过双能 CT(GE discovery CT750HD)进行能谱模式扫描。所有图像按单能及混能模式重建后传送至 ADW4.5工作站。在出血区域和清水区域分设感兴趣区,经 GSI 软件后处理得到最佳对比噪声比单能图像(60 keV)。分别对60 keV单能图像以及140 kVp 混能图像的 CNR 值进行测量并使用配对样本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3位对本实验过程未知的具有10年工作经历以上的腹部影像诊断学医师对所有图像(以随机的顺序)中的出血情况进行主观评估。结果:与140 kVp 混能图像相比,60 keV 单能图像的 CNR 值在不同模拟出血量以及不同期相(3%,0.5 mL/min,1.45:1 in AP,1.35:1 in PP;0.4 mL/min,1.50:1 in AP,1.18:1 in PP;0.3 mL/min,1.44:1 in AP,1.11:1 in PP;0.2 mL/min,1.26:1 in AP,1.37:1 in PP;0.1 mL/min,1.16:1 in AP,1.26:1 in PP;0.05 mL/min,1.34:1 in AP,1.17:1 in PP)均有所提高。3名放射医师在60 keV 单能图像上均对7种模拟出血情况进行了准确的诊断,而在对混能图像的评估中,3名医师均未发现0.05 mL/min条件下的出血征象。结论:与140 kVp 混能图像相比,60 keV 单能图像在不同流率、不同期相时均能提供具有更佳信噪比的显示出血情况的图像。60 keV 图像能提高 CT 诊断微量出血情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对儿童脑肿瘤高低级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肿瘤患儿(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2.13岁)术前PET/CT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图像分析分别按目测法、半定量法判定,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验证,分为高、低级别两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代谢差别,通过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诊断界点(ODC)。结果:低级别肿瘤8例(Ⅰ级4例,Ⅱ级4例),高级别肿瘤11例(Ⅲ级4例,Ⅳ级7例)。两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间差异明显,高级别组代谢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组(t=-2.394,P=0.028<0.05),且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r=0.478,P=0.039<0.05)。余半定量分析方法中,肿瘤白质比(T/W)两组间存在差异(t=-2.579,P=0.020<0.05)。SUVmax 的 ROC AUC 为0.801(95% CI:0.579-1.0,P=0.029),ODC 为3.3;L/W 的AUC为0.807(95% CI:0.585-1.0,P=0.026),ODC 为1.94。结论:18 F-FDG PET/CT 显像对儿童脑肿瘤的级别分析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所指的半定量方法中SUVmax及T/W诊断意义较大,且前者与病理分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型多系统萎缩(MSA)病程与脑葡萄糖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46例符合Gilman诊断标准的混合型MSA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组1(14例),病程≤12个月;组2(13例),病程13~24个月;组3(19例),病程≥25个月。另选择年龄匹配的对照组18名(均为体格检查健康者)。所有纳入对象均行头部^18F—FDGPET/CT动态显像。应用SPM8软件将对照组分别与组1、2、3的^18F—FDGPET目标图像行两样本t检验,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检验水平P〈0.005时,组1低代谢脑区(均t〉3.49)主要位于额叶、颞叶外侧、岛叶、前扣带回、尾状核及小脑前叶;组2低代谢脑区(均t〉3.21)除了上述部位以外,还出现在壳核后部及小脑后叶局部;组3低代谢脑区(均t〉4.08)扩大至双侧壳核及双侧小脑半球。另外,3组患者均存在稳定的高代谢脑区,主要位于顶叶、颞叶内侧及丘脑;组1、组2、组3对应t值范围分别为均f〉3.27、均£〉3.02、均t〉3.30。结论混合型MSA的病程与脑葡萄糖代谢模式有关。额叶、颞叶外侧、前扣带回及尾状核在病变早期即可受累,随后壳核由后至前逐渐出现代谢减低,而丘脑一直保持高代谢状态。小脑代谢减低由前叶延伸至后叶。^18F—FDGPET/CT可较好反映混合型MSA病变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低浓度对比剂Flash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应用低kV和迭代重建算法对血管强化程度、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心率≤65次/分且稳定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者随机分成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60例)和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60例).A组对比剂使用碘克沙醇(浓度为270mg I/mL),管电压为80 kV,图像重建采用迭代重建算法(SAFIRE);B组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浓度为370mg I/mL),管电压为100 kV,图像重建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两组图像均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升主动脉根部及心底层面的胸主动脉CT值,并比较两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碘克沙醇270组各解剖部位平均强化CT值均明显高于碘普罗胺370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克沙醇270组图像噪声、SNR、CNR较碘普罗胺370组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62±0.69)和(1.51±0.65),差异克统计学意义(P>0.05).碘克沙醇270组有效辐射剂量较碘普罗胺370组明显降低[分别为(0.25±0.05) mSv和(0.55±0.11) mSv,P<0.001],低浓度组辐射剂量较高浓度组降低了54.5%.结论:当联合应用低kV和迭代重建算法时,即使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进行Flash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依然可以提高血管的对比强化效果且不降低图像质量,还能大幅度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肝静脉分型与测量参数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影像角度揭示构成活体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肝静脉(HV)、下腔静脉(IVC)及右下肝静脉(IRHV)等血管的立体构成,为肝脏手术术前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对110例受检者于CT增强60~75S后行上腹部扫描,对HV、IVC及IRHV等行多平面重组(MPR)及三维立体最大密度投影(3D-MIP)成像。根据HV汇入IVC的方式进行分型,测量肝右静脉(RHV)与肝中静脉(MHV)或与共干的夹角、RHV与MHV或与共干在IVC上的距离,观察IRHV的出现几率,并测最RHV至IRHV的距离。结果在110例受检者中3支型(肝的3支静脉分别汇入IVC)6例(5.45%),中、左支共干或合干型(肝中、左支静脉共干或合干后汇入IVC)98例(89.10%),中、右支共干型(肝中、右支静脉共干后汇入IVC)6例(5.45%)。RHV与MHV或与共于的夹角为(55±18)°;RHV与MHV或与共干在IVC上的距离为(21±7)mm。30例出现IRHV,出现几率为27.27%;IRHV至RHV的距离为(53±11)mm。结论利用MPR成像可准确地测量构成此间隙的各相关参数值,对指导手术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11C-蛋氨酸PET/C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1C-蛋氨酸(MET)PET/CT显像对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正常对照者、2例脑胶质瘤初诊患者和23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行11C-MET PET/CT显像;25例患者中有17例同时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临床随访时间3~17个月.结果4例脑胶质瘤术后无肿瘤残余或复发者11C-MET显像为阴性,其中3例同时行18F-FDG显像也为阴性.2例胶质瘤Ⅱ级初诊者和19例脑胶质瘤术后残余、复发者中,20例11C-MET显像阳性(肿瘤/灰质、肿瘤/白质比值分别为2.02±0.96、3.01±1.79),其中14例同时行18F-FDG显像中12例为阳性.11C-MET显像所见病灶远较18F-FDG显像清晰.14例患者11C-MET、18F-FDG显像的肿瘤/灰质、肿瘤/白质比值分别为2.15±1.16比0.97±0.43(P<0.01)、3.31±2.16比1.90±0.67(P<0.05).结论11C-MET对脑胶质瘤的显像、定位优于18F-FDG.  相似文献   

17.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is the principal imaging technique for the diagnosis of multiple sclerosis (MS). However, quantifying the number and extent of lesions on MR images manually is arduous. The authors have developed a computerized three-dimensional (3D) quantitative system to assist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MS lesions in proton-density (PD)- and T2-weighted volumes of the head. The system provides intuitive, interactive operations that allow flexible extraction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data. Use of the system to analyze MR examinations of a phantom containing regular “lesions” showed that accurate (average error, <0.21 cm3) and precise (10% or better for lesions > 1 cm3) measurements of objects less than 7 cm3 is possible, and that an estimate of the quantization error predicted the uncertainty in the volume. Analysis of four MR examinations of a chronic-progressive MS patient conducted over an 18-month period was performed. A two-dimensional histogram showing the frequency of voxels with particular PD- and T2-weighted intensities revealed a distinct cluster only in histograms of sections that contained lesions. Measurements and 3D volume rendering of lesions clearly showed changes in lesion shape, position, and size.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CT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CT表现 ,评价CT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 11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进行颅脑CT平扫 ,部分给予增强扫描。结果 :颅脑CT无异常发现 2 0例 ,有异常发现 90例 ,阳性率为 81.8%。主要表现为各灰质核团区显示低密度影和 /或脑萎缩改变。其中双侧或单侧豆状核 5 2例 (单侧 8例 ) ,双侧丘脑 2 9例 ,双侧大脑脚 4例 ,桥脑 2例 ,双侧尾状核头 2例 ,双侧侧脑室旁 2例 ,双侧额叶 2例 ,双侧小脑齿状核 1例。脑萎缩 60例 ,仅表现为脑萎缩者 2 2例。结论 :颅脑CT对肝豆状核变性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孤立性肺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层面优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选层重组的方法改善孤立性肺结节(SPN)CT动态增强扫描各延时像测量层面的一致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对3种均质液体行CT螺旋扫描并在Z轴方向同层厚任意多平面重组,比较其原始扫描图像及重组图像密度测量值的差异。(2)对72例SPN患者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运用一定的选层重组的方法保证各延时像测量层面的一致性。并对其中46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SPN的CT动态增强特点进行评价,评估其增强前后的CT值、强化峰值、SPN与主动脉的强化值比。结果(1)不同密度的均质液体同层厚的原始扫描图像及重组图像间密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44,P>0.05);(2)67例SPN选层重组前、后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率分别为20.98%(14/67)和97.01%(65/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2,P=0.00)。多层螺旋CT对5例SPN的选层重组全部成功。(3)SPN的CT动态增强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优化以后,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强化峰值[(38.48±14.32)、(42.48±11.55)HU]和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值比[(19.64±9.52)、(21.14±7.77)%]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9.52±3.78)HU、(3.41±1.86)%];P值均<0.01。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结节与主动脉强化值比[(42.48±11.55)HU、(21.14±7.77)%]与恶性结节[(38.48±14.32)HU、(19.64±9.5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动态增强选层重组保证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后,使其对SPN定性的准确率由78%提升至80%。结论螺旋CT扫描Z轴方向同层厚任意重组对均质物质的密度值的测量无明显影响。CT动态增强扫描各延时像测量层面一致性的优化可进一步客观反映SPN的动态增强情况,有利于其形态学的比较及CT值的测量,有望提高其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