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颅CT扫描分析包头市第二医院神经科(014040)李月春,刘国荣,常建平肝豆状核变性(HLD)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的疾病,近年来发现多有头颅CT异常,现将我们收集的18例HLD患者头颅CT扫描分析如下:一般资料:男13例、女...  相似文献   

2.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与CT分析乔学壮孙旭文杜晓霞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可分为症状前期、脑、肝病3型。现将我们8年间收治的20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与脑CT所见报道如下。资料: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0~41岁...  相似文献   

3.
脑干诱发电位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效果判定中的作用李小真,杨任民,尹世杰32例经临床、铜生化、眼科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12~40岁(平均20.4岁)。于综合驱铜治疗前和治疗7~10周后,其中31例检测了脑...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基因突变的酶切检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应用酶切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中的高频突变点进行检测,并对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分析。方法根据高频突变点所处序列设计合适的内切酶MspⅠ,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以及60例正常人的ATP7B基因8号外显子PCR扩增后进行酶切分析。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自动测序)。结果正常人组未见异常,患者组有2例突变纯合子,占患者总数44%,11例杂合子,占患者总数244%。酶切的异常率为288%。序列分析证实所有异常表现者均为G2273T置换,即Arg778Leu突变。并检测和分析了3个高频突变家系。结论ATP7B基因的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为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高频突变点。用PCR-酶切的方法可以作为检测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突变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豆状核变性30例误诊分析李立芳,张东君,李素滨我科自1980年至1994年确诊肝豆状核变性(HLD)96例,其中早期误诊3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女各15例。发病年龄4~42岁,其中20岁以下者19例,肝病史3例,同胞兄妹共患2例,余...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血流研究报道少见。我们自1993年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局部血流(rCBF)显像方法观察了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血流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9~54岁。病程2个月至6年。有家族遗传病史10例,肝病史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1]。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清铜蓝蛋白27例为0,2例降低至0-79μmol/L以下(参考值1-327~2-653μmol/L),另1例在正常范围。血清铜和尿铜测定…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同胞兄弟2例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吴建宏报道兄弟俩分别为49岁和37岁,以明显的锥体外系症状、角膜五一F环及血清用氧化酶检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兄井有肌张力增高.经脑室造影定位后行左丘脑瓜外侧核射频毁损术,术后2周CT示...  相似文献   

8.
肝豆状核变性与锥体束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锥体束损害,作者对确诊的20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锥体束受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82例(41%)患者具有锥体束征,与无锥体束征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比较,具有锥体束征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无锥体束征组,锥体束损害与肝豆状核变性病程无关,但与临床类型明显相关,尤以脑—内脏型及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易出现锥体束征,驱铜治疗后,约半数患者锥体束征消失。作者认为,如同锥体外系受损一样,肝豆状核变性也可以出现锥体束征损害。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的精神症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精神症状与脑结构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1980—2001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并进行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MRI)检查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70例,对其精神症状及CT或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伴发情感症状和智能障碍者多无基底节区受损,而分裂样症状与基底节区受损有显著相关。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底节区损害时易伴发分裂样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3.0T MRI表现,评价颅脑3.0T MRI扫描对肝豆状核变性累及神经系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豆状核变性累及神经系统者的颅脑3.0T MRI资料。结果 36例累及颅脑基底节多个核团,呈左右对称分布,4例仅累及双侧豆状核,部分病例(13/40)伴额、顶、枕叶和(或)胼胝体受累。病灶表现为稍长或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FLAIR多呈高信号,部分病灶呈低信号,部分患者(10/40)部分病灶DWI呈高信号。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累及神经系统者颅脑3.0T MRI扫描有较典型的影像表现,结合血、尿铜及铜蓝蛋白等实验室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神经心理学障碍刘国荣李月春李燕姜华吕培功我们对近7年来收集的1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而仅有肝脏或肾脏损害的HL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神经心理学测验,将其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2...  相似文献   

12.
肝豆状核变性的骨关节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164个部位的X线骨关节照像,结果显示有异常改变151处,阳性率为92.1%。骨关节X线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增生或肥大,尤其以膝、腕、手指关节为显著。结果提示骨关节的X线检查是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有益手段。  相似文献   

13.
早期以锥体束损害为主征的肝豆状核变性二例报告万慧,廖杰芳典型肝豆状核变性(HLD)大多以锥体外系损害为首发和主要表现。而早期表现为锥体束损害者尚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男,28岁。因左侧上、下肢活动无力20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天行走时不慎拌倒,...  相似文献   

14.
脑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上的应用解放军八十八医院王树新,徐惠康,刘明,付鹏,刘玉河1990年4月以来,我们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为15例帕金森氏病,2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癫痫病,1例舞蹈病,1例扭转痉挛,1例精神强迫症患者施行立体定向手术31次,收到...  相似文献   

15.
首发肝脏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附11例分析)曹德腾,汤丽,沈言修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发病年龄6至18岁,平均11.7岁,3例有阳性家族史。11例均以肝脏症状为首发,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8例,黄疽2例.腹水互例。肝脏症状发生8个...  相似文献   

16.
以膝外翻畸形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报告李桂兰李大年以膝外翻畸形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HLD)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4岁,学生。1990年3月始双膝关节酸痛无力,活动后加重,多次化验血、尿常规、ASO等均正常,按“关节...  相似文献   

17.
铜氧化酶也叫铜蓝蛋白,在体外具有氧化酶的功能。在一定的pH和温度条件下,无色的盐酸对苯二胺被血清中的铜氧化酶氧化成紫色游离基,其颜色深浅与铜氧化酶的活力相平行。我院通过对铜氧化酶的测定,协助临床诊断肝豆状核变性与肝转移瘤,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以及脑炎、锥体外系病、霍奇金病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人30例,年龄6~35岁,平均19.4±8.40岁;20例为正常人,年龄10~60岁,平均21.30±12.24岁;另有20例肝转移瘤、脑炎、锥体外系病、霍奇金病及肿瘤引起…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精神障碍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精神障碍5例误诊分析凌仲民肝豆状核变性(w地on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钢代谢障碍疾病。不少病例早期以精神障碍为主,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1986年一1992年间确诊的5例首发症状为精神障碍的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的...  相似文献   

19.
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立体定向治疗李麟凌士营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疾病。若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并有药物治疗无效下,可用立体定向毁损术缓解锥体外系症状。现将本院近五年来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6例肝豆状核变性疾病报告如...  相似文献   

20.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头颅、MRI和C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豆状核变性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家族性变性病。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3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回顾性研究。结果14岁以下发病19例,15~34岁发病12例,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为96.77%,主要表现对称性底节区异常信号(或低密度),此外还有丘脑、脑干等部位的异常信号,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