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院1988年元月至1994年4月,采用具有撑开功能的Dick钉棒,代替Dick钉钢板治疗单个椎体骨折脱位34例,取得较好效果,我们认为这种手术方法即具有节段性局部固定作用,又能使单个骨折脱位椎体有效的复位。其复位作用是,在Dick钉棒的撑开作用下,在恢复伤椎正常间隙的同时,使伤椎的前后纵韧带拉紧,出现弹性作用,而使伤椎弹拨复位。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骨折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尽早消除症状、巩固和提高疗效极为重要的措施。利用背伸肌的强大肌力及背伸的姿势 ,使脊柱过伸 ,借椎体前纵韧带及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可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复位 ,恢复原状 ;且早期活动能防止骨质疏松 ,可避免伤椎再出现楔性改变 ;坚持功能锻炼可使背伸肌强壮有力 ,免除慢性腰痛的后遗症。若骨折复位后不进行功能锻炼 ,就不能发挥脊柱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的牵拉力与腰背肌共同形成的肌肉夹板作用 ,甚至还会增加软组织粘连及组织纤维化的机会 ;也会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 ,影响以后的脊柱活动 ,造成腰背肌的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20例,并与同期20例经皮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伤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度以及两组伤椎椎体前中高度恢复率。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度及VAS评分指数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同时两组组间的伤椎前中高度恢复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术前复位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角,但前者在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上优于后者,在恢复伤椎的中间高度上弱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间接减压对椎管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永强 《中医正骨》2003,15(5):14-15
为探讨间接浅压、脊柱序列的恢复对胸腰椎骨折病人神经管道恢复的影响。对42例胸腰椎椎体闭合爆裂骨折行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手术病人,观测其手术前后X线片,CT片。结果显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提供的沿脊柱生理弯曲的三维轴向牵开力可以使椎体良好复位,椎管能获得有效减压。表明间接减压的生物力学基础是纤维环和前、后纵韧带等力学传导结构的正方,但若纤维环破裂,失去其传导作用,椎体复位差,轴向牵开后后纵韧带紧张度不够,虽能使骨块部分回纳,但效果明显较差,另外后纵韧带损伤患者,虽然椎体也可以复位,但后纵韧带失去其使骨块回纳的作用,所以神经管道的恢复也受到影响。判定力学传导结构是否受到损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爆裂骨折的Denis分型;②胸腰椎爆裂骨折突入椎管的骨块分型;②术前椎管的面积;④复位后伤椎和伤推推间盘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伸牵引手法复位并垫枕疗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垫枕疗法治疗,治疗组采取过伸牵引手法复位并垫枕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受伤椎体前缘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矢状位指数和Cobb角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矢状位指数和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牵引手法复位并垫枕疗法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性性骨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伤椎恢复一定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经济、安全、简单、实用,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过伸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受伤原理和脊柱的解剖特点,在过伸复位法操作时强调脊柱背伸与手法弹压同步配合,整个复住手法瞬间完成。结果:治愈47例,好转3例,椎体高度恢复率97.50%;5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症状体征缓解、脊柱活动功能改善及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均较满意。结论:过伸复位法操作时应强调脊柱背伸与手法弹压同步配合,整个复位手法瞬间完成,缩短患者痛苦时间,提升骨折复位效果,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较好的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仰卧位腰背提升手法对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复位作用,选取采用单纯垫枕体位复位法和在体位复位法基础上加用仰卧位腰背提升手法两种复位方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3例,对其治疗前、后8—10周的胸腰段脊柱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计算Beck值和脊柱后突角值,以Beck值和脊柱后突角值作为椎体压缩性骨析复位效果的指标。结果显示两组的beck值和脊柱后突角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前者改善程度与后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治疗方法都能使被压缩的椎体前高度有明显的恢复,加用仰卧位腰背提升手法复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蒙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21例观察。方法:对21例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病人蒙医脊柱手法整骨术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解剖形态的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19获得随访,时间1~9月(5.4±1.7),术前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解剖形态的恢复满意、疼痛缓解明显和脊柱功能恢复良。结论:蒙医手法复位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创伤小,能较好地恢复伤椎高度,止痛效果和脊柱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21~62岁,中位数40岁.损伤椎体:T1212例,L114例,L27例,T12~L14例,L1~L22例.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分类:A型12例,B型18例,C型9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10例,D级10例,E级12例.CT检查示:椎体后壁均不完整并有碎骨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内矢状径占位20%~80%.MRI检查示:伤椎上位、下位椎间盘无变性及破裂.X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11°~42°,中位数28°;伤椎前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40% ~ 70%,中位数49%;伤椎后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70% ~ 90%,中位数81%.受伤至手术时间6h至7d.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伤椎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失血量300~1000 mL,中位数400 mL.手术时间100~180 min,中位数120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1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取出后无复位丢失等现象发生.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Cobb角分别由术前28.7°±2.3°降至5.5°±0.8°、5.8°±0.7°.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3±3.8)%升至(84.5±4.9)%、(80.6±4.3)%;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81.5±5.1)%升至(90.6±4.9)%、(89.7±4.7)%.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5例恢复至E级,6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1例仍为A级.结论: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变椎体“蛋壳样”病理状态,增加前柱的支撑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正常的脊柱序列,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配合悬吊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6例单纯、屈曲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布带悬吊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8~10周后带腰背支具下床活动,在X线片上测量治疗前后压缩椎体前缘及侧面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86例病人进行出院后经1~3年随访,82例症状及阳性体症基本消失,脊柱稳定性及活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34%。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椎体侧面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有明显改善。结论该疗法可使病椎椎体恢复一定高度,维持脊柱稳定性,复位效果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经济、可靠、实用,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2年1月~2009年1月住院的12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在伤后72h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经6~24个月,平均14.6个月的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Cobb角术后较术前明显缩小。93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过伸复位配合间接减压内固定早期治疗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椎管容积恢复满意、神经损伤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GOSS)与弧形自锁椎弓根钉系统(ALPF)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应用ALPF和GOSS进行治疗并随访,采用ASIA分级评价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后凸角矫正率;并对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后凸Cobb角丢失率进行随访。结果:2组的疗效术后和随访均有显著差异,但ASIA分级评定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GOSS对恢复及维持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比ALPF良,是一种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3.
后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前侧方脱位得到基本复位,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均明显改善。植骨面均见骨性融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脊柱神经损伤1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在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后还可获得很好的脊柱融合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对Cobb角和相邻正常椎体的比率也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2例,按Frankd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应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评定骨折椎体矫形状况及稳定性。结果:1例跳跃性骨折1个锣帽脱落,余椎弓根螺钉及钉棒位置良好。Cobb角由术前的250~450恢复至术后的20~150,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由术前的25%~46%恢复至术后的80%~100%。2例脊髓神经功能A级无恢复外,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序列,矫正术前的后凸畸形,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能够改善截瘫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s角明显恢复(t=9.26,P〈0.01;t=7.35,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t=8.32,P〉0.05)。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平均伤椎后凸畸形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后丢失5%和8%。5例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级)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24例不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D级)中21例(87.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断钉1例,钉道松动1例,过度牵伸复位致神经损伤加重1例。结论: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弯曲,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但也存在断钉、钉道松动、伤椎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影像学方面评估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行一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Cobb’s角、伤椎椎体压缩率及椎管狭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例失访,49例进行3个月~9年的随访。X线片检查提示植骨均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在矢状位Cobb’s角术前为(26.7±5.2)°,术后为(3.6±4.5)°,随访时为(3.8±4.9)°,术后脊柱曲度接近正常生理曲度。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由术前的49.18%±12.32%,降低到术后的13.10%±8.96%;伤椎后缘高度压缩率由术前的11.32%±4.94%,降低到术后的4.64%±3.87%;椎管狭窄率术前为55.46%±14.35%,术后为2.89%±2.15%;放射学检查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访时未发现矫正角度和高度的丢失,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前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效的方法,它具有良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扩大椎管容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成形内服续骨活血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0年3月期间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内服续骨活血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22例,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变化情况。结果:22例患者术后随访未见内固定物失败,椎体矫正度丢失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配合续骨活血汤内服能在椎管减压和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重建了椎体的前中柱,使椎体重获生物学稳定,有效减少内固定应力,降低内固定的松动、断裂和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治疗脊柱失稳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66例脊柱失稳相关疾病患者分别应用以下方法治疗:(1)椎间盘切除文登型椎间融合器(WDFC)植入治疗颈椎失稳性伤病。(2)侧前方减压植骨双凤尾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4)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5)经棘突截骨节段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系统治疗屈曲型胸腰椎骨折。并随访。结果:随访10个月-9年。损伤椎骨的愈合、椎间高度恢复、脊柱序列恢复、神经功能的恢复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我们创新设计的中医内外固定器械和手术等治疗脊柱失稳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6个椎体)老年病理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手术前、后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及随访。结果 31例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各时间点平均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随访4~38个月,疼痛缓解明显,无复发。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病理性压缩骨折具有微创、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及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侧方应力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侧方应力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5例予功能锻炼加中药消髓化核汤保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4 d、3个月、6个月后,(1)比较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2)测量2组患者Cobb角变化;(3)比较2组患椎椎体高度变化。结果2组治疗14 d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14 d、3个月、6个月后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2组治疗14 d、3个月、6个月后患椎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椎高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侧方应力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