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颞下颅外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卢刚,雷兵,彭友波,王坚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9岁,右侧三叉神经Ⅱ、Ⅲ支分布区疼痛10年。早期曾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半年无效,行患侧三叉神经根射频热凝治疗,疼痛缓解;两年后因三叉神经痛复发再次行患侧三叉神经奶射频热疑治疗,...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为常见的顽固性疼痛性疾病,手术治疗方法颇多,但采用经颞硬膜下入路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前感觉根大部切断术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却较少受到重视。通过76例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证明这一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及病死率低的特点。具体手术圾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痛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患,治疗方法颇多,而用外科方法切断或电灼破坏三叉神经感觉根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手段。我院自1961年至1984年应用经枕下入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大部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94例,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男性112例,女性8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底颞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颅底颞下-天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2.1%),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前22例面部麻木、感觉减退患者中,术后16例(72.7%)获得不同程度缓解。术前20例颅神经麻痹者中,术后16例(80%)获得不同程度好转。术前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锥体束征、小脑征及面部疼痛者术后均获得缓解。12例患者获得5个月∽7年的随访,5例未全切除患者中复发2例。结论颅底颞下-天幕入路具有路径短,暴露充分,创伤小,易于达到一期全切等优点,适合于绝大多数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于2013-2016年期间在我科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或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治疗的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结果 57例患者中,单纯行微血管减压术33例,19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立刻消失,14例术后疼痛症状未明显好转,其中7例患者为改善症状在之后接受了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24例,19例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结论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效果好于单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但该手术仍存在术后患者不可逆的面部感觉减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为常见的顽固性疼痛性疾病,手术治疗方法颇多,但采用经颞硬膜下入路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前感觉根大部切断术来冶疗三叉神经痛却较少受到重视。通过76例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证明这一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及病死率低的特点。具体手术方法及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利用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研究中颅窝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国人成人尸头湿标本10例20侧.模拟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操作.磨除岩尖骨质,暴露并保留内听道(IAC)、耳蜗(Coch)、颈内动脉(ICA).观察并总结各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1)弓状隆起(AE)依气化程度不同,可分为3类:平坦型、梯田型和砾石型.前2型AE与上半规管(SSC)的关系容易确定;(2)颞下经岩前硬膜外入路所涉及的中颅窝解剖结构均位于以"三叉神经节"和"膝状神经节"为中心的两个扇形结构中."前扇"由三叉神经及三叉神经节组成,"后扇"由岩浅大神经(GSPN)、AE、IAC构成.ICA及Coch位于"后扇"内.两个扇形由GSPN相联系;(3)IAC位于"后扇"内,GSPN与AE的夹角为122.7°±7.6°(108.1°~137.5°),GSPN与IAC前壁的夹角为46.6°±4.9°(35.0°~55.2°).Coch位于GSPN与IAC前壁的夹角内.结论 两个扇形可以将颞下经岩前入路相关的中颅底解剖结构加以概括,简单直观,便于理解与记忆;磨除岩尖时,IAC的保护选择IAC前壁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特殊类型三叉神经痛的选择策略、手术技巧及体会。方法对35例特殊类型三叉神经痛进行术中探查,其中12例无责任血管类型、8例静脉无法减压类型以及5例复发类型选择单纯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10例责任血管不确定类型(5例小脑上动脉、1例小脑前下动脉、4例静脉)选择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联合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35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均遗留有面部中度麻木,痛、温、触觉大部分存在,门诊平均随访3年,均无复发。结论针对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无责任血管类型、静脉无法减压类型、复发类型以及责任血管不确定类型,单纯或者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不仅能够有效解除疼痛,而且较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而言对神经损害小,功能障碍程度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正三叉神经鞘瘤是颅内最常见的非前庭神经鞘瘤。约占所有颅内神经鞘瘤的0.8%~8%~([1])。翼腭窝的三叉神经鞘瘤,解剖位置深在,向上与中颅窝底关系密切,向内侧生长,与海绵窦相邻。由于生长部位隐蔽、深在,早期诊断困难,患者就诊时肿瘤往往已较大,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探讨颞颧入路治疗翼腭窝三叉神经鞘瘤的方法和优势。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近5年,本院共收治翼腭窝三叉神经鞘瘤患者  相似文献   

12.
1951年作者发现一年轻病人的三叉神经痛是由于桥脑小脑角有一小的胆脂瘤所致,因而提出机械压迫可能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但机械压迫病因假说早在1920年Cushing即已从肿瘤压迫三叉神经根的病例报告中提出,1937年Lee又提出岩嵴可能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行三叉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顽固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3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8例。年龄 5 0~74岁 ,平均 6 1岁。其中 5 0~ 5 9岁 5例 ,6 0~ 6 9岁6例 ,70岁以上 2例。病程 8~ 30年 ,平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额部入路与经颞部入路两种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间神经内镜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额部入路组(38例)与经颞部入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1周颅内压,术后2周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csale,GCS)、ICU天数、住院天数和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s(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差异。测量两种入路经过皮层深度、脑室镜需调整角度、医源性脑损伤范围。结果经额部入路组与经颞部入路组在性别比例、入院GCS评分、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1周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颅内压,术后2周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csale,GCS)、ICU天数、住院天数和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s(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再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测量的经过皮层深度、最远操作距离、脑室镜需调整角度、医源性脑损伤范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部入路与经颞部入路两种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最终效果对比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颅眶沟通肿瘤包括颅眶型及眶颅型两类.我院自1988年10月~1995年10月采用额颞眶颧新联合入路,切除颅眶、中颅窝底肿瘤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7(7~62)岁.临床表现 病程2个月至8年,其中1年以内10例,l~3年14例,7年后复发脑膜瘤1例.有不同程度突眼22例(单侧18例,双侧4例).复视、眼球固定及眼球活动障碍12例,视力下降20例,单侧视力下降14例,双侧6例,视乳头水肿15例,视神经萎缩5例.  相似文献   

16.
经额颞眶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眶沟通肿瘤包括颅眶型及眶颅型两类。我院自1988年10月~1995年10月采用额颞眶颧新联合入路,切除颅眶、中颅窝底肿瘤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我科采用耳后小骨窗三叉神经感觉根电灼治疗12例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sia,TN)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6 ~72萝,病程1.5~14年,平均6.3年。患者发病均为单侧颜面部骤然反复发作的剧烈性疼痛,持续时间为12s~2min。疼痛部位于右侧者7例,左侧5例。  相似文献   

18.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切除中颅窝底肿瘤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经眶颧额颞下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窝底肿瘤25例。脑膜瘤全切除16例(80%),次全切除4例。入侵海绵窦内巨大垂体腺瘤次全切除与大部切除各2例。骨巨细胞瘤全切除1例。无死亡。术后Karnofsky记分显著改善(90.8±13.2,P<0.001)。本入路因明显扩大了颅底显露角度,便于清除颅底病变骨质,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有利于切除鞍旁及海绵窦内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颞下硬膜外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手术切除颅中窝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颅中窝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颞下硬膜外锁孔入路,在单纯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间变型脑膜瘤、脊索样型脑膜瘤、脊索瘤和胆脂瘤.1例出现脑水肿,经甘露醇治疗后缓解.随访2~6个月,4例全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颞下岩前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相关性脑干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颞下岩前入路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均成功清除血肿,其中11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清除,15例患者的血肿大部分清除。术后随访3个月,本组患者中,手术后死亡者5例,病死率19.2%;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5分者1例、4分者7例、3分者8例、2分5例、1分5例,恢复良好(GOS评分≥4分)率30.8%(8/26例)。结论对于具备适应证的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应积极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经颞下岩前入路是一种理想的、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