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20.5个月,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前JOA评分为4—11分,平均6.8分;术后随访得出,JOA评分为8—15分,平均12.6分,改善率12%~83%,平均53.7%,优3例,良8例,可7例。结论: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式简单,疗效比较满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植骨融合时间为13周,无植骨骨块滑脱或塌陷,未见钢板、螺丝钉断裂、松动等。按Odom法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5%。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髂骨块植入椎间隙、自锁钛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3.
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行初步分析。9例行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3例行颈后路减压,C3~7单开门术;1例行前路减压手术,术后2年因效果不佳,再行后路减压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标准,优良率76.9%,有效率92.3%。手术可充分减压,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椎间植骨融合是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关键,应强调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背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近年开展一项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保留颈椎重要结构的基础上对颈椎病实现脊髓减压。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创微型钛板置入颈椎管成形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3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轴性症状明显率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明显低于单开门组(P〈0.05),颈曲指数丢失值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显著低于单开门组(P〈0.05)。微创颈椎管成形组末次随访1例患者2枚钛钉轻微松动,患者无异常症状。单开门组治疗中6例开门时出现铰链侧断裂,将断裂椎板切除,脊髓表面覆盖人工硬脊膜加以保护。结果表明,微创颈椎管成形组与单开门组相比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无差别,但治疗后并发症远低于单开门组。  相似文献   

5.
颈椎后路手术是直接去除脊髓后方压迫,增加脊髓血供,使脊髓向后方避让,减轻脊髓前方的压迫,从而获得治疗效果。回顾本院自1985至2006年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以及单开门并棘突重建术等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16例。现就其手术方式与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开门式椎板切除减压、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11例脊髓空洞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颈椎后路开门式椎板切除减压、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经1-5年,平均2.5年随访,本组11例患者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后路开门式椎板切除、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是治疗脊髓空洞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同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明显颈椎间盘后突压迫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术式近期疗效及其比较。方法对60例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行单纯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8例行一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颈前路颈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神经功能评定,根据JOA评分法,单纯后路减压组平均提高3.4分,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组平均提高5.4分(t=11.375,P<0.05)。脊髓功能改善率,前者为56%,后者为64%。结论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后路减压。摘要:目的研究同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明显颈椎间盘后突压迫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术式近期疗效及其比较。方法对60例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行单纯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8例行一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颈前路颈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神经功能评定,根据JOA评分法,单纯后路减压组平均提高3.4分,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组平均提高5.4分(t=11.375,P<0.05)。脊髓功能改善率,前者为56%,后者为64%。结论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后路减压。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4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980/2010-12有关比较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椎管扩大成形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文章的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治疗方式,并对随访超过10年的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 718篇文章,筛选出591篇摘要,36篇有全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有4项研究比较了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1项研究比较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2项研究比较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3项病例研究随访时间在10年以上.所有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与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相比,椎管扩大成形有较高的颈痛发生率.与椎管扩大成形相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增加了邻近节段继发性病变的概率.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有较高的与植骨、内固定、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相比,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活动范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盘显著退变与脊髓型颈椎病节段性不稳的关系及其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椎间盘显著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前动态X片和MRI,了解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的相关因素,随访观察前路和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显著退变椎间盘的上方相邻椎体不稳率71.4%,明显狭窄椎间隙及上方相邻椎间隙处常存在明显的脊髓压迫。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或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60.8%和57.1%,优良率分别为88.5%和81.3%。结论:显著退变椎间盘的上方相邻椎体有失稳倾向,脊髓压迫存在静态和动态压迫因素,手术应采用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或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讨论前路减压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选择指征。结果全组病例手术疗效满意,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关键。脊髓单节段或两个节段受压者,选择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多节段脊髓受压者,选择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或椎体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后路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优8例,良2例,无效1例;并发症发生2例,其中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手术后3个月出现相邻节段的后突、畸形。结论;一期后前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为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宋贵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828-2829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方法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各30例,实验组行后路颈椎开门椎管扩大加前路减压并钛笼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仅行后路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术.脊髓功能采用 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术后JO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效果优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4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980/2010-12有关比较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椎管扩大成形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文章的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治疗方式,并对随访超过10年的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718篇文章,筛选出591篇摘要,36篇有全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有4项研究比较了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1项研究比较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2项研究比较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3项病例研究随访时间在10年以上。所有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与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相比,椎管扩大成形有较高的颈痛发生率。与椎管扩大成形相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增加了邻近节段继发性病变的概率。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有较高的与植骨、内固定、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相比,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活动范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张庆国  聂林  侯勇  程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4406-4406
目的 研究同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和明显颈椎间盘后突压迫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术式近期疗效及其比较。方法 对60例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行单纯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8例行一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颈前路颈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评定,根据JOA评分法,单纯后路减压组平均提高3.4分,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组平均提高5.4分(t=11.375,P&;lt;0.05)。脊髓功能改善率,前者为56%,后者为64%。结论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后路减压。  相似文献   

15.
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行初步分析。9例行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3例行颈后路减压,C3~7单开门术;1例行前路减压手术,术后2年因效果不佳,再行后路减压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标准,优良率76.9%,有效率92.3%。手术可充分减压,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椎间植骨融合是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关键,应强调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钛网固定的椎板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和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例脊髓型颈椎病和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钛网固定开门椎板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脊髓型颈椎病JOA改善率平均达68.16%。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功能分级平均为提高1.3级。结论:本术式对脊髓活动度影响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时,椎管发生再狭窄、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轴性症状的发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持久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和减少颈椎后部组织结构的干扰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有必要。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共67例,其中微型钛板组27例使用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缝线组40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两组的减压节段均为C3-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值、轴性症状及椎板掀开角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曲度变化值,术后6个月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丢失不明显,缝线组颈椎曲度部分丢失(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微型钛板组明显低于缝线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微型钛板组(35.2±6.2)°与缝线组(34.0±4.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微钛板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固定法能减轻术后的轴性症状以及防止颈椎曲度丢失。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因为存在多个水平脊髓的受压,且往往脊髓的前后均有压迫,故手术的入路和方式一直有较多的选择,究竟何种方式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目前仍未达成一致。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比较。设计:对比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0-01/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根据选择术式不同分为前路手术组33例和后路手术组35例,2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方法:①前路手术组: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3例中自体髂骨块植入17例,植入Cage骨笼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11例,钛网加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5例;长节段自锁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其中Orion钢板12例,Zephir钢板13例,Codman钢板8例。②后路手术组:全椎板切除减压15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术后负压引流,颈托固定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JOA评分为0~17分,评分越高脊髓损害症状越轻。②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进行计算。结果:6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少于前路手术组(P<0.05)。②前路手术组JOA评分恢复率和硬脊膜囊膨胀回复率高于后路手术组[(58.28±7.16)%,(42.71±5.85)%;(45.64±6.56)%,(37.65±5.75)%;P均<0.05]。③术后随访≥6个月,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行不同方法植骨后均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4.6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其疗效不如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9.
颈椎前路手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32例。其中前路单节段融合26例,多节段融合6例;单纯植骨17例,植骨内固定15例;融合节段出现不同程度塌陷16例,均有颈椎曲度变直,融合节段与融合相邻节段平面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单开门节段:第3~6颈椎13例,第3~7颈椎19例。结果 随访10个月~9年,平均4.6年。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症状完全消失19例,颈椎活动范围较正常稍有减小,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颈椎曲度较术前好转,无椎体间不稳、滑移及再关门表现,椎管扩大成形满意。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手术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可靠有效的方法,使脊髓受压彻底松解,远期疗效良好且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椎管成形术式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1995—06/2003—0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有后路手术适应证的6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2例术式为用气钻在关节突内l/3处向前外斜开骨槽,从一侧撬折椎弓,开门侧神经根管后壁获裸露减压,合页侧因根管后壁后移使神经根管扩大;对照组32例术式为用气钻从小关节内缘开骨槽只行椎管单开门成形术。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4例获平均2年5个月(18个月~5年4个月)的随访,优良率分别为:治疗组87.5%,对照组6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gt;P&;gt;0.01)。结论: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术式,有效减压,并克服了单纯椎板单开门术后脊髓、神经根后移,根管后壁对神经根造成的压迫或刺激,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