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临床治疗方法相比,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卢靖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114-114,11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秋芳 《工企医刊》2012,25(5):50-51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均行禁食水、抗感染、抑酸、静脉营养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CT或腹平片改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CT或腹平片改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均<0.01)、置管24小时胃肠减压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鼻胃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83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的患者为实验组,45例使用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5天内日均胃肠减压量;置管3天后患者腹痛的程度;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及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5天内日均胃肠减压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后腹痛、腹胀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中转手术治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能有效进行肠道减压,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程度,提高急性小肠梗阻的治愈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邵春法 《健康研究》2016,(5):554-555
目的 观察胃镜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106例急性麻痹性肠阻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比较2组的减压效果、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以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日引流量、腹围缩小以及腹内压降低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减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阻塞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减压效果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6.
陈芳  何颖 《中国卫生产业》2014,(19):118-119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型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非绞窄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观察组(传统鼻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症状缓解时间、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变化、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腹痛腹胀缓解率、自主肛门排气率、腹部平片液气平面缓解率)、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减轻非绞窄性肠梗阻的压力,具有治愈率高、简单、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对收治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均进行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时间、治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14±8.37)min,治愈率为94.00%,症状缓解时间为(3.56±1.28)d。结论: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行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治疗的应用价值较高,导管置入的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激素等综合治疗后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w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DSA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前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9例不全肠梗阻患者在DSA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护理资料分析,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该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7例患者充分肠道准备后外科手术治疗,6例患者症状好转后保守治疗,6例患者行肠道支架置入术。结论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可有效缓解不全肠梗阻的症状,为改善患者全身症状赢得时间,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充分的肠道准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绿 《药物与人》2014,(5):243-244
目的:研究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的6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参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第1天引流量、腹痛与腹胀减轻时间、排便与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医院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比较两组经治疗后的总体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减压时间(12.12±5.25)d,排气、排便时间(8.34±2.17)d,腹胀、腹痛的缓解时间(6.26±2.34)d,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愈时间(11.58±3.5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不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更能有效的判定出对EPISBO患者的手术时机,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在中西医结合阶段性治疗方案中,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技巧,明确最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立即下胃管并保留胃肠减压,遵医嘱行肥皂水灌肠,病情无缓解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阶段性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入院后48 h腹围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肠梗阻导管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保守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留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管路的有效维护,能够保证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阶段性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增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小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治疗采用单纯胃管置入行胃肠减压术,并禁食、补液以及抗感染、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对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本科于2008年1月—2010年8月,对诊断急性小肠梗阻且经常规胃肠减压治疗无效的25例患者,采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诊断病例32例,采用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加服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结果32例粘连性肠梗阻经治疗,好转出院30例,手术2例。治愈时间为4~16d,平均10d。结论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3~10d,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袁德汉 《现代保健》2009,(11):58-59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中药灌肠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炎症较重的患者2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9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或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川大承气汤水煎剂加减分次胃管内注入或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2~4d,1例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对照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平均时间为4—8d,12例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机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使用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能显著减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起到预防作用,肠道功能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病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浩东 《医疗装备》2020,(2):108-109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医院收治的68例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鼻胃管治疗,试验组则采取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7.06%)较对照组(70.59%)高,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自主排气时间、住院时间[(1.65±0.31)d、(3.57±0.36)d、(2.39±1.12)d、(6.72±1.28)d]均短于对照组[(2.52±1.46)d、(5.28±1.22)d、(4.64±1.25)d、(9.65±1.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体会、预防.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治的1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16例中14例经禁食、抗炎、解痉、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为9 d.2例再次手术为肠裨团块状粘连.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以炎性肠梗阻为多见,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对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护理措施.结果:11例患者均在置管后症状缓解,3-7天排气排便.结果:留置肠梗阻导管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手段,腹胀腹痛减轻明显,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诊断病例32例,采用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加服中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结果32例粘连性肠梗阻经治疗,好转出院30例,手术2例。治愈时间为4~16d,平均10d。结论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3~10d,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使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则采用一般的鼻胃管肠胃减压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显示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