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反酸、烧心、嗳气、反食,亦可伴有咽、喉等食管外组织损伤表现,如咽喉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甚至咽部异物感、堵塞感。根据内镜和病理结果,目前公认的分类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GERD发病率亦逐年提高。GERD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但其发病因素较多,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对GERD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就GER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桢桢 《时尚育儿》2016,(3):243-24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接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均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其中西医组患者采取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而结合组患者则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相关数据统计对比显示:西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14%,而结合组高达95.56%,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西医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稍低于结合组,两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后,P<0.05,具有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治疗相较于单一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加理想,患者依从性较好,治疗后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肠溶片、吗丁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率为69%,总有效率达到了95.24%,而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38%,总有效率仅为71.43%,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应注重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珊 《家庭医学》2005,(7):23-23
胃食管反流病(GERD)并不少见。只是人们对本病还不认识,致使不少病人长期被误诊。GERD不但可引起食管炎,还可导致咽、喉、气道等处损害,因此其症状多种多样,轻重不一。烧心、反酸是其典型症状。病人感觉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多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常在餐后一小时出现。部分病人可因食管炎而出现吞咽疼痛,有时病人甚至因食管痉挛变细或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吴海新  陈峭  苏倩奕  邢建菲 《现代养生》2022,(24):2093-2097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因多种原因导致胃或者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倒流进入食道而出现反酸、烧心等反流典型症状。胃食管反流病难以根治,且易反复迁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身心及经济负担,故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中医治疗本病效果明确,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优势逐渐显现,其不仅操作简便、经济成本低,且疗效甚佳,得到医者及患者的广泛关注,而针灸疗法在中医外治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具中医特色,归纳针刺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可以为本病治疗提供可靠思路。归纳近年来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的应用,以期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众医学》2010,(1):70-70
问:近来.我总是感觉反酸、烧心,尤其是餐后1小时.特别不舒服。我是不是得了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做胃镜吗?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并发症或明显的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GERD非常常见,西方国家约10%的人患有此病,老年人约1/4患有该病.我国该病的患病率具体不详,京沪二地调查约7%的人患有GERD,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可能更高.鉴于GERD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国际上对本病的研究十分重视,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该病在我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加强本病的认识和防治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众医学》2010,(4):72-72
我妈妈最近因反酸、烧心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医生给她开了些药,还简单说了一下注意事项。妈妈年纪大了,记不太清楚,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相似文献   

9.
我今年62岁,经常出现烧心、反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别人说我患了胃食管反流病。请问: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应该如何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症状或黏膜损伤,主要表现为嗳气、反流和胸骨后疼痛3大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影响。该病如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内窥镜等检查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其有更多的消化道外症状,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本文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而误诊的30例GERD误诊进行原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是西方国家常见的慢性病,在亚洲患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GER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且对食管癌有重要的预警作用,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目前GERD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食管屏障功能和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生理状态下食管黏膜和食管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抵抗胃酸、胆盐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损害,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食管的正常运动也是重要的食管屏障作用保护机制之一。许多刺激性的食物、药物都会影响食管的屏障功能,对这一领域的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李初俊 《家庭医生》2012,(23):48-49
国庆期间,恰逢钱塘江大潮,海水涌向逐渐收窄的江口,后浪推前浪,形成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15.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及内镜下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依据反流相关症状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24h食管pH监测、多通道腔内阻抗(MII)联合pH监测等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而做出诊断。但目前尚无国际统一的诊断金标准,对GERD的诊断莫衷一是。随着对GERD病理生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GERD的临床诊断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本文就GERD相关诊断方法及其临床价值进行综述,重点介绍问卷调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PPI诊断性治疗、24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食管胆汁反流测定、食管MIT联合pH监测、X线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的优缺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并发症或明显的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GERD非常常见,西方国家约10%的人患有此病,老年人约1/4患有该病。我国该病的患病率具体不详,京沪二地调查约7%的人患有GERD,老年人群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韩玲 《药物与人》2014,(9):131-13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从门诊抽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6例,按照门诊就诊顺序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8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西咪替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是发病率很高的胃肠道疾病。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主要症状,其他表现包括反酸和吞咽困难。一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无症状,而另一些可有非典型的症状、包括心绞痛样疼痛或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00例有GERD症状的患者(GERD组)进行内镜检查,判断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RE)并分级。做快速尿激酶试验,同时行^14C呼气试验(^14C—UBT),判断Hp感染情况。分析GERD与Hp感染的关系。选择200例无症状者(无症状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GERD组与无症状组Hp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对GERD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