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ACS患者和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结果ACS组sICAM-1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D组sICAM-1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 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和内皮炎症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内皮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5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非他汀治疗组32例。分别于发病24h内和治疗7d后测定血清CD40L和MMP-9水平;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ACS患者治疗7d后CD40L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他汀治疗组两者降低程度明显高于非他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CD40L和MMP-9之间成正相关(r=0.52,P〈0.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增高,血清CD40L与MMP-9之间成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表达,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降解,具有稳定斑块作用;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强化治疗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对进一步预防ACS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⑴常规治疗组:抗凝、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⑵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⑶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40 mg阿托伐他汀。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分别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sCD40L浓度。结果药物治疗前,3组ACS患者血脂以及hs-CRP和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2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和40 mg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但血清hs-CRP及sCD40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40 mg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4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但hs-CRP和sCD40L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40 mg治疗组血脂TC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hs-CRP和sCD40L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与1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早期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反应,大剂量应用时抗炎和降脂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9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mg/a,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患者TC、u)L—C、sCD40L、血清hs—CRP、MMP~9水平。结果用药4周治疗后,40mg治疗组血清TC、LDL—C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01);三组治疗2周后血清hs—CRP、sCIMOL、MMP~9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4周后进一步降低,40nag治疗组降低最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大剂量应用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而发挥抗炎效应.方法9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1例,40 mg/d×30 d;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1例,10 mg/d×30 d;对照组30例.结果(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后第5天和第30天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5,P<0.001),而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在第30天CRP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2)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第5天和第30天的CRP水平降低更明显(P均<0.05).(3)CRP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CRP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测定90例ACS患者和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结果 ACS组sICAM-1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ID组sICAM-1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 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和内皮炎症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内皮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90例ACS患者和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结果 ACS组sICAM-1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D组sICAM-1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血浆sICAM-1和hs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和内皮炎症有关,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内皮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10mg,/d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l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周后血清白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可能获益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记录3组患者血脂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第6个月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C、TG、LDL-C降低速度与HDL-C升高速度,C最快,B组次之,A组最慢。三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0 mg/d、20 mg/d、40 mg/d的阿托伐他汀用于ACS均有效,但40 mg/d的阿托伐他汀效果更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孙梅芳 《现代保健》2012,(11):28-2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每晚顿服。3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CRP及血脂水平、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d血CRP、TC、LDL-C含量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0d以及3个月时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阿托伐他汀对CSF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经冠脉造影(CAG)诊断为CSF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患者知情同意,两组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 1次/d,阿司匹林100 mg 1次/d,曲美他嗪20 mg 3次/d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晚.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他汀治疗组血浆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轻CSF患者的血浆炎性因子hs-CRP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IF、MMP-1及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ACS组1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0例,另选同期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同时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MMP-1水平,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各组血清MIF、MMP-1、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IF、MMP-1、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血清MIF、MMP-1、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IF、MMP-1、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10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7d、15d、30d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和20mg)治疗3d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d)和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3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Fg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d后,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Fg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赡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g水平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比3.2%,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引起的血浆Fg水平下降与总胆固醇(r=0.125,P=0.618)、三酰甘油(r=0.147,P=0.57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79,P=0.23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21,P=0.157)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3d后,可明显降低Fg水平及改善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择ACI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阿托伐他汀20mgQn)及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Qn),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测量患者血浆Lp-PLA2及血脂水平。另选择4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不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ACI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t=17.72,P〈0.01);Lp-PLA2与TC、LDL-C正相关;常规治疗组及大剂量组TC、LDL-C、Lp-PLA2均下降,且大剂量组LDL-C及Lp-PLA2下降较常规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 ACI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mg/d)较常规剂量(20mg/d)更能够降低血脂及血浆Lp-PLA2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为ACS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ACS并行PCI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79例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组7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外,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1次/d,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行PCI治疗,PCI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并分别于PCI治疗24 h内和PCI治疗后12个月检测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阿托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和脂蛋白(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PCI术后12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例,靶病变狭窄1例,非靶病变狭窄3例;瑞舒伐他汀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例,靶病变狭窄2例,非靶病变狭窄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瑞舒伐他汀组率为2.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明显降低血清脂蛋白(a)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庄亮 《工企医刊》2009,22(5):9-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组(n=31)与对照组(n=31),2组均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服用阿托伐他汀,2组治疗前后检查6分钟步行距离、TC、LDC—C、CRP、LVEDD、LVESD、LVEF。结果: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TC(P〈0.05、TDL(P〈0.05)、CRP(P〈0.05)、LVEDD(P〈0.05)、LVESD(P〈0.05)均有不同程度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P〈0.05)、LVEF(P〈0.05)则有明显提高。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扩心衰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可显著改善左室功能,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强化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促炎和抗炎失衡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炎和稳定斑块的机制.方法 检测82例ACS患者、1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2例对照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10水平.将41例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d)及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脂、hs-CRP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患者hs-CRP水平[(11.10±14.30)mg/L]明显高于SAP患者[(2.47±2.72)mg/L]和对照者[(2,34±4.22)mg/L],P均<0.05;ACS患者IL-10水平[(3.94±1.91)ng/L]明显低于SAP患者[(6.31±4.26)ng/L]和对照者[(7.76±2.82)ng/L],P均<0.05.强化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强化治疗作用更强(P<0.05).结论 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但IL-10水平明显降低,提示机体斑块不稳定与促炎和抗炎失衡有关.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明显降低hs-CRP水平,升高IL-10水平,提示其稳定斑块的作用可能与改善促炎和抗炎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内皮素(ET)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测定76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T和VCAM-1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n=38)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38),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ET和VCAM-1水平,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ET和VCAM-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ET和VCAM-1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T和VCAM-1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ET和VCAM-1水平升高与ACS的粥样斑块形成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CS患者血清ET和VCAM-1水平,具有一定的抗内皮损伤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增量阿托伐他汀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女性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d)48例,增量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d)48例,均于入院24h内开始服用,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CRP的浓度.结果 增量组患者的血清CRP由治疗前8.58±1.45mg/L降至治疗后4.32±1.02mg/L;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血清CRP由治疗前8.52±1.58mg/L降至治疗后6.48±0.70 mg/L.增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CRP的浓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9370,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浓度,增量组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