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好关乎民生福祉的医疗服务价格协同治理优势,有效解决区域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诠释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协同治理内涵的基础上,借鉴SFIC模型,构建协同动因、协同目标、协同主体、协同程序与协同过程五维协同治理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我国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协调管理工作,指出在协同动因上应确保治理主体间有强烈的协作意愿,在协同目标上应以实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为愿景,在协同主体上应建立多元主体共治与顶层统筹的管理模式,在协同程序上应构建透明规范化规则与信息共享机制,在协同过程上应通过多元主体互相协商决策以达成理顺区域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等共识。  相似文献   

2.
实践与理论双重驱动下,对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推进与发展进行阐释。诠释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概念,对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的内涵框架以及框架内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归纳,并对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理论进行总结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灾难性医疗需求激增情境下卫生系统韧性的概念内涵,为提高中国灾难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2014年1月-2021年1月中国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与卫生系统韧性概念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应用关键词分析法对卫生系统韧性概念内涵的主题词进行解析并形成概念内涵专家咨询问卷,采用网络函询的方式对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4.
医疗资源整合是在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提供更有效率、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规模经济。我国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对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的探索较少。研究在归纳国际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界定我国公立医院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的内涵,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一个系统的概念框架。本文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概念框架,用以分析和阐述改革的范围、层次、方面和环节以及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这一概念框架对于指导理论与政策研究、辅助制定政策、监测改革实践、评估改革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本医疗服务制度的建立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健康保障权利的前提。本研究通过分析基本医疗服务概念的演进过程并结合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基本医疗服务的概念,根据基本医疗服务的必需性、公平性、可及性和经济性四个基本特征,分析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内涵和政府职责,对于指导实践工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统筹发展阶段,各项政策落实尚不完善.基于变革理论,本文分析了我国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所处的宏观背景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从专网建设、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激励约束等方面,提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短期、中期、长期建设目标,针对资源供应、服务供给、规制监管等具体要求,提出"提头、强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归纳总结国内外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理论框架的基本特征、主要维度及核心要素,分析演变特点及启示.方法:采用系统综述法检索并筛选文献,依据前期研究提出的制度整合、组织整合、专业整合、服务整合、核心功能整合、价值规范整合6个维度,利用主题框架法提取和分析文献资料.结果:纳入分析的66个理论框架中,12个聚焦单一维度、...  相似文献   

9.
新医改时期,我国医疗服务提供引入市场机制已成必然选择,但如何完善当前的竞争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首先给出了衡量竞争机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辨析了我国目前的竞争机制是医疗服务机构间在"机构水平"上相互竞争、以机构完成医疗服务量作为激励机制,并结合医疗服务特征,阐述了这是一种低效的竞争机制。提出"系统水平"上的竞争是今后我国新医改医疗服务竞争机制的选择,即在区域内构建多个纵向整合的医疗服务体系,竞争在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以服务人群的健康改善作为激励机制。最后,对全球医疗服务竞争机制的演变进行了回顾,从经验上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WHO卫生系统概念框架,基于投入—产出—结果的结构模型,积极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指标,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共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25个,为下一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考核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从医疗服务的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率先提出医疗服务危机的概念,提出对医疗服务危机进行专门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进而较详细的界定了医疗服务危机的概念,对其内涵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诠释,并对医疗服务危机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于医疗服务危机的概念,国内未见与之相同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定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创新战略,应用系统论和协同论观点,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创新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划分。横向上分为以区域创新为主的支撑保障层、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核心动力层和以模式创新为主的外在表现层;纵向上分为创新要素层和实施操作层。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必须将自主创新、模式创新和区域创新作为战略取向。这是消除医疗信息孤岛、促进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连续性是基础保健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独特的特征,与首诊、可及性、综合性和协调性之间以一种互为基础、相互支撑、彼此强化的方式共同作用,形成基础保健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系统梳理目前关于连续性定义与概念内涵的研究,把握连续性内涵要素,明晰服务连续性的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遵循可控性、穷尽性和互斥性原则,厘清基础保健下连续性与其他四个特征功能的内涵边界,给出全科医疗/基础保健连续性这一特征功能的定义与内涵,为后续建立全科医疗特征功能可操作性定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整合医疗体现了在正式制度安排下,医疗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换的组织关系,再现了医疗联盟的组织行使权力和配置资源的各种安排。从组织理论的逻辑出发,根据联盟组织面临的任务环境、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把整合医疗分为医共体、紧密医联体、松散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不同类型。依据组织理论的分类策略,识别不同类型联盟组织的机制和运行成效,认为组织学分类逻辑是判定联盟特征,从而识别治理基础的关键。结合不同类别的联盟案例梳理治理要点。  相似文献   

15.
对全国农村地区医疗机构2014—2016年度诊疗人次和出(入)院人数进行对比统计,通过部分地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分析发现,三年间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总体呈县级医院发展迅速,乡镇卫生院略微增长,村卫生室逐年减少的状态,需要进一步推进完善县域一体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从社会分工论的角度出发,探索社会分工论对我国分级医疗建设的贡献与应用,并进一步明确分级医疗的概念和建设基本理念.构建我国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应从合理定位和分工协作角度出发,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由市场规模和需求决定分工,分工的实现程度与各生产环节的连续性和互补性息息相关,并且只有实现分工,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才会走向产业集群或是整合.  相似文献   

17.
论述整体医疗理论指导心胸中心的整合。阐明整合心胸中心的依据和目的;整合后心胸中心的运行方法是:构建医疗护理团队,实行岗位责任制,开展无间隙连贯医疗护理,积极运用医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概念;整合后心胸中心的主要成效是: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卫生资源,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提高了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全科医疗(general practice)是基础保健(primary care)的核心,全科医疗的特征功能包括:首诊、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核心特征功能)和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导向、以病人为中心(衍生特征功能)。特征功能是全科医疗的本质功能,全科医生在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时,只有将这些功能整合在一起提供,全科医疗才能转化成高质量的健康照护。特征功能理论是基础保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功能概念的定义与内涵则是该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然而,目前已有的基础保健核心特征功能的定义与内涵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和边界不清。本文首先对基础保健核心特征功能的概念与内涵界定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给出基础保健特征功能的概念和内涵界定的三个原则,即可控性原则、互斥性原则和穷尽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民基本健康素养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提高健康素质有赖于提高健康素养。为了促进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卫生部于2008年1月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3,并且组织编印了《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怛0;卫生部办公厅于2008年8月印发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年)》。研究健康素养的概念、基本内涵和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策略,对于落实卫生部相关文件,推进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就此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同行批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UTAUT),了解医务人员智慧医疗服务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2家三甲医院和5家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医生31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使用意愿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发现,高努力期望(0.167)、良好社会影响(0.162)、强促成因素(0.422)均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其中促成因素对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各因素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调整R2可以看出,3个自变量解释变量变异的64.1%。结论 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成因素都影响医务人员对智慧医疗服务的使用意愿。医院和通信运营商应该针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改进完善智慧医疗服务技术和应用,深入了解用户的服务需求,提高医务人员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