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80例,给予常规组氟哌啶醇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利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痊愈,是一种高效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69例,女63例;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59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73例)和9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男性、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男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5),而对照组男、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男性、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低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精神分裂症中明显升高,其中男性患者水平高于女性患者,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早期干预病房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苗  姚风菊  赵峥 《职业与健康》2006,22(8):630-631
目的了解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早期干预病房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状况。方法采用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作对比,调查2004年全年在早期干预病房中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结果首选全部单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为利培酮(41.2%)和氯氮平(29.6%)。女性首选利培酮(48.5%),男性首选氯氮平(36.0%),女性安坦预防性用药多(27.4%),与男性(6,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女性组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其他精神药物比例(57.9%)明显高于男性组(28.7%)。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副反应男性组以嗜睡、锥外副反应为主,女性以月经失调、锥外副反应和体重增加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成为早期干预病房的首选药物,早期干预病房用药合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王玉  陈新风  栗大顺  王金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74-1375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组(研究组)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4周,用简明症状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2组的BPRS评分下降显著(均P<0.01)而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2组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护理干预,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抑郁情绪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首次住院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方法:对两个月内出院的233例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首次住院患者133例,多次住院患者100例,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首次与多次住院患者精神药物使用频率居首的均为氧氮平,其中多次住院患者高于首次住院者;居前五位的均为氯氮平、舒必利、利培酮、氯丙嗪、奋乃静;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率多次住院组明显高于首次住院组:首次住院组单一用药多于多次住院组,精神药物联合治疗的比例明显少于多次住院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服用前五位抗精神病药物的日平均最大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上及非典型抗精神痛药物的使用率上首次住院组少于多次住院组。  相似文献   

6.
李振宇 《现代保健》2010,(34):54-55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1、2、6、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奥氮平与利培酮的总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均能快速起效,PANSS总分比较治疗第1周与第2周末奥氮平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显著多于奥氮平组。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均是治疗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  相似文献   

7.
《rrjk》2017,(16)
目的 :对狂躁症治疗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狂躁症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丙戊酸钠缓释剂联合应用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碳酸锂,对两组患者狂躁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前、治疗周两组患者BR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6周观察组BR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2/32)与对照组12.5%(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狂躁症患者治疗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其他丙戊酸钠缓释剂、碳酸锂等,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回顾分析不同年代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药物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住院精神分裂症的就诊及治疗状况。方法:抽取1988年2月1日~5月30日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设为A组,共159例;1998年的同期住院患者设为B组,共159例;2008年同期的住院患者设为C组,共167例。统计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药物治疗状况并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就诊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受教育年限、就诊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住院时间方面B组和C组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研究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氯丙嗪的使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使用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丙嗪、碳酸锂、丙戊酸钠以及氯硝西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中单用氯氮平组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趋势,受教育年限在逐渐提高;新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莫沙必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导致的便秘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且出现便秘现象的患者68例,然后依据患者的意愿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4例患者,研究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对比组使用舒泰清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因为抗精神病药物所导致的便秘患者应用莫沙必利,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值得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朱亮 《中国卫生产业》2014,(27):104-105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给予奥氮平治疗)、B组(给予利培酮治疗)、C组(给予喹硫平治疗)、D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观察四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变化情况、血清泌乳素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D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5%、92.5%、95%,四组间差异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第2、4、8周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四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对比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患者在治疗第8周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C组、D组患者(P〈0.05),且极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闭经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结论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以及阿立哌唑等四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一定差异,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体质以及对药物耐受性和敏感性合理选用,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鸡白凤丸联合阿立哌唑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气血两虚型患者闭经及高泌乳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闭经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气血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加用阿立哌唑及乌鸡白凤丸治疗,对照组加用阿立哌唑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第4周末、8周末测定泌乳素水平,同时采用PANSS表及TESS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至第8周末,研究组对闭经的有效率(78.72%)高于对照组(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8周末,2组泌乳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NSS、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鸡白凤丸联合阿立哌唑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气血两虚型患者的闭经有效,使泌乳素水平降低,疗效优于阿立哌唑单药治疗,且不影响患者的精神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联合舍曲林与单独使用一线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后的社区随访效果,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后回归社区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药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62例)。单药治疗组采用一线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保持中小剂量一线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对无激惹冲动情绪者合并盐酸舍曲林治疗,1年后收集社区管理病情和疗效评估情况进行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单药治疗组有残余症状者28例(70.0%),联合治疗组有残余症状者17例(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对幻听及懒散的控制和改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组。单药治疗组危险度0级和1级及以上者分别占47.5%和52.5%,联合治疗组分别占85.5%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药治疗组自知力不全者占85.0%、自知力丧失者占15.0%,联合治疗组自知力恢复完全者占67.7%、不全者占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药治疗组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劳动生产及工作、社会人际交往评定以一般和较差为主,联合治疗组以良好和一般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总体评估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者在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中的比例分别为0、85.0%、15.0%和45.2%、51.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线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用一线抗精神病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明志红 《智慧健康》2022,(15):75-77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通心络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均为2018年2月-2019年5月,将其随机分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对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分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比,研究组较低,50例患者就治疗有效率对比来看,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后消化道出血、皮下瘀斑以及血尿的发生率对比,两组差异并不明显(P>0.05)。ADL评分和ESS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hs-CRP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通心络联合阿司匹林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药物应用后的不适感受,治疗安全性同样有所保证,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团体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可以提高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在江西省精神病院二病区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两组,每两个月抽取12人,每组6人,共有5批,两组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常规护理、文体训练,试验组在这些基础上开展团体康复训练,干预时间为每批6周。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平均得分分别为38.7±5.6和38.5±6.2,在6周后两组ADL平均得分分别为23.5±3.5和30.2±2.4,训练前,两组间ADL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间有明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训练前后ADL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6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团体康复训练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有利于病情稳定有利于精神症状的缓解,可以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与舍曲林的联合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精神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共107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根据患者用方案意愿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仅对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观察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舍曲林治疗方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变化组间差异性、治疗期间各阶段抑郁评分变化、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就诊时,患者各维度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连续服药4月后,两组各维度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均有不同幅度改善,且观察组各维度症状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入院及治疗1月后的抑郁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自治疗2月起其抑郁症状评分均呈明显逐步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服药依从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可在实现对患者精神症状有效改善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提升治疗效果,并可对其抑郁症状实现有效缓解,可在临床中结合患者实际症状表现,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抽取服用非典型新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3例为治疗组,服用常规剂量的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停用抗精神病药物1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各种非典型性精神病药物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服药时间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以及两组间心电图具体的改变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9.5%、1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氯氮平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3.5%,利培酮为48.6%、齐拉西酮为45.5%、阿立哌唑为46.2%。短于1年的异常率为50%,1~2年为58.3%,2~3年为62.3%,3~4年为43.3%,超过4年的为71.9%。治疗组中窦性心动过速39例(25.5%),窦性心动过缓8例(5.2%),结性期前收缩1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ST段下移8例(5.2%),T波改变10例(6.5%),QT间期延长8例(5.2%);传导障碍11例(7.2%);心室肥厚12例(7.8%)。对照组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ST段下移及QT间期延长各1例,传导障碍1例。结论非典型新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脏有影响,应用时应及时监测心电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齐拉西酮和氯丙嗪治疗8周,两组均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PANSS阴性症状减分第8周末齐拉西酮组优于氯丙嗪组(P<0.01)。齐拉西酮组与氯丙嗪组的总体疗效相当(P>0.05)。TESS量表评估显示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和胆碱能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齐拉西酮高(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相当,但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现状,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导出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处方100张,利用自行设计的工作表格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处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本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以抗癫痫药为次;本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以单一用药和两种联合用药为主,三种联合用药、四种联合用药和五种联合用药为次。本组辅助药物使用情况以无辅助药物为主,单一辅助用药为次;辅助药物使用频率顺序排行前5分别为葡醛内酯片、石杉碱甲胶囊、脑蛋白水解物片、维生素B1片及肌苷片。年龄≤44周岁处方金额显著低于年龄>44周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处方金额显著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用药处方金额显著高于无辅助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精神病药物的主流用药,辅助药物使用合理,处方金额与性别、年龄及辅助用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诊断并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7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发应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3.19%)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磺必利药物与奥氮平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相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脂肪肝超声检出情况及血脂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年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43),另将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5),另选择40例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无精神疾病的志愿者作为健康组。三组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及血脂检查。分析各组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检出率及血脂异常检出率,对比研究组的脂肪肝异常检出率。结果 三组的脂肪肝及血脂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年龄≥50岁、病程>10年的患者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年龄年龄<50岁、病程5~10年的患者(P <0.05)。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5年的患者脂肪肝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均较高,故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需做好及时的预防及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