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赵爱茹 《中国保健》2009,(15):589-58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而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44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而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心电图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期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间期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酸氯吡格雷(商品名:泰嘉)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003年1~10月住院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泰嘉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泰嘉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银杏叶片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凝血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6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银杏叶片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阿斯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组)44例;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2次/d,治疗1周。观察心电图,UAP发作次数、强度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UAP的显效率显著增加,心绞痛缓解、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用低分子肝素能很好地控制UAP的发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马玉龙 《现代保健》2009,(32):84-85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变。结果本组56例,显著疗效40例(71.42%),有效13例(23.21%),无效3例(5.35%),其中1例转介入科治疗。总有效率为94.65%。结论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抗栓的作用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纠正脂类代谢紊乱状态,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试验,选因UA住院患者28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其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率、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MWH治疗U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莫基敏  林道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87-358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他们的药理作用。[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及血脂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门诊及住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B组)各33例。二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构成等具有可比性(P>0.05)。A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等常规治疗。B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做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变化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结果临床疗效比较: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和93.9%,A、B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龙宁心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组(6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共用7天,参龙宁心胶囊+低分子肝素组(60例),低分子肝素剂量疗程同上,同时加用参龙宁心胶囊,4粒.3次/日,口服,共1月,1月后分别观察2纽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率,心电图等。结果参龙宁心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心肌耗氧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参龙宁心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郑小菲 《现代保健》2009,(34):11-1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肝素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5d。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联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含服,每日3次,连用14d,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5d。以临床症状、体表心电图等为观察项目。结果 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9.1%,肝素组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肝素组总有效率为7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4.
杨文献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85-528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评价。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肝素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1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ECG与血凝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4周、12周的治疗后,分别比较心绞痛的复发率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周后,实验组无论是临床症状还是ECG均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凝血活酶以及凝血酶原时间都有明显的增加,血小板的计数减少,p<0.05;实验组只有纤维蛋白原减少,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4周、12周心绞痛的复发率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斯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治疗上多主张早期开始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我院自1999年至2003年采用阿斯匹林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梁海艳  冯彦刚 《现代保健》2010,(35):106-10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合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疗程14d。对照组采用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及药物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硝酸酯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0.3ml,腹壁皮下注射,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入,以上两药物均1次/d,持续14d。结果心绞痛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26.67%和58.33%,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和88.33%(P〈0.05)。心电图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26.67%和60.0%,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91.67%(P〈0.05)。治疗组血粘度明显降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别显著,两药台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可降低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孙继宪 《现代保健》2009,(33):69-7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扩冠、降脂治疗及改善心肌供血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5.45%,对照组总有效率45.45%。结论加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低分子肝素为主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频率分别为(23.5±5.0)次/周和(22.8±5.5)次/周;治疗后,2组发作频率分别为(7.1±2.1)次/周和(17.6±4.4)次/周,2组均有显著减少,但治疗组减少幅度更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未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以低分子肝素为主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病情,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元辉  张蕾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78-5279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均予标准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情况及治疗后28周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在临床症状缓解上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9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在心电图改善上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8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周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能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降低心绞痛的再发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陈统才  梁岩 《现代医院》2008,8(12):30-3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险组的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中、高危险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q12h,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病程疗程、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恢复程度和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值得提倡。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险组的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中、高危险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q12h,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病程疗程、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心肌缺血恢复程度和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