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 1 1月至 1 998年 1 1月应用浅低温 ( 32± 1℃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成功地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5 8例 ,手术及其心肌保护的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58例 ;男 2 6例 ,女 32例 ;年龄 2~ 6 2岁 ,平均 9.6岁。手术种类 :房间隔缺损修补 17例 ,其中重度肺高压活瓣补片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2 2例 ;部分房室管畸型纠治加二尖瓣成形 4例 ;肺动脉狭窄成形 1例 ,法乐氏三联症根治 3例 ;双腔右心室合并室缺纠治 1例 ;风心病二尖瓣置换 8例伴三尖瓣环成形 4例 ;二尖瓣成形 1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 1例。术前心功能先心组 0~…  相似文献   

2.
自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应用以来 ,越来越受到心外科同道们的重视 ,国内学者对该术式亦有较大争论。我院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施行心脏手术10 5例 ,同期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3 2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蒋正怀 《山东医药》2003,43(3):31-31
1998~2001年,我们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3年7月30日至1998年4月20日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心内直视手术119例,其中房隔缺损40例,室间隔缺损47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肺动脉狭窄6例,法乐四联症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4例,右室双腔心2例,左房粘液瘤1例,二尖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4例,三尖瓣置换1例,法乐三联症4例,包括2例室隔缺损+重度肺高压,7例重症瓣膜病。结果:死亡1例,气栓致肢体偏瘫2例,术后合并Ⅲ亚度  相似文献   

5.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房间隔缺损 (ASD)、肺动脉瓣狭窄 (PS)和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共 4 8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浅低温 (31~ 34℃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 ;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 (2 8~ 30℃ )体外循环下手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 2、6、2 4小时采集血标本 ,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 )、心肌钙蛋白 I(c Tn I)含量 ;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房组织 ,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并测定线粒体横截面积 ;同时观察术中体外循环情况 (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 )。结果  1实验组较对照组的体外循环时间短 (P<0 .0 1) ,阻断时间长 (P<0 .0 5 )。2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 CPK- MB活性低 ,SOD活性高 ,MDA、c Tn I含量低。3心内操作完毕后 ,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小 ,线粒体肿胀轻。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瓣膜置换术800例的临床经验,提高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至2003年5月期间,我科采用不停跳技术完成的800例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二尖瓣置换术(MVR)51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88例,双瓣膜置换术(DVR)195例。全组平均转流时间为109.38±40.64分钟,平均主动脉或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77.87±27.99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78±12.21小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5l例(6.38%)。术后早期死亡17例,手术早期死亡率2.13%。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应用于瓣膜置换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综合序贯排气方法是浅低温不停跳技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先心病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附55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方法 :5 5 5例先心病患者采用该手术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6 0mmHg左右 ,心脏跳动下施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手术。结果 :死亡 11例 (死亡率 2 .0 %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1~ 13个月 ,恢复良好。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 4 6例 ,男 16例 ,女 30例 ,年龄 4~ 37岁 ,体重 14~ 72kg,手术种类 :房间隔缺损 2 2例 ,室间隔缺损2 4例。全组在全麻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使用stocketⅢ心肺机 ,国产鼓泡式氧合器 ,采用胸骨正中小切口或右前外侧小切口 ,预充液为乳酸林格氏液、血定安、全血及白蛋白等 ,全身肝素化后 (4mg kg) ,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 ,转前预充液加温至 34℃左右 ,晶胶比例维持在 0 4~ 0 6 ,体表采用变温毯保温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血球压积维持在2 0 %~ 2 5 % ,循环稳定后 ,阻断上、下腔静脉 ,并给予头…  相似文献   

9.
263例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5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开展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 2 6 3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性 10 2例 ,女性 16 1例 ,年龄 6个月~ 6 7岁 ,体重 6~ 92kg ,其中ASD 2 0 3例 ,VSD 13例 ,其他 47例 ,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全组均在全麻常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其中 4例ASD为右侧开胸切口。全身肝素化 3mg kg ,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插管 ,CABG采用升主动脉和静脉二级管插管 ,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左心减压管依不同病种选用。转中头低位 ,转流过程中维持平均动脉压在 6 0~ 80mmHg(1mmHg =0 .1…  相似文献   

10.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介绍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双腔右心室的手术纠治方法。方法 :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双腔右心室纠治术 13例。 6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手术 ,5例经右房切口手术 ,2例经右房和右室流出道切口手术。对合并的室缺和房缺给予修补 ,伴有肺动脉瓣狭窄行瓣膜交界切开成形。结果 :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药物治疗得以纠正。无残余右室内狭窄 ,无残余室缺 ,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本组均痊愈出院。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双腔右心室纠治术不仅能获得低温心脏停跳下双腔右心室纠治术同样的效果 ,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1.
对1例76岁的弓部真性主动脉瘤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术后患者心功能良好。人造血管通畅。该术式为高难度新技术,有待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下心房黏液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3月原发性心房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手术。结果CPB时间19~69(42.2±14.9)min,施行左房黏液瘤摘除37例、右房黏液瘤摘除5例、双房黏液瘤摘除2例,无脑栓、气栓等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6a,38例得到有效随访,6例失访,均未见复发。结论心房黏液瘤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采用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手术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5岁,37kg.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15a,伴紫绀12a入院.患者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上2楼、走平路200m即出现胸闷、憋喘.3岁时出现紫绀,逐年加重,曾有晕厥及浮肿病史.查体:发育欠佳,消瘦.口唇、甲床紫绀,牙齿畸形,杵状指,颈静脉充盈明显,心前区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右锁骨中线内侧0.5cm、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6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P2减弱,心脏超声示右旋心,心内膜垫回声缺失,房间隔下部中断18mm,室间隔上部中断21mm.主肺动脉并发于左心室,肺动脉瓣开放受限,跨瓣压差80mmHg,永存左上腔.  相似文献   

15.
<正> 心脏手术不停跳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发展、较接近生理状态的一种心肌保护技术.该技术避免了传统低温停跳法心肌保护技术无法避免的许多不足,因而具有较大潜在优势,特别是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手术麻醉病人.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我院共开展不停跳心脏瓣膜替换手术58例(其中包括心功能Ⅳ级的重症病例)并获得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微创右胸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近中期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应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修补室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共126例;回顾分析手术疗效并随访患者的近中期生活质量.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5 ~ 83 (28.2±19.6) min,腔静脉阻断时间10 ~65(24.3±15.8)min.术后绝大多数患者不用或仅用少量多巴胺类活性药,胸腔引流量为(160±56) mL,无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发生;1例发生脑部空气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经高压氧治疗1周后康复出院;一过性血红蛋白尿21例.随访120例,6例失访,随访时间6~76(39±14)个月,均恢复良好,全部恢复正常的工作及学习.结论 右胸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切口隐蔽,手术安全,能较好地保护心肌,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选择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7.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7月30日至1998年4月20日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心内直视手术119例,其中房间隔缺损40例、室间隔缺损47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肺动脉狭窄6例,法乐四联症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4例,右室双腔心2例、左房粘液瘤1例、二尖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4例、三尖瓣置换1例、法乐三联症4例,包括2例室间隔缺损+重度肺高压,7例重症瓣膜病。结果:死亡1例,气栓致肢体偏瘫2例,术后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轻度瓣周漏1例,其余病人无气栓、低心排、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作者认为这种体外循环手术方法避免了低温和主动脉阻断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再灌注损伤,对心肌保护有利。缺点是操作相对困难,修补有时不够确切;有形成气栓危险,左、右心吸引多,引起血液机械性破坏增加,指出这种手术不宜用于术前诊断不够明确,一些复杂先心畸形的病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意义和手术适应征.方法 心脏不停跳法:阻断上下腔、不阻断冠脉循环,不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缓慢降至(33±1)℃,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手术操作.主动脉瓣置换等要切开主动脉根部的手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法:降温至32~28℃±1℃,阻断主动脉后从其根部灌注4℃晶体或15℃血K+心停跳液,每间隔30 min复灌1次.室缺补片修补等心内操作完毕开放主动脉阻断,心脏复跳后完成其余手术操作.结果 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例(0.74%),血红蛋白尿46例(4.19%),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0.6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09%),精神症状7例(0.64%),消化道出血1例(0.09%),死亡28例(死亡率2.55%).结论 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新方法,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可适用于绝大部分常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9.
右胸切口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房,室缺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胸切口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房、室缺修补术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3)张秀辉,瞿晓琨,邢西忠1996-1997年,我们采用右胸切口,于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3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浅低温降低流量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中血液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符合条件的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根据体外循环温度及流量控制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浅低温(鼻温30~32℃),降低流量2.0~2.2 L/(min·m~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不停跳体外循环方式[鼻温(33~35℃),流量2.6~3.2 L/(min·m~2)]。抽取颈静脉血检测转机前及转机后20、40、60 min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结果实验组转机20、40、60 min FHb数值(mg/L)分别为(243.73±104.52)、(342.33±115.78)和(386.13±122.79),而对照组数值分别为(513.60±213.47)、(607.53±291.93)和(742.80±282.74)。两组各时间点对照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浅低温降低流量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中血液破坏较传统不停跳体外循环方式小,具有血液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