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生成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综述了近期关于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方面研究的进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血管生成细胞因子。②乏氧诱导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机制。③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侉在血管生成中的地位及信号传递。④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信治疗策略。⑤抗血管生成治疗临床进展。对血管生成调控的理解有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2.
人类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综述了近期关于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及临床方面研究的进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血管生成细胞因子.②乏氧诱导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机制.③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血管生成中的地位及信号传递.④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信治疗策略.⑤抗血管生成治疗临床进展.对血管生成调控的理解有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妍  任力 《空军医学杂志》2011,27(4):220-221,235
临床病理研究证实淋巴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随着淋巴管生长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的发现,肿瘤及肿瘤周围组织是否存在新生的淋巴管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这几年的研究热点,而乳腺癌转移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淋巴道转移.本文对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生成机制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并介绍如下.1肿瘤淋巴管生成因子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1.1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famliy,VEGF)是一类特异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及胎盘生成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1].VEGF家族中影响淋巴管形成的成员主要是VEGF-C和VEGF-D,主要由肿瘤细胞产生,是一种较特异的淋巴管生成因子[2],诱导肿瘤中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在肿瘤的淋巴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3-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最早发现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国外研究发现,VEGFR-3在胚胎发育早期可以存在于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而晚期仅存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1].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形成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肿瘤的形成及发展的多个过程.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迁移和抑制核因子kB活化等生物学功能.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生理学特性与VEGF作用相关.现就VEGF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肝癌的诊断及预后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s,VEGFR)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特异性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VEGF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是血管生成的先决条件和基础。目前广泛认为VEGFR与VEGF有高度亲和力,是VEGF发挥生理活性的介导物质,故而就VEGF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VEGF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正常生理情况下,VEGF对血管生成起关键作用,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强刺激血管生成因子之一,在体内实验中,它可改变内皮细胞表达方式,促进纤维蛋白酶和间质胶原酶的表达,直接诱导…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神经纤毛蛋白1(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GSC)血管生成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对VEGF/VEGFR2/NRP1进行靶向分子成像,可以对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迁移等过程中的作用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判断预后。就VEGF/VEGFR2/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微环境的关系以及对其靶向分子成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证实,在许多病理过程中都存在着新生血管的形成,如创伤愈合过程、炎症过程以及肿瘤发生过程。在实体肿瘤中,如果没有微血管的发生,肿瘤仅可通过扩散缓慢生长到1~2mm3,只有在新生血管形成以后,肿瘤才能迅速长大,并进一步向周围浸润和进入血液循环向远处转移。迄今为止,有关影响血管生成因素的研究已有很多,其中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的研究较为全面。本文拟就VEGF的结构、功能、在肿瘤血管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受体进行综述。1 VEGF的结构和功能Ferrara等于196 8年在牛垂体滤泡星状…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依耐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信号通路为作用机制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基础及临床实验研究中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阿帕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抗肿瘤效应(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安全性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的生长、转移机理的深入研究,如何通过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来控制肿瘤生长与转移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大热点,而如何用影像学方法监测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是当今影像学发展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简要地回顾了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抗VEGF治疗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血管内皮细胞钙粘素,VE-cadherin)是钙粘蛋白的一种,它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连接及内皮细胞间连接的调节均有着重要作用。VE-cadherin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和其表达水平对血管内皮屏障的通透性及白细胞溢出至关重要。除此之外,VE-cadherin还与血管发生、血管生成有关,本文对VE—cadherin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