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公藤红素是中药雷公藤的一个单体成分,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以及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等作用。作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对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为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红素是药理活性较高的五环三萜类物质,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系统的文献调查,介绍了雷公藤红素的各种药理活性研究状况,以期为雷公藤红素的药理活性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对市售雷公藤制剂样品中雷公藤红素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HPLC外标法.Hanbon Kromasil C_(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酸水(83:17),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25 nm.结果: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最高,在每片89.04~344.0μg;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在每片14.98~217.80μg;昆明山海棠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是每片22.32μg,含量相对较低些.结论:不同的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有很大差异.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明显高于雷公藤多苷片和昆明山海棠片.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对其进行质量监控和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姜黄素联合雷公藤红素体内外抗胃癌作用及联用优势。方法 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建立裸鼠BGC823细胞胃癌皮下移植模型,评价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姜黄素+雷公藤红素给药后的抑瘤率、安全性及荷瘤裸鼠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均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IC_(50)分别为(57.47±5.22)、(2.11±0.07)、(0.22±0.01)μmol/L。姜黄素+雷公藤红素(10μmol/L+2μmol/L)可以诱导(73.07±3.82)%的BGC823细胞凋亡。姜黄素+雷公藤红素联合灌胃给药对BGC823细胞荷瘤裸鼠的抑瘤率为(64.87±4.16)%、中位生存时间为50.5 d,对体质量、肝指数和脾指数无显著毒副作用,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姜黄素联合雷公藤红素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显著协同抗胃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雷公藤及其片剂中雷公藤红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雷公藤及其片剂中雷公藤红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HPLC外标法。A g ilen t Zorbax SC-C18柱为色谱柱,甲醇-1%醋酸溶液(87∶1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25 nm,体积流量为1.0 mL/m in。结果雷公藤红素线性范围为40.96~204.8μg/mL(r=0.999 6),药材的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为1.01%(n=9),制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8.59%,RSD为1.18%(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雷公藤类药物中雷公藤红素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魏酸薄荷酯的合成方法及其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方法:以香兰素为原料,通过与中间体丙二酸单薄荷酯发生缩合反应合成阿魏酸薄荷酯,并通过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对其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经过三步反应合成得到了阿魏酸薄荷酯,化合物未见报道,结构经1H-NMR和MS得到确证,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比阿魏酸弱.结论:阿魏酸薄荷酯具有抗氧化活性,其合成方法适用于其他阿魏酸酯或阿魏酸酰胺衍生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徐资怡  石金凤  鲜静  张晨  章津铭 《中草药》2021,52(14):4372-4385
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自噬等作用,同时雷公藤红素联合用药还具有协同增敏、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综述了近几年雷公藤红素单用及联合用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此外还总结了目前用于雷公藤红素药物递送系统,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加以讨论,旨在探明雷公藤红素作用机制,通过联合用药以及改变递药系统提高雷公藤红素抗肿瘤效果,为今后雷公藤红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以促进雷公藤红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袁菱  周蕾  陈彦  张振海  吴青青  曹伟 《中草药》2012,43(8):1514-1518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考察其性质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挥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NLC,并对其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HPLC法测定雷公藤红素的量.结果 雷公藤红素NLC平均粒径为(132.3±25) nm,Zeta电位为(-26.5±3.4)mV,包封率为(88.64±0.37)%,NLC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子.雷公藤红素NLC中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096 2 t1/2-0.040 6,r=0.995 1),其12h药物累积透皮量虽低于雷公藤红素溶液,但皮肤滞留量是雷公藤红素溶液的11.59倍.结论 所制备的雷公藤红素NLC可以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开发为雷公藤红素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红素对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文妤  韦珍妮  张颖  孙宇  张丹 《中草药》2018,49(5):1087-1091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焦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Hoechst/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焦亡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泌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Caspase-1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Caspase-1酶活性。结果经MTT法检测发现,雷公藤红素在50 nmol/L以下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AO/EB、Hoechst/PI染色显示雷公藤红素能够改善脂多糖(LPS)与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细胞焦亡;ELISA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能够抑制IL-1β的分泌(P0.05),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量降低,同时雷公藤红素能抑制Caspase-1的酶活性。结论雷公藤红素抑制LPS与ATP诱导的细胞焦亡,可能与抑制IL-1β的分泌,抑制Caspase-1的活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单体抑制神经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雷公藤单体是从传统中草药雷公藤中分离出的化学单体成分,主要包括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等,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肿瘤等活性.近年来的文献报道雷公藤单体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以剂量-效应方式抑制颅内恶性肿瘤神经胶质瘤生长.其作用与调控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核因子NF-κB的表达及下调Ras/Akt和Ras/ERK信号转导通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RNA聚合酶转录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EC)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降低EC的增殖、迁移及小管的形成能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相关.深入研究雷公藤单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分子机制将有助于阐明其药理机制.寻找高效低毒的单体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林君容  林兵  宋洪涛 《中草药》2016,47(3):528-532
雷公藤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通过查阅文献,综述有关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红素的体内药动学包括药动学参数、吸收分布特征、代谢产物、代谢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雷公藤的进一步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沈展  陈文斌 《中草药》2019,50(2):471-480
目的验证转铁蛋白修饰的β-榄香烯-雷公藤红素共传递微乳(Tf-EC-MEs)协同靶向抗结直肠癌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β-榄香烯、雷公藤红素及联合给药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和结肠癌HT-2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优化最佳质量配比;采用"混匀-滴注"方法制备Tf-EC-MEs,并利用高效液相(HPLC)、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等表征粒子的制剂学及理化性质;采用MTT法、高效液相-二喹啉甲酸(HPLC-BCA)法、膜联蛋白V-PE/7-氨基放线菌素D(Annexin V-PE/7-AAD)试剂盒考察Tf-EC-ME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对细胞摄取、细胞凋亡的影响;sc Lovo细胞制备荷瘤裸鼠模型,每隔2d分别iv给予β-榄香烯+雷公藤红素、β-榄香烯-雷公藤红素共传递微乳(EC-MEs)、Tf-EC-MEs,考察Tf-EC-MEs对小鼠肿瘤生长、体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雷公藤红素40∶1联合给药对Lovo和HT-2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5±2.9)、(36.4±3.6)μg/mL,联合指数(CI)分别为0.89和0.96,具有明显的协同抗结直肠癌效应;Tf-EC-MEs对Lovo和HT-29细胞的IC50分别为(11.7±0.6)和(27.4±1.2)μg/mL,CI分别为0.61和0.72。Tf-EC-MEs与Lovo细胞孵育4 h后的摄取量为7.2μg/mg,是β-榄香烯+雷公藤红素给药组的3.3倍。Tf-EC-MEs能够引发59.2%的Lovo细胞凋亡,显著高于β-榄香烯+雷公藤红素和EC-MEs组。Tf-EC-MEs对荷Lovo大肠癌裸鼠的肿瘤生长抑制率最为明显,且裸鼠60 d后生存率为37.5%。Tf-EC-MEs给药组裸鼠的肿瘤组织HE染色切片出现大量的细胞坏死,Ki-67免疫组化切片显示肿瘤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结论相较于β-榄香烯+雷公藤红素组和EC-MEs组,Tf-EC-MEs具有更优的协同靶向抗结直肠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依托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项目,考察不同生产企业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中主要单体成分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为阐释该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体外炎症模型,并以一氧化氮(NO)分泌水平和分化抗原簇86 (CD86)表达水平为指标,明确雷公藤多苷片及其主要成分的药效作用。结果:实验发现,不同企业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拮抗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和CD86水平升高,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但其药理活性与制剂中所含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不完全呈正相关,提示存在其他药效成分;单体实验发现,标准中含量测定项雷公藤内酯甲并无明显药理活性,而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对醌B对RAW264.7细胞活力有显著影响,且均可抑制LPS诱导的NO和CD86水平增加,提示三者可能为雷公藤多苷片中主要药效成分。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中的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对醌B等成分具有一定药理活性,而质量控制成分雷公藤内酯甲活性较弱,建议进一步研究明确主要单体成分的量效关系,科学合理地规范该制剂的产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中原癌基因 (c myc)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所培养的第 5~ 1 0代VSMC同步化培养 2 4h后 ,加入 2 0 %胎牛血清 (FCS)和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红素 (0 1、0 2和0 3mg/L) ,共同孵育 6h和 1 2h后 ,分别提取VSMC胞浆总RNA ,通过地高辛标记探针 ,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c myc和PDGF的mRNA表达。 结果 :经雷公藤红素作用后 ,VSMC的c myc和PDGF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c myc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具有一定的药物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雷公藤红素可能是通过抑制VSMC的c myc和PDGF的mRNA的表达 ,而引起抑制VSMC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肥大细胞系 HMC-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HMC-1细胞与雷公藤红素(0.125~1.0μmol/L)共育不同时间,经 DNA 琼脂糖电泳和流式细胞仪 DNA 含量分析。结果:(1)雷公藤红素能有效地诱导 HMC-1细胞凋亡,细胞呈凋亡形态学改变,DNA 琼脂糖电泳出现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在 G_1期峰前出现凋亡峰。(2)凋亡程度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3)凋亡率随 S 期细胞比例的下降而升高,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可以诱导 HMC-1细胞凋亡,凋亡主要发生在 S期。  相似文献   

16.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雷公藤红素的LC-MS/MS检测方法,用于Beagle犬口服雷公藤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血浆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Luna C8色谱柱(2.0 mm×50 mm,3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异丙醇溶液(1∶1)-0.1%甲酸15∶55∶30;多反应监测(MRM)雷公藤红素([M+H]+,m/z 451.3/201.1)和内标泼尼松龙([M+H]+,m/z 361.1/147.1);DAS 1.0软件对雷公藤红素药-时曲线进行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在0.680 0~136.0μg·L-1,雷公藤红素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680 0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6.15%,提取回收率为50.42%~51.65%。Beagle犬口服雷公藤片(1片/kg),血浆中雷公藤红素经时变化符合一室模型(w=1/cc),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35.64±9.540)μg·L~(-1),Tmax(2.62±0.69)h,T1/2(2.93±0.29)h,CL(0.308±0.056)L·kg~(-1)·h~(-1),AUC0-12(131.16±31.94)μg·L·h~(-1),AUC0-∞(142.83±37.57)μg·L·h~(-1)。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准确灵敏,适于雷公藤片中雷公藤红素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徐佳  伍春莲  黄杰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129-1133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醌甲基三萜,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该实验就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划痕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用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对肺癌细胞中整合素家族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肺癌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抑制整合素β3,β4,αv的表达,以及抑制Akt信号通路中磷酸化Akt,GSK-3β,c-Raf,PDK1的表达。因此,该研究暗示雷公藤红素能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和整合素的表达来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雷公藤提取物(ETW)固体分散体(ETW-SD),提高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通过溶剂-熔融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制备ETW-SD。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以及雷公藤内酯甲为评价指标,通过体外溶出度、电子扫描电镜(SEM)、差示热量扫描(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ETW-SD进行表征。结果 ETW-SD的最优处方为ETW-PEG 6000-F68(1∶2∶1)。与原料药相比,在60 min内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度分别提高了3.32倍,雷公藤次碱提高了2倍,而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溶出度均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缓释固体分散体,使药物释放度提高,同时缓慢释放药物,以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 以胶体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各雷公藤红素固体分散体,对其体外溶出和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雷公藤红素和胶体二氧化硅按1∶12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缓慢释放,8h时药物的体外释放度达到90%以上.经差示扫描量热、X衍射和电镜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雷公藤红素胶体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简单,药物缓慢释放且释放较完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多苷是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根部提取出的总苷,其现代制剂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有确切疗效,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机制包括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type 17,Th17)之间的平衡、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和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等。而其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除了调节Treg和Th17细胞之间的平衡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抑制多条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活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抑制RA的作用。首先回顾RA的发病机制,并重点对雷公藤多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抑制RA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有关雷公藤多苷抗RA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