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94例创伤性患者,根据输血量进行分组,其中48例需大量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需少量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四项、D-D及FDP水平。结果输血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APTT、PT、TT、FIB、D-D及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观察组APTT、PT、TT、D-D及FDP均较输血前及对照组高,FIB较输血前及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APTT、PT、TT、D-D、FDP较输血后1 d降低,FIB较输血后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APTT、PT、TT、FIB、D-D及FDP与输血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创伤大量输血可能导致患者凝血四项、D-D及FDP改变,可能造成患者凝血功能紊乱,输血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避免引发相关并发症,提升大量输血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RA合并CHD患者30例为RA合并CHD组,选取单纯CHD患者30例为CHD组,选取单纯RA患者30例作为RA组。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3组患者IL-6、IL-17水平,分析IL-6、IL-17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RA合并CHD组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为(42.63±27.30)分,高于CHD组患者的(29.17±2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合并CHD组患者IL-6、IL-17水平高于RA组、CHD组,RA组患者IL-6、IL-17水平高于C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与IL-6、IL-17水平呈正相关(r=0.351、0.545,P=0.006、0.001)。结论 在RA病程以及活动性无差异的情况下,RA合并CHD患者外周血IL-6、IL-17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单纯RA以及单纯CHD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1例活动期RA患者作为RA活动组(RAA组),79例缓解期RA患者作为RA缓解组(RAR组),9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OA)患者作为OA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HC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血25(OH)D、D-D、FDP、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评价D-D、FD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ESR、RF、CRP、28关节活动度评分与25(OH)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RA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RAA组与RAR组、OA组和HC组25(OH)D、D-D、FD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组与HC组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与HC组D-D和FD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其病情状态、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AL患儿依据小儿AL的诊疗标准分为初诊组、化疗缓解组、复发组,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其血浆D-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其FDP、FIB水平,观察各组血浆D-D、FDP及FIB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初诊组、复发组患儿血浆D-D、FDP及FI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化疗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诊组比较,化疗缓解组患儿血浆D-D、FDP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复发组上述指标则显著升高(P0.05);与化疗缓解组比较,复发组上述指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儿在初诊、复发时D-D、FDP及FIB水平显著升高,化疗完全缓解时则降为正常,说明AL初诊、复发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有继发纤溶亢进;而随着化疗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提示小儿AL血浆D-D、FDP及FIB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其病情判断、化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4/CD8双阳性T细胞(double positive T cells,DPT)的表达水平及功能,并探讨DPT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RA患者及25例健康人对照外周血CD3~+细胞中CD4~+/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RA患者及健康人对照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IL-6、TNF-α、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组DPT占CD3+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1);RA患者组的ESR、CRP、RF、ACCP、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71,2.99,8.42,4.25,2.12,3.23;P分别为0.000 5,0.004 3,0.01,0.01,0.039,0.002 3)。DPT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年龄,ACCP,RF及血清中IFN-γ、TNF-α、IL-12的水平不相关,而与患者ESR,CRP,IL-6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5,0.4,0.46;P分别为0.000 4,0.04,0.02)。结论RA患者外周血DP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RA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组42例,出血性脑卒中组34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单体(FDP)、血小板计数(PLT)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出血性脑卒中组的D-D、FIB、FDP水平明显升高,APTT明显延长,AT-Ⅲ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与缺血性脑卒中组检测指标比较,APTT、D-D、FDP、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提示,D-D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较高,APTT、FIB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相对较低。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病情、预后发展密切相关,应加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方面的监测,可及时鉴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57例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n=56)与非肺部感染组(n=101)。比较两组及不同预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IL-6、MMP-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IB、D-D、IL-6、MMP-9水平对脑动脉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肺部感染组患者FIB、D-D、IL-6、MMP-9水平均高于非肺部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IL-6、MMP-9、FIB、D-D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患者IL-6、MMP-9、FIB、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IB、D-D、IL-6、MMP-9预测脑动脉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预后的AUC分别为0.763、0.835、0.755、0.837,上述指标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脑动脉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FIB、D-D、IL-6、MMP-9水平呈高表达,与患者肺部感染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IL-17、IL-23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及CRP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RF、CRP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与IL-17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的RA患者之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7、IL-23、RF及CRP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7可能成为临床诊断的潜在候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在慢性肾衰竭诊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肾内科确诊的6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纳入慢性肾衰竭组,5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纳入肾小球肾炎组,同期46例该院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5项凝血指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肾衰竭组的DD、FDP水平明显高于肾小球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组的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凝血指标在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组DD(87.5%)及FDP(62.5%)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肾小球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组DD阳性率高于FD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FDP、DD水平可以准确地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凝血状态,在评估肾衰竭患者高凝状态时DD比FDP可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早孕妇女,30例中孕妇女,30例晚孕妇女和30例正常对照妇女和16例产科早期DIC患者检测D-D、FDP、TM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的各时期孕妇的D-D、FDP、TM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妊娠各时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M水平在不同妊娠时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FDP随着孕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这两项指标的早孕组和中孕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的D-D和FDP与早孕组和中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处于高凝状态。一旦有早期DIC发生,D-D、FDP、T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D-D、FDP、TM可作为产科DIC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D-D、FIB、FDP水平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COPD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患者D-D、FIB、FD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D-D、FIB、FDP水平分别为(2.41±1.09)mg/L、(5.22±1.48)g/L、(7.04±3.2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3±0.22)mg/L、(3.19±0.73)g/L、(4.18±1.3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D-D、FIB、FDP水平分别为(3.27±1.66)mg/L、(6.16±2.03)g/L、(7.62±3.20)mg/L,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0.92±0.27)mg/L、(3.49±0.76)g/L、(4.53±1.0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FIB、FDP水平能够反映COPD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COPD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靖江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另外同期选取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FIB、FDP和D-D水平。结果(1) COPD患者组FIB、FDP和D-D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5.18±1.51)g/L、(6.95±3.17)mg/L、(2.38±1.12)mg/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FIB、FDP和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D-D[(0.87±0.43) mg/L]升高明显外(P<0.01),FIB和FD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升高(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的体内的FIB、FDP和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介质与凝血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ECOPD患者76例,体检健康者76例,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P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分析炎性介质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IL-6、CPR、FIB、D-D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P0.05),PT、APTT、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FIB、D-D水平与IL-6、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与全身炎性反应并存,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在AECOPD患者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合理的抗炎、抗凝治疗,有助于延缓肺动脉高压,防止肺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检测纤维蛋白单体对诊断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发生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冠心病而分为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冠心病组依据冠脉造影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组2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 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12 例。对所有血液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 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单体(FM)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分别与血液透析患者有无冠心病组的TT,PT,APTT 和FD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 ~ 0.48,均P ﹥ 0.05)。而D-D 和FM 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 ~ 8.68,均P ﹤ 0.05)。血液透析患者有无冠心病组间TT,PT,APTT,FDP 和D-D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7 ~ 0.58,均P ﹥ 0.05)。而FM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P ﹤ 0.05)。血液透析患者AMI 组比SAP 和UAP 组的D-D 和FM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 ~ 13.75,均P ﹤ 0.01)。SAP 和UAP 组D-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 ﹥ 0.05)。而纤维蛋白单体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06,P ﹤ 0.01)。结论 FM 是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指标。该指标可界定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与病程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确诊为SLE患者126例为SLE组,根据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无活动、轻度活动、中度活动、重度活动4组。对其入院治疗前的血栓与凝血指标作回顾性分析,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 CS-5100对以上项目进行检测,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SLE组血浆P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PTT、D-D、FD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间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无活动组与轻度活动组的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D-D在轻度活动组与重度活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D-D、FDP与患者SLEDAI-2000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凝血功能紊乱,总体呈高凝状态。疾病活动度与高凝状态呈正相关。联合检测PT、APTT、TT、D-D以及FDP,对SLE发展中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并对SLE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判断及进展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FIB)的检测,探讨COPD合并T2DM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组:单纯COPD组(30例),有并发症组(30例)和无并发症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FIB的含量。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别对各组的D-D、FIB进行比较。结果有并发症组的D-D、FIB均高于单纯COPD组及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并发症组的D-D、FIB与单纯COPD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PD合并T2DM患者伴有视网膜、肾和周围神经病变等微血管病变时,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凝血、纤维功能紊乱。在诊治COPD合并T2DM并发症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存在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注意监测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对防治CO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转归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慢性乙型肝炎(8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91例)、乙型肝炎后肝衰竭(44例)和肝癌(39例)4组,采用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比较PT、APTT、FIB、TT、AT-Ⅲ、D-D、FD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PT、D-D和FDP分别为(14.63±0.22)s、(765.3±129.7)mg/L和(1.75±0.42)mg/mL,均明显低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衰竭组PT、D-D和FDP分别为(30.03±3.12)s、(4 828.0±798.3)mg/L和(12.83±2.44)mg/mL,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在肝衰竭组最高,为(33.15±4.59)s,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最低,为(18.98±0.50)s,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在肝衰竭组最低,为(28.30±2.25)%,肝硬化次之,为(55.90±2.79)%,慢性乙型肝炎组最高,为(70.36±2.81)%,肝衰竭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则在肝癌组中最高,为(3.13±0.24)g/L,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疾病的临床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类风湿因子IgM(RF-IgM)、类风湿因子IgG(RF-IgG)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RA患者,将其中RF-IgM和RF-IgG阳性患者列为观察组(n=52),RF-IgM和RF-IgG阴性患者列为对照组(n=46),健康体检者列为健康组(n=50),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各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以及在治疗6个月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及关节压痛数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D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48~132.341,均P0.05;t=46.307~113.222,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与健康组两两比较,ESR和RF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5~0.161,P0.05;χ~2=0.572~2.842,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DP,DD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66.381,P0.05)。观察组患者ESR和RF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2,4.104,P0.05)。将两组患者间的VAS评分、晨僵时间(min)、关节压痛数(个)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66,23.530,25.516,均P0.05)。结论 RF-IgM,RF-IgG阴性的RA患者在接受标准抗风湿治疗后各检测指标及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RF-IgM,RF-IgG阳性的RA患者,RF-IgM,RF-IgG检测能够为RA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健康新生儿及3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比较两组FIB、D-D、PLT变化情况。从3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中随机选取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次加用微剂量肝素(0.05~0.1 mg/kg),加生理盐水1~2 mL稀释后静脉推注,每12 h 1次,同时监测凝血指标。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3 d后两组FIB、D-D、PLT变化情况。结果重度窒息新生儿FIB、D-D、PLT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治疗组FIB、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B、D-D、PLT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FIB、D-D、PLT不仅可以了解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FIB、D-D还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产后24h出血量对产妇进行分组,出血量500~1 000mL为少量出血组(45例),1 000mL为大量出血组(20例),另选60例产后出血量小于500mL的产妇为对照组。在所有产妇产前24h和产后24h,测定凝血4项、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少量出血组产前、产后凝血纤溶指标异常率分别为88.9%和91.1%,大量出血组产前、产后异常率均为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15.0%和20.0%(P0.05)。少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产前、产后D-D、FDP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产前相比,少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产后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D、FDP均明显升高,FIB、AT-Ⅲ明显降低(P0.05);与少量出血组相比,大量出血组产前及产后的D-D、FDP均较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产妇产前、产后凝血及纤溶指标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