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效果与特点。方法:从2013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护理患者120例,从呼吸道观察护理、体位护理、伤口护理、脑室引流管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其护理效果与特点。结果:开路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后应用该护理方法效果较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后应及时进行合理化护理,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根风 《工企医刊》2014,27(1):573-57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动脉瘤夹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31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 根据GOS方法评定患者恢复情况:恢复良好17例;中残9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 围手术期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患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介入栓塞及开颅夹闭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寻求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予以有效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01-01-2018-06-01收治的10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栓塞组和开颅夹闭术组,各53例。记录两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介入栓塞组预后不良13例,占24.53%;开颅夹闭术组16例,占30.19%,χ~2=0.427,P=0.5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χ~2=4.325,P=0.016)、手术时机(χ~2=2.441,P=0.016)、Hunt-Hess分级(χ~2=14.624,P<0.001)、瘤体长径与瘤颈宽度比值(AR)(χ~2=3.310,P=0.001)及高血压(χ~2=8.898,P=0.003)是影响介入栓塞术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χ~2=5.721,P=0.007)、Fisher分级(χ~2=6.148,P=0.013)、手术时机(χ~2=2.211,P=0.027)、Hunt-Hess分级(χ~2=13.545,P<0.001)、高血压(χ~2=6.173,P=0.013)及AR(χ~2=18.707,P<0.001)是影响开颅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中和晚期、Hunt-Hess分级Ⅲ~Ⅳ级、AR≤2.0及高血压是导致介入栓塞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60岁、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中和晚期、Hunt-Hess分级Ⅲ~Ⅳ级、高血压及AR≤2.0是导致开颅夹闭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治疗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故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手术方式,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动脉瘤术后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方法]成立护理小组,组织系统学习有关动脉瘤专业知识,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咨询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估计动脉瘤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对2008年1月~2010年8月开展的18例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结果]术后均恢复正常者12例,生活部分自理者5例,重残者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张辉利 《中国校医》2018,32(4):288-289
目的 研究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成2组,其中35例应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余下35例应用围手术期护理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夹闭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的原因,为动脉瘤夹闭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32个动脉瘤)夹闭术后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并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价瘤夹位置、瘤颈是否残留和载瘤动脉的开放情况。结果 114例患者的132个动脉瘤中,所有瘤夹显示清晰。检出1例患者(1个动脉瘤)夹闭不完全,1例患者(1个动脉瘤)载瘤动脉局部闭塞,全部经临床后续治疗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结论 64排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评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积极有效的准备,控制血压,预防癫痫,术前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剂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重度脑血管痉挛,经抢救无效死亡,有两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经过对症治疗后肌力恢复。结论对并发症术前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术后及早发现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锦屏 《现代医院》2007,7(9):93-94
目的探讨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疗效的主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6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低血压反应、颅内血肿、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采取措施预防,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正确处理。结果治愈53例(76.81%),其中恢复良好48例(69.57%),残废5例(7.24%);死亡16例(23.19%)。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及观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和正确处理并发症,可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瘤夹闭术后低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其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120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及基本信息,根据其是否发生低钠血症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有45例(37.5%)出现低钠血症(病例组),血钠(125.2±10.1)mmol/L,出现低钠血症时间(8.2±0.8)d,其中第1个高峰(术后1~3 d)15例,第2个高峰(术后8~9d) 25例,其余时间5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3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病例组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急诊手术、动脉瘤大小及中动脉动脉瘤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7±8.4)岁比(54.7±8.4)岁、(14.4±3.1)分比(10.3±3.4)分、26.7%(20/75)比60.0% (27/45)、33.3%(25/75)比62.2% (28/45)、32.0% (24/75)比62.2% (28/45)、(0.9±0.3) cm比(1.4±0.4) cm、24.0%(18/75)比42.2%(19/45),P<0.01或<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GCS评分下降、急诊手术是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后1 ~3d及8~9d是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高峰,对于不同高峰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术前GCS评分下降、急诊手术是动脉瘤夹闭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醒脑静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ADL评分和CNS评分、氧自由基指标及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ADL评分增加而CNS评分降低(观察组:t值分别为22.787、27.692,对照组:t值分别为9.049、13.475,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CNS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382、11.018,P0.05)。2组治疗后MDA水平降低而SOD含量增加(观察组:t值分别为10.838、13.239,对照组:t值分别为4.953、8.349,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137、8.990,P0.05)。2组治疗后S100β蛋白水平降低(观察组:t=54.006,对照组:t=37.020,P0.05);观察组治疗后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t=26.904,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氧自由基及降低S100β蛋白水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的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81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GOS评分5分者多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增加而NIHSS评分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血浆MDA水平降低而SOD水平升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川芎嗪对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早期脑缺血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接受外科夹闭手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显微外科夹闭手术的97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动脉瘤直径、Hunt-Hess评分、是否为多发动脉瘤、有无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动脉瘤部位及发病后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对门诊随访的患者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临床预后。先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97例随访病例中,预后较好者67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者30例(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在预后较好者与预后不良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的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均为大脑中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夹闭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显微外科夹闭术的大脑中动脉患者的预后与其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为全面、预见性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进行的42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5例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4例患者出现肢体偏瘫,1例呈植物生存状态.2例患者死亡.结论 进行全面、预见性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Ⅰ组)和硝普钠组(Ⅱ组).每组各10例.结果 降压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过程中,两组HR及心肌耗氧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组失血量[(479±82)ml]比Ⅱ组[(521±96)ml]明显减少(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与硝普钠相比可达到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25-626
目的分析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康复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既往临床资料的回顾,探讨神经内镜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32个动脉瘤的夹闭术,所有夹闭术中均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并辅助夹闭,包括动脉瘤夹闭前的探查,实时夹闭中辅助观察以及夹闭后的效果评价。结果:资料中所有患者均通过内镜观察瘤周局部解剖结构,在其辅助下,所有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患者术后复查DSA或CTA显示动脉瘤夹闭状态良好,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改良Rinkin评分:0分21例,1分5例,2分2例。结论:尽管应用内镜观察可以有效辅助动脉瘤夹闭并评价夹闭效果以及辨别术野里复杂的血管解剖,但它应用也有门槛,术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内镜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手术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患者按年龄(以70岁为界)、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动脉瘤大小(以直径1.5 cm为界)、是否合并高血压、手术时机(以72 h为界)分组后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手术时机与预后相关(P值分别为0.007、0.019、0.007),年龄、高血压、动脉瘤大小与预后无关(P值分别为0.502、0.697、0.500).结论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不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禁忌证,宜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