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科入住治疗的12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对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 (1)干预前两组SAS及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其不良情绪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双心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病情管理能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结果经双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情绪波动、用药情况、应急处理、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实行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SAS评分为(45.11±5.03)分、SDS评分为(47.15±4.1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5.14±6.06)分、(58.34±6.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心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为(56.51±2.29分),相比对照组患者的(57.02±2.36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双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为(91.03±8.63)分,高于对照组比较的(85.19±6.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其病情管理能力,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短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成人独生子女白血病患者父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成人独生子女白血病患者父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对患者父母实施医院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父母护理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干预组护理3个月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父母护理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干预组父母护理3个月ESCA、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3个月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成人独生子女白血病患者父母的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患者的疾病,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简易健康量表SF-12、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12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无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F-12评分明显增高,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V0.05);组间比较,观察组SF-12、SAS、SDS评分改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于本院CCU病房住院的92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护理过程中的交流以语言交流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语言交流护理,包括仪表管理、表情交流、辅助工具运用、身体姿势及手势交流等。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生活质量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36,SF-36),分别对2组患者满意度、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U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非语言交流,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焦虑、忧郁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将80例R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进行2周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RA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双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病情管理能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结果经双心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疾病认知、用药情况、应急处理、情绪波动、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其病情管理能力,SAS与SDS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明显提高,短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MHD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认知干预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6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社会支持评分(SSRS)、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预防口腔感染,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出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出院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D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SE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行为改变,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全程居家管理在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随访管理,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全程居家管理。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主要心血管事件等指标。结果随访12个月,实验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症状控制、心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控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验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1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主导的全程居家管理有助于缓解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预防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病一品"模式的建立对肺栓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72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日期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一病一品"模式进行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后患者及护士满意度以及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56±4.74)d,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2±4.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功能项目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80.5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满意度为100.00%(12/12),高于对照组的66.6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病一品"模式的建立是提高肺栓塞患者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术后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前,2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健康教育模式在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优质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膀胱癌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自护能力、生存质量情况,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DS及SAS评分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结论对膀胱癌膀胱切除加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行认知行为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且实施过程及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4例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F-36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到家庭(HtoH)连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后1年的HtoH连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评分和1年内心血管抗凝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中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术前、出院前、出院1年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内实验组心血管抗凝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toH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 将600例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护理.两组患者在PCI前后使用SAS量表进行焦虑评分.结果 两组在PCI术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为(31.7±1.7)、(42.9±1.2)分,术后3个月SAS评分为(29.2±2.1)、(39.3±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焦虑明显改善.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PCI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情绪作用显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的FD 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两组皆于治疗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评估,健康调查简表(SF-36)综合评价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SDS、SA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中,RP和RE评分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F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认知-行为疗法及音乐疗法3种方法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并可使生存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