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兵功能性动作能力现状,筛查军事训练伤风险人群,为提高体能训练水平和预防军事训练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部525名2014年度入伍新兵,采用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进行动作模式测试。结果新兵FMS总分范围在8~20分之间,平均(15.35±1.98)分;总分≤14分的动作模式受限人群154人,占总测试人数的29.33%。FMS各单项测试中,主动直腿上抬动作的分值最高,为(2.60±0.55)分;旋转稳定性最低,为(1.93±0.32)分。FMS测试中出现或诱发出疼痛(单项0分)的有48人(9.14%),以躯干稳定性俯卧撑测试为最多,有14人(29.17%),主动直腿上抬动作最少,0人。新兵单项动作模式受限(单项1分)人员246人次,以功能性运动模式受限为主(119人),其次是灵活性模式受限(79人)和运动控制模式受限(48人)。结论新兵整体功能动作能力偏差,动作模式受限和疼痛人员较多,训练损伤风险较高,需开展纠正性训练和疼痛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纠正训练、功能训练对军校新生基础体能训练的指导作用及对训练伤的影响。方法体能训练开始前,对随机编组的100名新生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以及入校前体能考核,分析比较两个组学员FMS分值及体能成绩;观察组学员进行纠正训练及功能训练,对照组学员采用常规方法训练;新训结束后重测FMS及体能考核,同时采集学员新训期间训练伤情况,分析功能动作训练前后两个组FMS分值、体能成绩以及伤病率。结果观察组通过功能动作训练后,FMS总分从12.720 0±2.128 9分,提高到17.240 0±2.272 8分,总分≤14分人数从6人减少到2人,观察组七项军事体能项目成绩总分从7.606 4±2.396 0分提高到8.429 7±2.388 2;FMS总分与军事体能成绩具有显著相关性;FMS分值与军事训练伤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功能性动作筛查能检查出新生的动作及功能问题,通过纠正训练、功能训练,可以提高体能成绩,降低伤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微信群的放松训练对维稳民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名维稳民兵随机分为干预组(n=99)和对照组(n=101)。对照组正常进行维稳执勤,干预组利用微信群进行放松训练,在训练前后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进行测评,比较2组维稳民兵心理应激、正性负性情绪的差异。结果训练后干预组心理应激、负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在训练前后心理应激、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训练前后心理应激、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后干预组不同职别维稳民兵正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心理应激、负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微信群的放松训练能提高维稳民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自尊、总体幸福感、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616名新兵随机分为试验组(308人)和对照组(308人),试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两组新兵在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尊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分别进行团体测定。结果 (1)试验组新兵心理干预后除敌对外各因子及SCL-90总分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对照组新兵心理干预后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SCL-90总分上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新兵除敌对外各因子及SCL-90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新兵心理干预后在自尊、总体幸福感、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上显著高于心理干预前(P0.05),在自责、幻想、退避上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对照组新兵心理干预后在解决问题、合理化上显著高于心理干预前(P0.05)。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新兵在自尊、总体幸福感、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后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总体幸福感、成熟应付方式有明显改善,不成熟应付方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训练对独生子女新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将武警某支队84名独生子女新兵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均参加3个月常规军事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和必要的文娱活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团体训练.2组新兵训练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查.结果 训练前,2组SCL-90 SDS、SA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干预组SCL-90总分、阳性均分、各因子均分及SDS、SAS得分明显低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P<0.05,P<0.01);对照组较训练前无明显改善.结论 独生子女新兵入伍后会表现出一定的心身症状,开展认知行为团体训练等心理干预,能在集体互动中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对集训期新兵心理应激的干预效果,寻求调控新兵心理应激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某部集训期新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216人)和对照组(22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军事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共2个月。采用应激反应问卷(SR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于干预前和干预第60天进行心理应激及相关因素评估。结果 (1)干预组干预前SRQ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消极应对、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神经质及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r=0.113~0.698,P均0.01),与内外向、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r=-0.188~-0.304,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SRQ总分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消极应对、神经质、状态焦虑、精神质,这4个变量的决定系数R2=0.560。(2)干预组干预第60天SRQ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P0.01);而在同一时间点上,对照组SRQ总分和各因子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兵心理应激受多因素影响,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能有效减轻新兵心理应激,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部新兵自杀意念现状,探讨新兵自杀意念干预模式效果。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自编的军人自杀保护性因素评定问卷对某部727名新兵进行现场团体测试,从中选择人口学资料均匹配,自杀意念得分均达到12分划界点和自杀保护性因素、人格特征无显著差异的2组新兵,干预组在第一次施测后进行4周的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按新训计划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军人自杀保护性因素评定问卷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27人初步筛选为有自杀意念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71%。干预组干预前后,自杀意念(t=3.810,P0.01)、自杀保护性因素差异显著(t=-2.160,P0.05),人格特征得分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在自杀意念(t=2.629,P0.05)、内外向(t=-2.462,P0.05)和稳定性等人格因素上差异显著。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自杀意念、人格特征、自杀保护性因素对比结果呈阴性。结论该部新兵自杀意念发生率低于正常人群体。管理干预、团体心理训练、个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系统干预模式对保护性因素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探讨身体功能训练+饮食干预对肥胖男大学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体成分及身体素质影响的效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实践参考.方法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6名肥胖男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对照组各28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5周(每周2次)的身体功能训练+饮食干预(营养知识讲座和反馈);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体能练习,不进行饮食干预.干预前后测试各项指标(7个FMS指标、7个身体成分指标、5个身体素质指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经过身体功能训练+饮食干预,除肩部灵活性外,FMS其他各项指标(过顶跨起、跨栏上步、直线弓箭步、躯干稳定性和躯干旋转稳定性)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11,-2.27,-2.22,-2.08,-2.21,P值均<0.05);FMS总得分由12.07分上升到14.06分(t=-4.22,P<0.05).体成分中脂肪量、身体水分、体脂肪率和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下降到23.97 kg、38.83 kg、26.34%和27.79 kg/m2(t/2值分别为-5.85,-8.30,9.05,7.23,P值均<0.05),蛋白质上升到19.00 kg(=-5.75,P<0.05),且实验组体成分综合评分由64.00分上升到66.71分(t=-6.27,P<0.05).实验组身体素质中的50 m、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1000m成绩分别提高到8.24 s、14.45 cm、206.61 cm、3.07个和278.27 s(t值分别为5.05,-3.96,-7.46,-3.62,4.40,P值均<0.05).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主观感受增强.结论 15周的身体功能训练+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肥胖男大学生身体形态、体成分和运动功能障碍,降低运动风险,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陆燕琼 《现代保健》2009,(28):33-34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400名新兵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200)和对照组(n=200),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新兵在分别接受心理危机干预与常规军政训练前后(间隔3个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别与军地常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集训前后总分、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分(除强迫症状、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集训前后各因子分(除敌对)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除强迫、精神病性和人际关系敏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新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是提高士兵心理健康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最有效的心理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在新兵由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转变的过程中,对塑造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某部380名新兵分为心理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新训3个月期间对心理训练组实施"新兵心智训练综合方案"。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PF测评量表,在新训开始前和结束后对2组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新训结束后SCL-90测评结果显示,对照组新兵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项目分值明显高于新训前(P0.05),心理训练组新兵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等项目分值低于对照组和本组新训前(P0.05);卡特尔16PF测评结果显示心理训练组新兵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等方面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对塑造新兵良好心理素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因素对青少年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 movement screens, FMS)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损伤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11~14岁中学生676名,按性别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男女生分别按照BMI分组进行FMS总分比较;FMS的7个动作分别进行性别间比较及分析。探讨性别对FMS的影响、BMI与FMS关系,寻求青少年FMS特点。  结果  男女生BMI标准组FMS评分均高于超重组(P值均 < 0.01),而标准组与低体重组间F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FMS评分呈负相关(男生r值为-0.27,女生为-0.18,P值均 < 0.05);FMS总分男生组低于女生组(t=-5.31,P < 0.01);FMS各单项测试的男女比较中,除了躯干旋转稳定性外,其他各项性别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青少年FMS总评分及单项评分存在性别差异性。结合BMI指标,FMS评分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青少年的整体运动能力,可作为中学生体质测试的补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用药知识的干预及成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高血压患者21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家庭医生团队对干预组开展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前,获得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健康教育的干预组占31.3%,对照组占20.59%;未获得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健康教育的干预组占68.70%,对照组占7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获得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健康教育的干预组占100%,对照组占比3.26%;未获得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健康教育的干预组占0.00%,对照组占96.74%,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开始干预前,用药知识平均得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39分、60.98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1.38分、62.53分;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1.11分、64.30分。在干预前、中和后三个阶段,干预组的知识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得分上升更为明显。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居民用药知识的干预及成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幼儿体操对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为幼儿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某公立幼儿园5~6岁幼儿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幼儿体操训练(60 min/次,2次/周,共12周),采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2)作为评价工具,对受试者进行位移性动作和物控性动作测试,评价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结果 幼儿体操运动干预前,对照组(10.12±2.97)和实验组(8.97±2.72)粗大动作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33,P>0.05);幼儿体操运动干预后,对照组(12.69±3.08)和实验组(15.32±3.11)较干预前粗大动作得分均提高(t值分别为-2.346,-2.021,P值均<0.05),且实验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高于对照组(F=4.476,P<0.05).结论 体操运动可提升5~6岁幼儿位移和物控动作得分,促进粗大动作发展.建议在幼儿动作发展关键期选用合适的体操内容干预,为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龄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为孤独症患儿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8例孤独症患儿按年龄分≤5岁组14例和5岁组14例,采用结构化教学、ABA应用行为分析、游戏治疗、音乐治疗、社交故事、精细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多感官训练、沙盘游戏治疗等综合干预训练法训练患儿3个月,随后应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5岁组患儿训练后感觉、交往及总分得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生活自理得分也显著降低(P0.05),而训练前、后躯体运动、语言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组训练后感觉得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而训练前、后交往、躯体运动、语言、自理及总分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年龄越小综合干预训练效果越好,症状改善越明显。实现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医务人员及家长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魏强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133-135
了解足球训练对河南大学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河南大学所有班级中随机选取10个教学班级,班级内全体大学生34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73名).干预组进行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训练,实验前后采用身体自我效能量表(PSE)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干预后,干预组身体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自我感受到的身体能力均分干预后比干预前高11.99分,身体自我表现信心均分干预后比干预前高10.01分.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感受到的身体能力自我效能均分为(175.12±0.71)分,对照组为(163.13±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595,P<0.01);身体自我表现信心自我效能均分干预后干预组得分为(174.12±0.62)分,对照组为(164.14±0.52)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2.218,P<0.01),其他各因子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足球教学训练干预对提高河南某高校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在康复治疗师腰肌劳损评估中的应用,为劳损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8名康复治疗师进行腰肌劳损情况调查和FMS测评,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作为康复治疗师产生腰肌劳损风险临界点的判断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点二列相关系数、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对FMS分数进行分析。结果 以FMS>14.5为阴性组,FMS<14.5为阳性组,阴性组发生率为14.3%,阳性组发生率为63.6%(χ2=7.901,P=0.019)。点二列相关系数研究结果显示,已知损伤和潜在损伤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0.808,P=0.035、0.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主动直腿上抬测试可能是康复治疗师产生腰肌劳损的潜在保护性指标(P=0.035,OR=0.089),主动直腿上抬分数低的康复治疗师产生腰肌劳损是得分较高的康复治疗师的11(1/1.089)倍。结论 功能性动作筛查能有效评估康复治疗师腰肌劳损,并起到积极预防作用。下肢柔韧性是康复治疗师产生腰肌劳损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应通过加强下肢柔韧性训练以达到减轻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心理早期发育的作用.方法 将74例高危儿分为两组,干预组41例,未干预组3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7例.干预组实施婴儿抚触、婴儿体操、运动训练及视听觉刺激综合干预训练.三组分别于出生后3个月、6个月采用0~6岁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3个月后,未干预组的DQ、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6个月后,未干预组DQ、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显著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DQ、大运动、语言、社交行为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蹲起训练和振动蹲起训练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影响效果的差异。方法 从北京市罗庄、蓟门里社区招募符合要求的绝经后女性60人,分为对照组(n=20)、蹲起组(n=20)和振动蹲起组(n=20)。对照组不做任何特殊干预,蹲起组进行6个月蹲起训练,振动蹲起组进行6个月的全身振动训练加蹲起训练。分别在试验前、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后测量受试者全身、腰椎(L2~L4)及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BMD。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受试者BMD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各BMD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差异。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3个月三组受试者各BMD指标均无显著改善效果;干预6个月对照组受试者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BMD下降(P<0.05),蹲起组受试者BMD各指标较干预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振动蹲起组受试者大转子BMD上升(P<0.05),且全身和大转子BMD改善效果优于蹲起组(P<0.05)。结论 蹲起训练可以延缓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BMD下降,而振动蹲起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驻湘某部新兵集训的677名新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团体心理咨询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干预后采用埃森克个性量表(EPQ)进行评定和对照分析。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后,观察组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阳性项目数等得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在部队常规干预方式后抑郁因子评分比干预前有所升高(P〈0.01)其余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的各因子分比较,观察组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阳性项目数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团体心理咨询后EPQ的E、L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新兵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重塑,有利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唐山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化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6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共6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和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评,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SADS和SE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1周和1个月SADS得分[(10.94±2.59)、(9.90±2.65)分]较对照组[(13.84±2.68)、(13.32±3.14)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干预后1周和1个月SES得分[(27.45±3.95)、(28.55±3.78)分]较对照组[(24.19±3.23),(24.65±3.15)分]显著升高(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ADS和SES得分的干预主效应(F=13.962,F=11.774)、时间主效应(F=107.506,F=100.04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F=17.885,P0.05;F=18.787,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社交焦虑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