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进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101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未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对出现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及鉴定,进行药敏试验,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共培养分离出1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6株占66.6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3株占33.33%,以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整体耐药程度较为严重;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均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较敏感。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双J管留置时间是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整体耐药程度较严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效果及医疗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79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428例,统计感染病原学特征及感染部位分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79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51例,发生率为10.65%; 51例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59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7株(62.71%)、革兰阳性菌17株(28.81%)和真菌5株(8.47%),感染组以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占比最高(56.8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尿管留置时间>7 d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37、3.111、2.540、2.754、2.735,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为主,病原菌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8例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情况、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者126例,感染率为13.02%。术前有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结石多发、感染性结石及合并糖尿病为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术后体温38.5℃的患者共有12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19株,尿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为主,体温38.5℃与体温37.3~38.5℃的患者在病原菌分布并无差异;血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较敏感,而革兰阳性菌则对呋喃妥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较敏感。结论术前有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结石多发、感染性结石及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会增加患者其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确诊后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选择相应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收集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病史、导尿管置入、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有统计学意义的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42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3.30%,感染主要以急性肾盂肾炎感染为主,共8例;1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革兰阳性菌6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积水、导尿管置入、结石体积较大是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容易受到多种病原菌感染,应早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并根据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航空总医院收诊且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98例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有17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7.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术前血清蛋白水平30 g/L、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 cm、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2 h、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7 d、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糖尿病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高、术前血清蛋白水平低、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大、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长、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长、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糖尿病肾结石术后患者应重视预防术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的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8年4月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452例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感染及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情况,将407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症患者设为对照组,45例发生尿源性脓毒症患者设为研究组,仔细阅览其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情况、术前检查结果、手术情况等,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45例患者感染类型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血液系统感染;经单因素与多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结石直径>1.5 cm、手术时间>60 min、术前尿培养阳性、合并糖尿病可能是术后感染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结论结石负荷大、手术时间长、术前尿培养阳性、合并糖尿病可能是导致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于合并上述风险者,应尽早给予干预,减少或避免尿源性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血清IL-8,TNF-α,CD4^+CD8^+T细胞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384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患者35例,未感染组349例;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4^+、CD8^+、CD4^+/CD8^+水平变化。结果384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35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9.11%,共分离出4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0株占63.83%,革兰阳性菌16株占34.04%,真菌1株占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1岁、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3 cm、留置尿管时间≥7 d、住院时间≥14 d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CD4^+、CD8^+、CD4^+/CD8^+水平均升高,且感染组水平较未感染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对于输尿管软镜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入组本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开展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患者,根据尿培养结果将入组患者分成尿培养阳性组和尿培养阴性组,对于尿培养阳性组患者采集肾盂尿并进行亚组分层,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信息,评估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对于输尿管软镜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尿培养阳性组118例、尿培养阳性组230例纳入本次研究,术前尿培养结果对于术后发生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特异度为69.6%,灵敏度为59.5%。术中肾盂尿培养结果对于术后发生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特异度为74.2%,灵敏度为96.0%。结论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对于输尿管软镜术后暴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均存在诊断价值,术前尿培养阳性合并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的患者,是术后暴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医院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的复杂性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6例,取清洁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4株占70.15%,革兰阳性菌40株占29.85%;革兰阴性菌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19株,革兰阳性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株;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10.0%,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复杂性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较强,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后的感染特点及预防对策,为临床预防治疗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103例患者为感染组,随机按照1∶1比例选取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103例为对照组,分析临床特点。结果感染组患者鹿角形结石与巨大孤立结石、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术中灌注压力≥120mm Hg、结石最大直径≥2cm、手术时间≥60min所占构成比为29.13%与9.70%、41.75%、48.54%、33.98%、54.37%,对照组为11.65%与4.85%、14.56%、21.36%、20.39%、3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81例,阳性率为78.64%,检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2.65%、34.94%、2.41%;两组均未出现因感染而死亡患者,感染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尿路感染、鹿角形结石、术中灌注压力大、结石直径过大及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时更容易发生术后尿路感染,因此,积极控制尿路感染后再进行手术、降低术中灌注压力对于预防术后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顺行与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发生感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118例输尿管结石发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顺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MPCNL)组59例和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URL)组59例;MPCNL组采用顺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URL组采用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共分离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72.03%,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革兰阳性菌33株占27.97%,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PCNL组手术时间(39.57±14.26)min、住院时间(5.26±1.84)d,URL组分别为(52.14±12.64)min、(7.24±1.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机体全身影响低于逆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住院后均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分析SIRS的发生率及发生SIRS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SIR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患者中25例术后发生SIRS,发生率为8.45%;SIRS发生与性别、肾结石大小、肾积水程度、手术时间长短、结石培养及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等因素相关(P<0.05),与结石位置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56例,阳性率为18.9%,结石培养阳性62例,阳性率为20.9%,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累计检出率>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时间、肾积水程度和结石培养阳性是FURL后SIR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FURL术后发生SIRS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医师需严格控制手术时间,依据手术前后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术后SIRS发生率,提高诊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4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结石清除率、机体应激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E、COR、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可显著提升结石清除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及尿培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诊断中临床价值,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住院的肾结石患者200例,患者于入院时、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血5ml,检测血清内毒素、PCT、CRP,术前以膀胱镜采集膀胱内尿液、术中取肾盂尿液进行尿细菌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发生尿道感染,感染率为19.00%;血清内毒素、PCT及CR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术后水平及阳性率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是感染组较未感染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89%、6.79%,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3.68%、1.85%,感染患者肾盂尿培养阳性菌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血清内毒素、PCT、CRP检测及尿培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术后检测内毒素、PCT、CRP较术前价值高,术中进行肾盂尿培养较术前尿培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结石部位、结石直径、病程、手术时间、双J管留置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石残留、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随访期内结石复发率,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随访期末进行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三个维度评分。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4.78%; 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双J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双J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为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保护因素。在随访期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有4例出现结石复发,复发率分别为23.53%和4.08%,随访期末,感染组患者的三个维度SF-36评分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与治疗和手术等多种因素相关,感染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应积极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析及临床治疗,为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对照组(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每组72例,患者手术后取结石样本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比较;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样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7株占67.36%,革兰阳性菌44株占30.56%,真菌3株占2.08%;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84.00%;研究组的碎石成功率、术后7、30d的结石清除率、术后辅助治疗率分别为100.00%、97.22%、100.00%、1.39%,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患者的高热、血培养阳性、血统蛋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8.33%、4.17%、1.39%,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综合疗效显著,能有效清除掉更多结石,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术前肾穿刺造瘘预防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浙江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120例肾结石存在肾积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患者于术前2d行患侧肾穿刺造瘘引流后再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体温、血常规、尿液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9.7±2.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8.8±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68,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体温、血常规、尿液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8~12.063,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前进行肾穿刺造瘘引流,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有助于保障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6月应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其中钬激光碎石术48例,气压弹道碎石术42例.结果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组平均术中碎石时间为9 min,明显短于气压弹道碎石术组17 min(P〈0.01)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组碎石成功率为95.8%,明显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组的8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组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气压弹道碎石术组发生输尿管穿孔1例.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均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的方法,但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有效性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观察患者治疗后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血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及术后感染率为98.00%及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00%及8.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4周结石排净率也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以及白细胞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合并感染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白细胞计数及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经尿道输尿管境下碎石术术后感染风险中的评估,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住院的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患者共720例,其术前24h内均进行了尿白细胞计数及血CRP检测,根据尿白细胞计数10/HP、血CRP 8 mg/L为界,比较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720例患者术前尿白细胞计数阳性174例、血CRP阳性201例,术后发生感染共99例,术前CRP阳性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率为28.86%,显著高于CRP阴性患者的5.97%(χ2=53.651,P<0.001);尿白细胞计数与血CRP均阳性患者术后感染占35.71%,与尿白细胞计数阴性血CRP阳性患者的26.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白细胞计数与血CRP阳性患者术后感染显著高于尿白细胞计数阳性血CRP阴性及尿白细胞计数阴性血CR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CRP水平>8mg/L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是否进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手术的一个指标,相比于尿白细胞计数,血CRP的预测价值更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