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各种姑息减黄法的优劣,为临床推广作指导。方法选取86例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晚期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姑息性手术组、ERCP组和PTCD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术前术后治疗效果,同时对各组间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治疗效果好于ERCP,治疗效果可靠。结论晚期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性患者,各引流措施均可有效缓解梗阻,但PTCD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种姑息性减黄治疗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的95例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胆肠吻合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组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组,对3种姑息性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ERCP胆管支架置入组较胆肠吻合组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TCD组较胆肠吻合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近期并发症明显减少;ERCP组较PTCD组术后并发症减少。3组之间术后黄疸消退、肝功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性姑息性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效果好和适应证广等优点,对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等症状的改善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确切疗效,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胆汁引流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2008年-2013年9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57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术(ERCP)术(A组),成功率94.7%(54/57),40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胆囊引流术(PTCD/PTGD)术(B组),成功率95.0%(38/40)。术后患者腹痛、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人均手术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ERCP术和PTCD/PTGD术均为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但ERCP术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考虑内镜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故ERCP术是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肝胆胰外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7例,其中ERCP组54例和PTCD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舒适度评分、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 (1)两组患者症状较术前改善,生化指标均下降,ERCP组和PTCD组黄疸总缓解率为77.78%和79.07%,高位梗阻黄疸缓解率为55.00%和89.29%,低位梗阻黄疸缓解率为91.18%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CP组和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4%和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CP组和PTCD组舒适度量表评分为(15.13±3.89)和(16.60±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ERCP组和PTCD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74±4.94)和(11.12±4.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2.27±0.63)和(2.19±0.34)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和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ERCP对低位梗阻患者治疗优于PTCD,PTCD对高位梗阻患者治疗优于ERCP。ERCP并发症高于PTCD,舒适评分优于PTCD且住院时间短,两者在费用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研究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的一项Meta分析,系统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两种不同姑息性引流方式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机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4月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RCT。连续性变量及二分类变量分别采用均数差(MD)及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使用RevMan 5.3计算它们的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前后总胆红素(TBil)差值、谷丙转氨酶(ALT)差值、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该次研究共纳入5项RCT,共282例。其中,ERCP 145例,PTCD 137例。两组手术前后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0,95%CI:-18.90~19.11,P=0.990),手术前后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7.27,95%CI:-5.25~19.80,P=0.260);PTCD组手术成功率高于ERCP组(OR=0.33,95%CI:0.12~0.90,P=0.03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ERCP组(OR=0.33,95%CI:0.15~0.75,P=0.008)。结论ERCP、PTCD两种姑息性引流方式均能有效解除恶性病变引起的胆道梗阻,从恢复肝功能、改善黄疸这两方面的临床疗效来看,ERCP组与PTCD组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ERCP和PTCD这两种姑息性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TCD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较ERCP组,但术后却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有关ERCP或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起至2020年8月。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研究,共7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低位胆道梗阻者,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70),对于高位胆道梗阻者,ERCP组手术成功率低于PTCD组(P=0.0007),ERCP组总手术成功率低于PTCD组(P=0.008)。ERCP组治疗低位胆道梗阻者的临床疗效优于PTCD组(P=0.0001),而治疗高位胆道梗阻者的临床疗效低于PTCD组(P=0.005),两组总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8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60)。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PTCD治疗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术与实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96例,其中ERCP组52例,PTCD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术后5 d相关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CP组的手术成功率80. 77%,显著低于PTCD组95. 45%(P 0. 05)。ERCP组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75. 86%,显著低于PTCD组高位梗阻手术成功率96. 00%(P 0. 05)。ERCP组低位梗阻临床有效率100. 00%,显著高于PTCD组77. 78%(P 0. 05)。ERCP组高位梗阻临床有效率72. 73%,显著低于PTCD组95. 83%(P 0. 05)。2组术后5 d相关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 0. 05)。ERCP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胆道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PTCD组(P 0. 05)。结论 PTCD与ERCP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根据梗阻部位、引流目的和胆道引流的经验水平,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PTCD或ERCP。  相似文献   

8.
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16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更适当的方法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6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n=129)、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n=25)、联合ERCP和PTCD途径(n=8)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的情况。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评价3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TBIL、DBIL、IBIL、ALT、AST均显著下降(P〈0.01)。并发症发生主要是感染、出血、胰腺炎,经治疗后缓解,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3种方法均显著降低了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在ERCP与PT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PTCD因例数少,未见有并发症。结论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确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途径解除患者的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4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组和ERCP组。PTCD组患者接受PTCD治疗,ERCP组患者接受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明显长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TCD组(P0.05)。术后1周ERCP组肝功能检测指标明显优于PTCD组(P0.05)。此外,PTCD组和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0.0%与10.0%。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结论 ERCP支架置入与PTCD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疗效相似。但是,ERCP术后胆道通畅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快。因此,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患者,采用ERCP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改良法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优越性.方法 6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通过EKCP放置胆道支架,ERCP不成功则通过改良法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68例患者中58例通过ERCP成功置入内支架,8例行PTCD经窦道放入金属支架,2例均未能成功,成功率97.1%;所有患者术后瘙瘁、腹痛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各项转氨酶指标及胆红素水平迅速下降;7例患者支架再次阻塞,1例患者反复发作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塑料支架通畅期平均为112 d;金属支架通畅期平均为212 d;患者生存期最短为68d,最长为540d,平均为238d.结论 ERCP及改良法PTCD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07-908
对比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采用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回顾性分析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作为ERCP组;另外45例患者采取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作为PTC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中,PTCD组手术成功率大于ERCP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黄疸病例中,ERCP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TCD组;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中,ERCP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大于PTCD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与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效果确切,低位梗阻黄疸病例以ERCP为主,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以PTCD为主,可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途径胆道支架置入(PTCD)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上海市浦南医院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4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手术方式分为支架组(118例)和引流组(86例)。支架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引流组在胆囊切除术后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并发症及生存时间,从而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缓解症状;在黄疸程度和肝功能损伤更严重的情况下,支架组TBIL和DBIL的术后值分别为(77. 45±58. 84)μmol/L和(34. 91±27. 83)μmol/L,显著低于引流组的(98. 07±64. 64)μmol/L和(45. 71±33. 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支架组术后支架通畅平均中位时间为10个月,生存平均中位时间为9个月;引流组术后生存平均中位时间为11个月。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无法达到根治性手术条件的恶性梗阻性患者,PTCD途径置入胆道支架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进行ERCP手术患者76例,其中并发急性胆囊炎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ERCP既往史、操作时间≥30 min是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ERCP既往病史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ERCP的既往史,虽然其他因素不是术后发生急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粟建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2034-2035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支架留置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内支架置留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10d,64例患者血清胆红素、皮肤黄染、瘙痒及恶心等症状基本上消失,术后随访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ERCP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很好的姑息治疗手段,主要用于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且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重固定方法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在治疗中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研究组29例,在治疗中采用两件式造口袋与引流管固定器相结合的双重固定PTCD,并对两组患者的管道固定、引流效果及满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PTCD管部分脱出、PTCD管打折/受压、造口袋漏液、造口处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院治疗期间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全部评5分者所占比例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经PTCD治疗48例,为观察组,3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低于对照组,高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是治疗高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优于ERC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治疗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四科收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分别采用ERCP与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5 d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PTCD相比,ERCP在治疗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较快[(94.9±11.58)μmol/L vs.(84.3±15.50)μmol/L,t=2.946,P=0.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3%vs.21.4%,χ2=4.469,P=0.035),但手术成功率(96.7%vs.92.9%,χ2=0.429,P=0.51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两种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9.5%vs.18.5%,χ2=0.767,P=0.381)虽无明显差异,但相比ERCP,在手术成功率(95.2%vs.70.4%,χ2=4.795,P=0.029)和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206.3±13.26)μmol/L vs.(186.8±20.59)μmol/L,t=-2.516,P=0.015]方面PTCD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于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不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除梗阻;而对于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由于PTCD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梗阻症状,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EUS-RV)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CP不成功后改为EUS-RV治疗。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术后1周及1个月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12例患者均通过超声内镜穿刺成功,经胃穿刺者8例,经十二指肠穿刺4例,成功率为100.00%;术后1周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改善,并发症发生率8.33%;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20.68±5.76)d;平均生存期为224 d。结论 EUS-RV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6例,均获得临床确诊。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分析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检测值。结果 46例患者中,44例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5.65%,其中1次穿刺置管成功41例(93.18%,41/44),经3次穿刺置管成功3例(6.82%,3/44)。术后并发症5例(10.87%)。46例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检测值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内胆管压力,有效改善肝功能和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姑息手术与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8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采用姑息手术和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2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结果共置入56枚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内支架,其中7例各置入2枚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2周开放组与支架组两组间肝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各时间点肝功能比较,ALB、GGT、ALP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支架置入后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支架治疗对解除胆管梗阻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