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纱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纱布组与氨甲环酸纱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不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普通纱布组术中使用普通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氨甲环酸纱布组使用带有氨甲环酸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以及患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氨甲环酸纱布组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下降水平及输血人数方面均少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纱布组在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止血带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纱布止血能够明显减少总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47例为局部应用组,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53例为静脉应用组,未应用氨甲环酸的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低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1、3、5 d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高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局部应用较静脉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于人工假体安放完毕及缝合关节囊切口后,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均术后夹闭引流管6 h。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 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并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ATPP、PT、F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分别为(364.35±59.42)ml、(285.76±54.29)ml、(651.42±125.28)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总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接受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在松止血带时使用1 g氨甲环酸加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点,缝合关节囊时局部注射1 g氨甲环酸;对照组同样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点和局部注射。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术后第7天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以及输血量及输血人数,是否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出现1例腘静脉血栓,观察组中出现1例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及输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血液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57~92岁,平均67岁.病因为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3h后以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前、术中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 h检查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松止血带和术后3 h时FIB、PT、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老年患者TKA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不增加短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单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23例,男9例,女14例,于术前15min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射0.3g氨甲环酸,术后夹闭引流管6h,术后3h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B组18例,男8例,女10例,于术前15min、术后3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流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夹闭引流管6h。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根据身高、体质量和术前、术后3d红细胞比容计算患者隐性失血量及失血总量,观察患者有无相关并发症及输血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减少临床失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根据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组(氨甲环酸经静脉给药)和关节腔组(氨甲环酸经关节腔给药),每组各32例。比较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记录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和红细胞压积差值,检测术后7 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情况、引流量及输血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血肿形成、血栓形成、伤口浅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关节腔组比较,静脉组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红细胞压积差值,术后7 d PT、APTT、INR,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率、引流量、输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96-3197
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出血和输血效果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进行单侧THA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中切口缝合后给予关节腔内注射100ml氨甲环酸注射液处理,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及术后24h血红蛋白等指标。在术中失血量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及失血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50-1452
为研究氨甲环酸对降低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出血的影响,对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40例患者设计随机分组试验,分析氨甲环酸降低术后出血量的作用。由结果可知:通过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总失血量、术后第1d引流量以及术侧肢体周径变化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隐性失血量表现为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通过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置换后肢体周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有关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优先选用何种使用方式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及其不同使用方式对初次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二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拟行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按性别以分层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A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n=20):置换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C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500 mg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液。记录各组置换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输血量,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结论:B组及C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显性失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隐性失血量方面B组显著小于C组(P<0.05);B组及C组患者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置换后14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人均输血量,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静脉用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出血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争议较大,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否一定可以减少置换后出血并增加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关于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失血量采用均数差(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危险度(RR)评价。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MD=-314.96,95%CI(-448.76,-181.16)]、术后失血量[MD=-417.72,95%CI(-508.87,-326.56)],降低输血率[RR=0.43,95%CI(0.37,0.51)],而两组深静脉血栓[RR=0.98,95%CI(0.38,2.52)]、肺栓塞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及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骨科2013年3至10月收治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男19例,女71例;其中氨甲环酸组30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60例患者局部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前诊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测量术前及术后术侧膝上10 cm肢体周径,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与术侧肢体周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2.683,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置换后肢体周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初次)采用氨甲环酸对隐性失血及膝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95例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研究组48例使用1 g氨甲环酸与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或局部应用止血纱对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患者围术期出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n=35)、止血纱组(n=35)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止血纱组术中在术区植入止血纱,氨甲环酸组术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3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并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3 d时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水平。结果止血纱组、氨甲环酸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总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且止血纱组少于氨甲环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 3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 3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氨甲环酸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止血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 3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纱应用于颈后路全椎板切除术中的止血作用及安全性均优于氨甲环酸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并评估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接受THA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在切口关闭后,观察组向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100 mL(2 g),对照组向关节腔灌注0.9%氯化钠100 mL。比较两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Hb、H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下瘀血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THA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且对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关节腔周围注射与关节腔灌注在减少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1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关节腔周围注射)和对照组66例(关节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24 h引流量、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第5天、第10天NRS疼痛评分、大腿、髌上及小腿周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和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24 h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5天及第10天两组NRS疼痛评分、下肢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血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出血方面并没有优于关节腔灌注,但考虑引流管存在的风险,关节腔周围注射氨甲环酸仍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灌注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0. 5 g血栓素50 ml松止血带之前顺引流管打入关节腔内,闭管3 h; B组:0. 5 g,0. 9%氯化钠溶液松止血带之前顺引流管打入关节腔内,闭管3 h。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失血量、显性及隐性失血量方面,A组均显著低于B组(P 0. 05);在异体输血量(A组:253. 56±141. 62 ml,B组:427. 13±140. 45 ml)和输血例数(A组:8例; B组:17例)方面,A组均显著低于B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均有所变化,但A组患者改变更加显著,改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也未出现不愈合和愈合延迟等情况。结论应用氨甲环酸术中局部灌注能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减少临床用血,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组(n=42)患者在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注入氨甲环酸(2g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应用组(n=40)患者在术前30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mg/kg,最大剂量1.2g)。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次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值变化、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术前平均HB,平均HCT,术后次日平均HB,平均HCT,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来出现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够有效减少隐性失血和输血,理论上避免了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ANH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ANH组行术中ANH,联合组采用AN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患者自体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及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记录患者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联合组自体输血后Hb、H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术后1d引流量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行TKA治疗及常规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膝关节假体安装后松开止血带时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并于3 h后再次滴注,对照组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检测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比较输血率,观察术前、术后3 d凝血功能变化,采用外科膝关节评分法(hospital for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评估术前及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明显减少,输血率降低,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2个月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术后3 d 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2个月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本组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两个月,观察组1例(1.82%)出现皮下瘀斑,对照组7例(12.73%)出现皮下瘀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28)。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TKA患者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亦未增加DVT发生风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