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感染Hp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其中Hp阳性组100例,Hp阴性组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p阳性组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所有患者皆采取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其中观察组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并且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年时进行随访,同时记录各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贫血情况,检测患者的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在Hp阳性、Hp阴性指标上,观察组(4%、96%)显著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79,χ2=92.308,P0.05);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5);在治疗后的1年随访中,Hp阳性观察组发生1例(2%)上消化道出血,Hp阳性对照组发生7例(14%)上消化道出血,Hp阴性组未出现消化道出血,且三组患者在该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48,P0.05);在黑便、呕血及粪便隐血阳性等临床表现指标上,三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贫血、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含量指标上,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血红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肌酐指标上,Hp阳性观察组均显著高于Hp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则可以降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常采用三联疗法,但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差。本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6-01-2018-05-31北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的7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频率匹配的原则选择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贝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研究组复发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2,P=0.008;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结论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根除率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9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90例患者呼吸试验阳性检出率为66.7%,组织尿素酶试验阳性检出率为70.0%,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种方法结合共检测Hp阳性检出率为71.1%。阳性组与阴性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年龄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复发率为31.2%,阴性组复发率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为主要的致病因素,有效清除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预防胃癌复发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HSP患者149例,其中腹型60例,HP感染38例。将有HP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根除HP治疗。治疗后随访,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9.5%(17/19);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57.9%(11/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10.5%),对照组复发9例(47.4%),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密切相关,根除HP治疗可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肾功能、免疫应答功能在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分为Hp(+)和Hp (-)过敏性紫癜患儿,测定两组患儿的肾功能及免疫应答能力。结果 Hp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肾功能生化指标含量、紫癜性肾炎标志物含量均明显高于Hp (-)过敏性紫癜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p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免疫共刺激分子表达量等指标值明显高于Hp (-)过敏性紫癜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加重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肾功能损伤及自身免疫应答紊乱,应该引起临床重视,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辅助治疗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抗Hp辅助治疗组,各43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抗Hp辅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Hp三联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2周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与T细胞亚群(CD4~+、CD~4+/CD8+)、停药2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抗Hp辅助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 3%,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1. 4%。两组治疗前的血清CRP与IL-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与IL-17均较治疗前降低(P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CRP与IL-17分别为(3. 9±0. 8) mg/L与(5. 8±0. 8) pg/ml,低于对照组的(9. 8±2. 4) mg/L与(12. 7±1. 1) pg/ml (P0. 05)。两组治疗前的CD4~+与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CD4~+与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与CD4~+/CD8~+分别为(50. 2±3. 9)%与(1. 6±0. 3),高于对照组的(35. 5±2. 5)%与(0. 9±0. 2)(P0. 05)。抗Hp辅助治疗组停药2个月内的复发率7. 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3. 3%(P0. 05)。结论 Hp感染与腹型过敏性紫癜有密切关系,抗Hp辅助治疗有助于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更全面消除病原菌,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6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观察组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5,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2,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率观察组为4.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9,P<0.05)。结论相比单纯西医三联疗法,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更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及其对患儿肾损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HSP患儿64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64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Hp检测,比较病例组中Hp感染与无Hp感染肾损害发生率,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复发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患儿中检出Hp阳性42例,检出率为65.6%,对照组患儿中检出Hp阳性25例,检出率为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的HSP患儿中肾损害的发生率为64.3%,明显高于无Hp感染的HS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p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较常规治疗组的71.4%明显提高,而HSP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较正常儿童Hp感染率明显升高,Hp感染与儿童HSP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Hp感染对HSP患儿肾损害具有明显影响,及时治疗Hp感染的HSP患儿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病情复发率,有助于患儿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血样本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结果和人群分布特点。方法收集64 315例在本院就诊患者,其中男性32 433例,女性31 702例,进行Hp抗体检测。结果64 315例受检者中,Hp阳性26 780例,其中男性13 293例,女性13 487例,Hp总体感染率为41.76%,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40.99%和42.54%;其中现症感染为26 649例,占41.55%,既往感染为131例,占0.21%,既往感染明显低于现症感染。30岁~60岁感染率较高,共18 734例,阳性率为44.18%。60岁以后Hp感染率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任一年龄段组中男、女Hp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炎组和咽炎组H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6.16、8.57,P0.01),胃炎组Hp阳性率高于咽炎组(χ~2=16.68,P0.01)。结论Hp(CIM方法)抗体检测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中有较高的现症感染率,其中男、女阳性率较为一致,是较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本研究采集脑梗死患者(46例)清晨空腹静脉血,同时选择未患有脑梗死且年龄60岁其他疾病患者(42例),分别测定两组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IgA、IgM抗体及脑梗死相关危险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颈部血管的狭窄程度、斑块有无,并对两组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IgA、IgM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Hp感染与颈部血管病变、脑梗死相关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IgM抗体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是37(80.43%)、27(58.70%)、12(26.09%),对照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IgM抗体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是24(57.14%)、12(28.57%)、3(7.14%),且三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体阳性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IgG抗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1、4.023,均P0.05)。IgG抗体阳性者CRP水平及血FIB水平明显高于IgG抗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2、3.433,均P0.05)。人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促进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Hp感染可能诱导血管炎症发生,参与动脉斑块的形成,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考虑Hp的感染、发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治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于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到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就诊的伴Hp感染的80例ITP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Hp根治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和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Hp根除率、临床疗效和一年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p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0,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内总复发率为5.00%(2例),对照组患者一年内总复发率为36.67%(11例),观察组患者的一年内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t=6.46,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血小板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例、血浆黏度、血小板凝集率、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比、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54、-13.28、-16.79、-8.97、-6.51、-5.40、-2.94、-4.35,均P<0.05).结论 儿童ITP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儿童ITP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儿164例,其中腹型过敏性紫癜组78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组86例,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37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阳性率为47.44%;86例非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19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2.0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消化道出血"是过敏性紫癜合并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050~17.202,P=0.043)。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HP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过敏性紫癜合并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者反复腹痛持续时间长、有胃炎家族史的患儿,建议筛查是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1 703例健康体检人员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情况,探讨与H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014年2月25日-5月19日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1 703例,其中女性612例,男性1 091例,年龄为3岁~83岁。统计学处理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济南市健康体检人员Hp感染总阳性率为55.1%(938/1 703),其中现症感染阳性率为53.2%(909/1 703),既往感染阳性率为1.7%(29/1 703)。济南市健康体检人员Hp感染阳性率女性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9,P0.05);不同年龄组Hp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36,P0.05)。结论 Hp在健康人群中的阳性率高,以现症感染为主;健康体检者Hp感染阳性率女性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胃溃疡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8例胃溃疡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与复发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0.26%,低于对照组的46.15%(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溃疡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胃溃疡的治愈率显著提高,还可以使胃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中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其中44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另外44例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治疗(观察组),对患者临床疗效、Hp清除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复发率情况比较。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7.73%,相比对照组79.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清除情况观察,观察组Hp清除率95.45%(42/44)与对照组72.73%(32/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复发率观察组与2.27%(1/44)与对照组25.00%(11/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用药基础上联合兰索拉唑,相比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疗效更显著,且Hp清除率较高,复发率低,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积累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将109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实验组5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67.92%,实验组患者达87.5%;实验组患者痊愈率、好转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显著效果,值得借鉴和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舟山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布特征及年度变迁。方法采用免疫金标法对2010年-2014年共2 296例患者进行血清Hp检测。结果共检出401例Hp阳性,阳性率为17.47%,其中男性306例,阳性率为20.97%;女性104例,阳性率为12.43%,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1,P0.01)。2010年-2014年Hp阳性率分别为10.10%、12.54%、14.79%、19.75%、23.48%,其中2013年、2014年阳性率均高于其前一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10、12.87,P0.01)。2010年-2012年男性Hp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7、16.77、21.96,P0.01)。结论舟山地区人群Hp感染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近年来应加强对30岁以上人群血清Hp阳性率的监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取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鼓膜置管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3,P0.05),实验组1年后复发率为11.4%,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显著,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儿临床症状、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Hp相关性胃炎患儿200例,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并分为对照组(103例、接受雷尼替丁为主的三联疗法)和研究组(97例、接受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均持续治疗1月。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Hp根除率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7,P=0.017);研究组患儿的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反酸及嗳气等临床症状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9、5.179、4.137、4.324、4.284,P=0.028、0.023、0.042、0.038、0.038);研究组患儿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P=0.038)。治疗期间,两组患儿皮疹、头晕嗜睡、腹泻及口干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综合护理组,每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过敏性紫癜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消化系统并发症、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血常规、肾功能。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综合护理组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0.0%)、肾病并发症发生率(26.7%)均低于常规护理组(40.0%、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WBC、RBC、PLT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24 h Cr、BUN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24 h蛋白尿[(0.88±0.31)g]少于常规护理组[(1.13±0.49)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过敏性紫癜儿童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肾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