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OVCF)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高粘度骨水泥,对照组给予低粘度水泥,分别进行PVP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半年、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0%和30.0%,观察组渗漏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在治疗OVCF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高粘度骨水泥材料在骨水泥渗漏等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改善,有效提高了椎体形成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粘度水泥对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体骨折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椎体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PVP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治疗,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低粘度骨水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缘高度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较治疗前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伤椎后缘高度百分比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低于对照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伤椎后缘高度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水泥总渗漏率分别为7. 32%和21. 95%,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应用于PVP手术中较低粘度骨水泥能够更有效地纠正后凸Cobb角,改善伤椎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04-2017-04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术,按术中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观察组(骨水泥渗漏,45例)、对照组(无骨水泥渗漏,75例),记录骨水泥渗漏位置,对比两组穿刺点、骨密度、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有无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等资料,分析OVCF患者PV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及。结果本研究中120例OVCF患者共4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7.50%;骨水泥渗漏部位主要为椎旁静脉(25.00%)、椎管内硬膜外(5.83%)、椎间盘(5.00%);观察组骨密度-(0.26±0.07)、骨水泥注入量(3.69±0.10)ml、脊柱后凸Cobb角(19.46±1.23)°、穿刺点单侧62.22%、骨水泥注射时期粥状期17.78%、椎体裂隙征28.89%、椎基静脉孔相通17.7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后凸角、骨水泥注射时期、椎体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是导致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OVCF患者在PVP术中可能因脊柱后凸Cobb角、骨水泥注射时期、椎体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等因素影响而发生骨水泥渗漏,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受PKP的9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医患沟通分为两组,高粘度组50例和低粘度组4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骨密度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均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高粘度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低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12个月,高粘度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小于低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12个月时高粘度组腰椎骨密度显著大于低粘度组(P0.05)。影像方面,高粘度组骨水泥渗漏为6.00%,而低粘度组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Cobb角显著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高粘度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显著优于低粘度组(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优于低粘度骨水泥,且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治疗的5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2组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程度。结果 PVP组3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2.0%;PKP组5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4.7%;2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中,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缓解及预防骨水泥渗漏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1984-01—2017-05收录在Cochrane、Springer、EMBASE、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采用高粘度PVP治疗,对照组采用低粘度PVP治疗。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59例,观察组127例,对照组1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末次随访时ODI指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旁渗漏率、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骨水泥椎静脉渗漏率、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改善功能状态。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降低骨水泥椎静脉渗漏率及椎间盘渗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特征,评价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s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5例,其中65例行高粘度骨水泥PVP(A组),50例行低粘度骨水泥PKP(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均无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角(Cobb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及ODI等资料,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1);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性少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6例(9.2%)、12例(18.5%)、47例(72.3%),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3例(4.6%)、16例(24.6%)、46例(70.8%);B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33例(66.0%)、7例(14.0%)、10例(20.0%),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17例(34.0%)、22例(44.0%)、11例(22.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骨水泥可对称地弥散至椎体前柱两侧以及椎体上下终板,使伤椎均衡强化,有利于减少手术椎体再骨折风险,骨水泥渗漏风险与低粘度骨水泥PKP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自2014-03—2016-05无神经损伤症状的44例Kümmell病,观察组22例采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PKP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4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57±7.37)个月。观察组无骨水泥渗漏发生,对照组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 d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各指标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并且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不同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OVCF病人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病人在PKP术中注入低黏度骨水泥,实验组病人在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统计围术期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及后凸矫正率。随访3个月,比较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60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8.25±5.24)分钟,骨水泥用量平均(2.58±0.35)ml,实验组骨水泥总渗漏率较对照组低(P0.05),所有病人术中均无神经损伤;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及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7天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及后凸矫正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7天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VAS及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VCF病人PKP术中使用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均疗效显著,二者对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作用相当,高黏度骨水泥可更好地恢复及矫正椎体结构,且水泥渗漏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和Genex液态人工骨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4-01采用高粘度骨水泥(骨水泥组)和Genex液态人工骨(Genex组)行PVP治疗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1 d、6个月、1年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摄X线片计算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及伤椎Cobb角。结果 84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2组术后1 d、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 d、6个月、1年的AVH、伤椎Cobb角较术前有所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与Genex组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AVH、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渗漏率明显低于Gen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P0.01)。结论 PVP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和Genex液态人工骨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Genex液态人工骨渗漏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PVP手术中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2月-2016-12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病例,观察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测量、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恢复的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侧多量骨水泥注入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放射辐射时间以及骨水泥渗漏率较双侧少量骨水泥注入量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Cobb角、ODI、JOA和椎体高度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间的VAS、Cobb角、ODI、JOA和椎体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侧均采取多量注入可以明显增加骨水泥的渗漏率,在今后的手术中医者应该精确计算骨水泥注入量,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粘度PMMA骨水泥和低粘度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8年9月~2011年2月对行PVP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化分为高粘度组(PVP使用高粘度PMMA骨水泥,30例)和低粘度组(PVP使用低粘度PMMA骨水泥,30例).高粘度组采用PALACOS R+G高粘度PMMA骨水泥,低粘度组采用MENDEC Spine低粘度PMMA骨水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及手术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腰椎功能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骨水泥静脉渗漏、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高粘度组随访时间2~5年,平均3.7±0.9年;低粘度组随访时间2~5年,平均3.7±1.0年,两组平均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粘度组VAS评分由术前8.4±14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0.5±0.7分,ODI由术前(59.7±18.0)%降低到末次随访时(8.1±5.6)%;低粘度组VAS评分由术前8.3±1.5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0.9±0.9分,ODI由术前(67.7±12.5)%降低到末次随访时(8.7±7.6)%(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及ODI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粘度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明显低于低粘度组(8.2% vs.41.3%,P<0.05);高粘度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椎旁渗漏率和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6.1%、8.2%和6.6%;低粘度组分别为13.0%、12.0%和3.3%,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术中使用高粘度骨水泥和低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椎间盘渗漏率、椎旁渗漏率和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但高粘度骨水泥能显著降低骨水泥静脉渗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粘度与高粘度骨水泥注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12-10-2015-03采用PVP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使用骨水泥粘度不同分为2组:中粘度组71例,男21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8.6±8.6)岁,应用中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高粘度骨水泥组47例,男1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69.1±8.9)岁,应用高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粘度组患者手术时间[(40.6±9.2)min]较中粘度组[(49.2±10.3)min]短,高粘度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27.7%(13/47)]较中粘度组[36.6%(26/7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及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术后12个月ODI评分低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术后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粘度与高粘度骨水泥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高粘度骨水泥操作简单,注射易操控,骨水泥渗漏率低,相对中粘度骨水泥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高黏度骨水泥,n=53)与对照组(予以低黏度骨水泥,n=52)。结果 观察组透视时间、总医疗费、骨水泥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而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总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用于PVP的疗效相当,均能有效减轻疼痛;高黏度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OVCF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VP组(采用PVP治疗,66例)和PKP组(采用PKP治疗,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9个月。手术时间PVP组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PKP组多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28例(42.4%)骨水泥渗漏,PKP组28例(56.0%)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与PVP比较,PKP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Cobb角、减少骨水泥渗漏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水泥分布形态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56例采用PVP治疗的OVCF患者依据骨水泥分布形态不同分为A组(骨水泥分布呈H型,91例)、B组(骨水泥分布呈T型,49例)和C组(骨水泥分布呈O型,16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疼痛VAS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36(25.1±7.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渗漏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A组>B组>C组(P<0.01)。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A组0.05)。3组伤椎后凸Cobb角术后1年、2 d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术后1年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骨水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血管内渗漏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PVP后是否发生骨水泥血管内渗漏分为渗漏组(35例)和非渗漏组(65例)。记录术前Cobb角、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椎体裂隙征、椎体内血管分布走形、骨水泥注入量及注入状态、术中穿刺方向、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9个月。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状态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漏组T4~T10、T11~L2、L3~L5节段椎体后缘高度、椎弓根高度、血管沟至椎体上缘距离、椎体后缘高度/椎弓根高度、血管沟至椎体上缘距离/椎体后缘高度、血管沟至椎体上缘距离/椎弓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斜行向下穿刺均低于水平方向穿刺、斜行向上穿刺(P<0.05),水平方向穿刺与斜行...  相似文献   

19.
杜伟  张军  张国华 《骨科》2017,8(3):173-178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椎体OVCF病人159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56例病人纳入PV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51例病人纳入PKP组,经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病人纳入高黏骨水泥组,比较三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 PVP组、PKP组、高黏骨水泥组病人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4.3%、5.9%、5.8%,PV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30.792,P=0.021;χ2=37.831,P=0.016);三组病人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36.0±2.9)%、(75.0±3.3)%、(79.0±3.6)%,PVP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t=3.886,P=0.012;t=3.996,P=0.008);PKP组和高黏骨水泥组术后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34.096,P=0.001;t=33.201,P=0.001),但PVP组术后未见明显改善;三组病人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 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可以取得与PKP相近的临床疗效,因其不需使用昂贵的球囊,因而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骨填充网袋在胸腰段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54例椎体裂隙征OVCF患者,按治疗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24个月以上,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随访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显著升高,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治疗椎体裂隙征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恢复椎体高度,较PKP手术的治疗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还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