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1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2组。A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B组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间融合术。比较2组的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率、植骨融合率、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滑脱率、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与近心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2组JOA评分、RIS及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及随访时下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显著高于B组的10.7%(P0.05)。结论与后外侧植骨相比,椎间融合术能够维持滑脱的矫正,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出现,但两种术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崔建胜 《临床医学》2011,31(4):80-81
目的比较不同椎间隔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对68例严重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Cage融合组34例和椎间植骨组34例。比较术后两组的植骨融合率、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经随防,患者均复位良好。Cage融合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部评估系统评分优良率、椎间融合率优于椎间植骨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优于椎间植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后,对36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设为2联组;其余42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设为3联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2联组和3联组患者术后JOA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2联组JOA评分相比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3联组JOA评分相比于术后明显升高(P<0.05);2联组和3联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末次随访2联组椎间隙高度与术后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3联组椎间隙高度相比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2联组(P<0.05);3联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均显著高于2联组(P<0.05)。结论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用于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时,可以长期缓解患者的下腰痛症状,提高椎间隙高度。但是,该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故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根据椎间植骨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A组,26例)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B组,30例)。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0.3±3.7)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融合率为96.2%,B组融合率为96.7%,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92.3%,B组优良率为90.0%,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1±0.3)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5±0.6)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良率相当,融合率相近,临床疗效好,但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者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少,可能有利于保持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经后路非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增加,Cobb角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采用正中入路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d时疼痛程度,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创伤较小,可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F椎弓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120例腰椎体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行传统经后路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联合腰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入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80例采用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体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查硬膜撕裂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内固定松动、神经损伤发生率及腰椎体滑脱加重或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伤椎复位后的稳定性,减少滑脱加重或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固定方式分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组(单侧组,n=47)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组(双侧组,n=53),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隙不同部位高度、椎体间融合率及邻间椎间盘退变发生率,手术并发症。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隐性失血量及住院费用少于双侧组,邻间椎间盘退变发生率低于双侧组(P 0. 05),两组住院时间,椎体间融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ODI、VAS评分、椎间隙腹侧高度、椎间隙背侧高度、椎间隙手术侧高度、椎间隙手术对侧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疗效相近,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更能够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降低邻间椎间盘退变发生率和治疗费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骨科收治的11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58例患者采用PL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PLF组)、60例患者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PLIF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采用X线、CT等手段测量植骨融合率、并发症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率等。结果PLF组和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F组的植骨融合率低于PLIF组患者(84.48% vs 96.67% P < 0.05);术前PLF组和PLIF组患者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LF组的JOA评分低于PLIF组患者的96.67%(P < 0.05),PLF组患者的椎体滑脱率高于PLIF组(P < 0.05);术后1月、术后1年,PLF组的椎间隙高度均低于PLIF组(P < 0.05);PLF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90%)与PLIF组患者(3.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LF与PLIF治疗效果均较好,PLIF手术较PLF手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维持椎间隙高度、减少术后椎体滑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均明显恢复,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在不降低手术效果、不增加手术时间的基础上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临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114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7例。采用开放性手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治疗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腰椎功能、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14.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缓解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和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的融合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患者早期疗效和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腰部、下肢疼痛改善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效果;采用36项健康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估,依据SF-36量表结构模型,使用因子分析法,将各维度得分转换为生理健康总平均分和精神健康总平均分。分别于术前、末次随访时对比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变化,计算手术前后滑脱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4.32±20.52)min,对照组为(93.63±17.28)min,差异有显著性(t=4.693,P=0.0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4.90±18.02)ml,对照组为(143.06±34.22)ml,差异有显著性(t=14.052,P=0.000)。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腰部、下肢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随访(14.6±3.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均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平均滑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精神健康总平均分、生理健康总平均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精神健康总平均分、生理健康总平均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滑脱部位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影像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后凸Cobb角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予以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优化影像学指标,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术式,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VAS和ODI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和ODI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的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下两种融合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采用MIS-TLIF术治疗的11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57例和B组55例。A组行单纯椎间植骨融合,B组行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腰腿疼痛恢复情况、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JOA评分、ODI评分以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O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B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1年,两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下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Cage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可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Cage和植骨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94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给予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Cage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远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JOA评分治疗后均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丢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滑脱椎体恢复率高,椎间融合率高,且并发症较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椎体间融合术(TLIF)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远期疗效、近期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爆裂性骨折采取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ODI),随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63±14.72) min、(2.15±0.32) d、(8.79±1.52)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56.94±32.69) ml,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04±0.46)分、(24.69±3.1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