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中重度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4例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之后2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200 mg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1、14、90 d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14 d后,检测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溶栓1 d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4 d后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P<0.05);痊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中重度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5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按照溶栓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以及治疗后24 h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6.47%)高于对照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4 h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好转率(94.12%)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疗效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溶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54)与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溶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及治疗后21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9%VS 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干预组治疗后7d、治疗后14d及治疗后21d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41%VS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2%(44/5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9.25±3.49)分,(27.44±10.38)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15.23±3.17)分,(20.46±9.39)分,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需使用符合静脉溶栓取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后处理,观察组术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取栓后24h、7d、14d两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梗死、HT(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溶栓取栓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组,对照组43例,以丹参酮注射液3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4 d;联合治疗组43例,在丹参酮治疗基础上联合以神经节苷脂8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4 d。两组基础用药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酮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巩义市瑞康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评分、治疗期不良反应,治疗14 d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及ADL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再依据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NIHSS评分4~24分及NIHSS评分4分者。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及不同NIHSS评分者溶栓前及溶栓24h、14d、3个月NIHSS评分,记录溶栓后3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3个月,NIHSS评分4~24分者治疗有效率在观察组(89.19%)高于对照组(63.64%)(P0.05),NIHSS评分4分者治疗有效率在观察组(87.50%)与对照组(7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NIHSS评分4~24分者NIHSS评分在溶栓24h[(7.27±4.33)、(10.45±5.32)分]、14d[(5.19±3.24)、(7.48±5.43)分]、3个月[(2.65±2.28)、(4.70±4.41)分]均低于治疗前[(11.19±4.50)、(11.12±4.89)分](P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NIHSS评分4分者NIHSS评分在溶栓24h[(4.50±3.75)、(3.57±2.99)分]、14d[(2.25±1.77)、(3.00±2.11)分]、3个月[(1.50±0.78)、(1.00±0.53)分]与溶栓前[(1.87±1.13)、(1.86±0.89)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个月,NIHSS评分4~24分者并发症发生率在观察组(21.62%)与对照组(15.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4分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溶栓前NIHSS评分4~24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溶栓前NIHSS评分4分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收治的3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收集2014年5—12月经传统救治模式进行静脉溶栓的3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行为生活质量水平(NIHSS评分评价)、痴呆(MMSE评分评价)及抑郁(CES-D评分评价)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溶栓前NIHSS评分、MMSE评分及CES-D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NIHSS评分在溶栓后24 h、溶栓后15 d、溶栓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评分在溶栓后24 h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CES-D评分在溶栓后24 h、溶栓后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行为生活质量水平、痴呆水平、抑郁情况相关,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水平和效率,对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行为生活质量水平、减少超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合并痴呆、抑郁的比例,及减少痴呆和抑郁的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检验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4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3 d、7 d、14 d、28 d的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6 h、3 d、7 d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6 h、24 h、3 d、7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治疗后14 d和28 d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6 h、3 d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治疗后7 d的FIB、PT、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总再通率为88. 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尿隐血、黑便、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具有凝血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恩必普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恩必普200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20 d。第21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别在确诊后24 h内和治疗20 d时测定血浆MMP-9含量,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浆MMP-9含量。结果治疗组21 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血浆MMP-9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0 d后,治疗组血浆MMP-9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必普软胶囊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炎性反应,缩小脑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用于发病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发病在3~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 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改良R 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仍具有显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出血性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丰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长春西汀(30 mg,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活动功能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组合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3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n=45)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溶栓组(n=4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组(n=48)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组合康复训练,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联合组NIHSS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常规组,溶栓组NIHSS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3、7周ADL降低明显优于溶栓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溶栓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溶栓组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采用尿激酶联合康复训练可提高临床效果,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及脑保护剂等基础性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尤瑞克林应用,疗程为14 d。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1%)高于对照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9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A;选取同期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9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B,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溶栓2 h、24 h、7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脑疝(15.56%)、皮肤黏膜出血(13.33%)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B(3.33%,4.44%),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A不良事件发生率(43.33%)明显高于观察组B(1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及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疝、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方面的几率高于非源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加强护理干预。将两组CSS评分、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C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ADL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影响。方法收集大连市中心医院以脑梗死收住院患者7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对症治疗和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各进行1次血清BDNF、VEGF、MMP-9及TNF水平测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进行NIHSS评分及ADL,判断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呈现持续上升趋势,VEGF、MMP-9及TNF-α水平均出现第7天上升、第14天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上升及下降均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均上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IHSS评分指标[(4.96±1.18)分比(6.44±1.57)分],ADL评分[(71.74±14.26)分比(64.45±13.78)分]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达拉奉可更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VEGF、MMP-9及TNF-α水平,对脑梗死的治疗、预后改善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ACI 105例,将给予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的53例作为观察组,给予rt-PA动脉溶栓治疗的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观察组为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及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及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能够提高ACI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增加血管再通率,提高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