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以包封产率为指标,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壳聚糖质量浓度0.01 g/mL,川芎嗪与壳聚糖的质量比1:4,进风温度120℃,空气流速500 L/h,所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表面圆整,载药量为(18.60土0.15)%,包封率为(93.01士0.76)%,平均粒径为(10.69±0.64)μm.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1~15 h内拟合Higuchi方程Q=19.798 t1/2 25.209(r=0.997).结论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包封产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过程稳定,可望成为实现中药微球工业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窄分布特性莪术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技术、制剂的稳定性及其溶血特性。方法 采用微射流技术在射流直径50μm和压力120 Mpa条件下制备莪术油纳米脂质体制剂。采用激光动态光散射法检测粒度与粒度分布。电泳光散射法检测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结果 得到制剂有效平均粒度为88.1 nm,粒度分布为67.7~114.7 nm。体系在pH值为7~8.8范围时处于最佳稳定状态。制剂稳定性较高,溶血试验合格。结论 微射流法应用于莪术油等油状液体类药物纳米分散给药系统的制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喷雾干燥法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断血流皂苷A含量;以外观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对进风温度、进样速度、增塑剂种类、药物与囊材比例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90℃,进料速度2.5 mL.min-1,增塑剂为甘油,药物与囊材比例1∶4。结论:断血流皂苷微球质量符合预期要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喷雾干燥法制备月见草油微球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月见草油微球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γ-亚麻酸甲酯含量;以收率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3mL·min-1,雾化压力100kPa,进风温度105℃。结论:月见草油微球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影响微球成型的主要因素为进料速度;喷雾干燥法制备月见草油微球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神经毒素的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乙二醇-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嵌段共聚物(PEG-g-PECA)为载体,乳化聚合法制备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的核壳型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Zeta电位/粒度分布仪考察理化性质,并用透析袋法分别研究其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PEG-g-PECA能包埋亲水性多肽神经毒素,制备的神经毒素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粒径为(89.6±8.9)nm,多分散系数为(0.110±0.003),包封率为(58.43±0.62)%,Zeta电位为(-38.81±0.47)mV;在pH7.4和6.8的PBS缓冲液中的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Weibull方程,分别为lnln[1/(1-Q)]=0.474lnt-1.6121,r=0.9946(pH7.4)及lnln[1/(1-Q)]=0.351lnt-0.8271,r=0.9708(pH6.8)。结论以PEG-g-PECA为载体制备亲水性多肽类药物自组装核壳型纳米粒方法可行,所得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理化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纳美芬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提高可预测性。方法微球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自变量为外相Span80浓度、内相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浓度和理论载药量,以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跨距和第1天微球释药百分数(F1d)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根据因变量效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并于较优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5个方程均采用二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选择的较佳工艺为Span80浓度1.5%、PLGA浓度175g.L-1、理论载药量6%,按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球形圆整,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跨距和F1d分别为4.37%,72.8%,64.1μm,1.36和8.93%,微球具有显著的体外缓释特性。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微球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成药》2019,(11)
目的制备壳聚糖/盐酸小檗碱缓释微球。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通过SPG膜乳化技术制备缓释微球。以交联剂用量、混合搅拌时间、体系温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行为后,拟合动力学模型。结果最佳条件为交联剂用量8 mL,混合搅拌时间112 min,体系温度44℃,包封率80.6%,载药量13.89%。所得微球在2种pH值(1.2、7.4)下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释放均符合Peppas模型和non-Fickian扩散。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包封率高、缓释性能良好的壳聚糖/盐酸小檗碱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口服靶向长效的包载抗原蛋白的疫苗微球。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PLA-PEG)为基质材料。采用复合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包载外膜蛋白(OMP)及人血清白蛋白(HSA),制备出粒径小于2 μm的微球。考察了制备工艺对微球粒径及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采用适当配比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分散介质,可得到期望粒径的PLA-PEG微球。对抗原蛋白的包裹量可达1%左右,并视蛋白性质而定。表面活性剂可改善微球对蛋白的包裹条件。结论:可生物降解的PLA-PEG能对抗原蛋白进行有效包裹,并制得粒径小于2 μm的微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结果:微球平均粒径(13.61士4.80)μm,含药量为(18.25士0.18)%,药物包封率为(45.45士1.27)96,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0.01591+0.09837t1/2(r=0.9975)。结论: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的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外观圆整,载药量较高,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水飞蓟宾药物为主药,利用不锈钢膜制备粒径均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法,结合单因素考察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4.961±0.56)μm,径距(1.75±0.18),包封率(54.997±4.05)%,载药量(23.16±1.70)%。结论:不锈钢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并研究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的性质。方法采用S/O/W乳化溶剂挥发法,考察了微球制备工艺中药物分散方法与油相溶剂的挥发速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将微球筛分后考察不同粒径微球的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药前后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果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得平均包封率为69.3%的微球;药物缓释达9d以上,释药前后微球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S/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特性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和优选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乳化交联法制备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以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壳聚糖浓度、投药量、油水比、搅拌速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浓度为3%,辛夷挥发油和壳聚糖比例为1,油水体积比为4,搅拌速度为600r/min。所得微球粒径分布在30~70μm为69.37%,载药量为6.03%,包封率为28.66%。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可看到微球球形圆整,分布均匀。结论:辛夷挥发油壳聚糖微球最优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黄芩苷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制备黄芩苷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黄芩苷明胶微球,测定明胶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并对工艺重现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得到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的微球,其平均粒径为27.47μm,载药量为8.18%,包封率为70.21%。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