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7及IL-23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S患者83例为AS组,其中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标(BASDAI)评分≤4分40例,BASDAI评分4分43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6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血清IL-17、IL-23及TNF-α水平。结果 AS患者外周血TNF-α、IL-17及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SDAI4分患者外周血TNF-α、IL-17及IL-23水平高于BASDAI≤4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TNF-α、IL-17、IL-23、BASDAI为各自正相关。结论 TNF-α、IL-17及IL-23均在AS患者中高表达,且TNF-α、IL-17、IL-23、BASDAI指标变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拟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对UC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活动期组(n=60,重度20例、中度20例及轻度20例)和缓解期组(n=30),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与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5);而活动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缓解期患者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程度越严重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与DAI呈正相关关系(r=0.456,P0.05);而血清Hcy水平与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与UC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均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变化,可作为对患者炎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40-334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外周血IL-17、TNF-α、IL-23的表达。方法 选取62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AS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6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23、IL-17、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要高(P0.05);BASDAI4分患者外周血IL-23、IL-17、TNF-α水平较BASDAI≤4分者均显著要高(P0.05);在观察患者中,外周血IL-17、IL-23、TNF-α、BASDAI、CRP、ESR指标之间各自为正相关关系;观察组患者CRP、ESR表达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 在AS患者外周血清中IL-17、TNF-α、IL-23呈高表达,且其幅度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可用于临床治疗疗效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7(IL-17)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AS患者56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B组,并纳入56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检测并比较三组IL-12、IL-17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12、IL-17对RA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IL-12、IL-17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血清IL-12水平分别为(35.93±15.37)ng/L、(40.43±14.82)ng/L,IL-17分别为(6.63±2.83)ng/L、(10.37±3.65)ng/L,均高于C组[(23.91±5.13)ng/L、(4.59±1.16)ng/L],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稳定期IL-12、IL-17分别为(30.15±16.58)ng/L、(4.52±0.65)ng/L,均低于A组活动期[(37.93±15.12)ng/L、(5.16±0.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预测AS的最佳截断值为37.456 ng/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4%、78.6%。IL-17预测的最佳截断值为8.852 ng/L,敏感度、特异度均为85.7%。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S患者血清IL-12与IL-17呈正相关(P0.001),IL-12、IL-17均与HLA-B27呈正相关(P0.001)。结论 AS患者的血清IL-12、IL-17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二者与HLA-B27水平的相关性较强,可能参与了AS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状态对疾病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确诊为AS患者90例作为AS组,同期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骶髂关节炎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Th17/Treg免疫平衡状态。进一步根据AS组的Th17/Treg比值中位数将其分为高比值组、低比值组各45例,对比两组骶髂关节病变程度、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33水平的差异。结果AS组患者外周血Th17分布比例及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Treg分布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h17/Treg比值的AS患者MRI骶髂关节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比值组患者的中重度比例高于低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比值组血清HLA-B27水平高于低比值组;血清TNF-α、IL-1β、IL-2、IL-33的水平高于低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存在明显Th17/Treg失衡,Th17/Treg比值是判断AS病情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8、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TNF-α、IL-4、IL-8及IL-10水平,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级,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Ⅱ级,且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Ⅱ、Ⅲ级,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高于Ⅱ、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而血清TNF-α、IL-4、IL-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0水平降低而TNF-α、IL-4和IL-8水平增高,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上升,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诱骗受体3(DcR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分析其在A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6例AS患者和48例体检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DcR3、IFN-γ、TNF-α和IL-4水平,并分析血清DcR3水平与AS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S患者血清DcR3、TNF-α和IL-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且活动期AS组DcR3水平高于稳定期AS组(P0.05);AS患者血清IFN-γ/IL-4(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cR3与IL-4、TNF-α、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0.31、0.41、0.38、0.65,P均0.01),DcR3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r=-0.38,P0.01),与IFN-γ和血小板计数(PLT)无相关性(r=-0.12、0.23,P均0.05)。结论 AS患者血清DcR3水平显著升高;AS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均增高,其中TH2类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探讨IL-2、IL-6、IL-8与甲减和亚临床甲减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255例甲减(甲减组)、274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亚甲减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IL-2、IL-6、IL-8水平,选择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减组IL-2水平低于亚甲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8水平高于亚甲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减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2水平与血清TT3、TT4、FT3、FT4负相关,IL-6、IL-8水平与之呈正相关。结论 IL-2、IL-6、IL-8参与了甲减和亚甲减的发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变化。监测患者血清IL-2、IL-6、IL-8的水平变化,对甲减和亚甲减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IL-22、IL-23、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合并组,另选取单纯肺结核病患者80例为肺结核组,单纯糖尿病患者80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将合并组分为好转组及恶化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合并组血清IL-22水平均低于肺结核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及糖尿病组血清IL-2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合并组血清TNF-α、IL-23的水平高于肺结核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及糖尿病组血清TNF-α、IL-23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好转组血清IL-22水平上升,而血清IL-23、TNF-α的水平下降(P0.05);恶化组血清IL-22水平下降,而血清IL-23、TNF-α的水平上升(P0.05);且PPTDM患者血清IL-22均与IL-23及TNF-α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32,r=-0.478,P0.05)。结论血清IL-22、IL-23、TNF-α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可反应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与转归,具有成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依据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0例疑似AS患者,经检测确诊为AS患者80例作为AS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HLA-B27阳性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并分析HLA-B27阳性率、TNF-α、CRP水平对A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结果 AS组中HLA-B27阳性率为95%,对照组检测结果则均为阴性,两组HLA-B2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TNF-α、CRP水平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均明显低于HLA-B2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与CRP可参与AS的发生和发展,但仍无法使用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升高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AS。通过对HLA-B27阳性率进行检测,可对AS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2例UC患者作为UC组,根据是否合并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47例)和Hp阴性组(55例)。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有消化道症状但经肠镜检查无异常的对照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7、IL-23水平及Hp感染情况,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UC组血清IL-17、IL-23水平更高(P0.05),Hp阳性率更低(P0.05)。相对于Hp阴性的UC患者,Hp阳性的UC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更低(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UC患者IL-17、IL-23水平与Hp感染均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L-17、IL-23是UC患者发生Hp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p感染可能对UC患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合并Hp感染UC患者的血清IL-17、IL-23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LN病情活动程度将54例LN患者分为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和稳定期组.采集患者及健康者(对照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L-2R、IL-6、IL-18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患者外周血sIL-2R、IL-6、IL-18水平变化与LN发病进程及早期诊治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病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血清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和IL-37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17水平,对维生素D与炎症相关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将112例确诊为RA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分为缓解组、低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选取3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维生素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IL-10、IL-37、IL-6和IL-17水平。采集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病情加重,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4种细胞因子呈上升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IL-37、IL-6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IL-37及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17水平之间不相关(P0.05),观察组各组维生素D水平与IL-10水平不相关(P0.05),缓解组维生素D水平与IL-10、IL-37、IL-6和IL-17水平之间不相关(P0.05);低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维生素D水平与IL-37、IL-6和IL-17水平之间均呈负相关(r=-0.616 5~-0.347 2,P0.05)。结论维生素D与不同病程RA患者血清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IL-37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17水平存在相关性,提示维生素D参与调节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影响RA的进程,检测其表达水平对RA的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变化,探讨其在PNS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次就诊并激素治疗有效的PNS住院患者35例(实验组),按常规剂量给予强的松治疗;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PNS患者治疗前和完全缓解时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和24 h尿液中IL-17、IL-2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别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NS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数减少(P0.05),血清IL-17、IL-6和24 h尿液中IL-17、IL-23、IL-6水平明显增加(P0.05);经治疗,PNS患者CD3+、CD3+CD4+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24 h尿液中IL-17、IL-23、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NS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和24 h尿液IL-17、IL-23水平均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IL-17和IL-23可能与PNS患者大量蛋白尿的形成有关;激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PN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T细胞亚群失衡;监测PNS患者血清和24 h尿液中IL-17和IL-23的水平,可能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和IL-23水平变化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以8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个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IL-17和IL-23水平,比较病例组药物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细胞因子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IL-1β、IL-6、TNF-α、IL-17、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3个月末的血清IL-1β、IL-6、TNF-α、IL-17和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β、IL-6、TNF-α、IL-17、IL-23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772、0.686、0.685、0.679。IL-1β、IL-17、IL-23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攻击危险性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TNF-α与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IL-6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1β、IL-6、TNF-α、IL-17和IL-23的激活。血清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且与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Dickopff相关蛋白-1(DKK-1)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将该院风湿免疫科接诊的145例AS患者纳入AS组,并根据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分为非活动期组(4分)48例、活动期组(≥4分)97例,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治疗24周;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MMP-9、DKK-1水平和疾病活动度[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AS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并分析DKK-1、MMP-9与BASDAI、BASFI、ASDAS评分的关系。结果 AS组ESR和血清CRP、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DKK-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血清DKK-1低于非活动期组(P0.05),血清MMP-9水平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AS患者治疗后血清DKK-1、AS脊柱评分(mSASS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MMP-9和BASDAI、BASFI、ASD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KK-1与BASDAI、BASFI、ASD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与BASFI评分不相关(P0.05),与BASDAI、ASDA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患者血清DKK-1呈低表达,MMP-9呈高表达,TNF-α拮抗剂能明显下调MMP-9水平,对DKK-1无明显影响,MMP-9可反映AS的疾病活动度,DKK-1与疾病活动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IL-17、IL-23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及CRP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RF、CRP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与IL-17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的RA患者之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7、IL-23、RF及CRP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7可能成为临床诊断的潜在候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8(IL-18)、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1-磷酸鞘氨醇(SIP)的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急诊内科收治的1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65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L-17A、IL-18、ADAM33、SIP、总免疫球蛋白E(Ig 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并根据哮喘患者的病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IL-17A、IL-18、ADAM33、SI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Ig E、外周血EO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FEV1%pre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患者的血清IL-17A、IL-18、ADAM33、SIP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中度哮喘患者(P0.05)。结论血清IL-17A、IL-18、ADAM33、SIP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升高显著,并且与哮喘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以及骨代谢标志物[N-端骨钙素(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的表达,探讨血清IL-6、IL-6R、MCL1水平与MM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MM患者纳入MM组,按临床分期将其分为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3个亚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血清IL-6、IL-6R、MCL1、β-CTX、PINP、N-MID水平。结果 MM组患者血清IL-6、IL-6R、MC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Ⅲ期组明显高于Ⅱ期组(P0.05),Ⅱ期组明显高于Ⅰ期组(P0.05)。MM组患者血清N-MID、PI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Ⅲ期组明显低于Ⅱ期组(P0.05),Ⅱ期组明显低于Ⅰ期组(P0.05);MM组患者血清β-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Ⅲ期组明显高于Ⅱ期组(P0.05),Ⅱ期组明显高于Ⅰ期组(P0.05)。血清IL-6、IL-6R、MCL1水平与M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8、0.56、0.72,P0.05)。结论 MM患者血清IL-6、IL-6R、MCL1水平明显升高,与M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价MM骨损伤及MM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根治性手术结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前)、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IL-1β、IL-6水平,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NO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和直肠癌患者血清TNF-α、NO、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Ⅲ~Ⅳ期,而NO水平高于Ⅲ~Ⅳ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手术前,而NO水平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随着病情加重其水平升高,而NO水平随着病情加重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