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Bobath疗法结合调神止痉法针刺和体感音波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Bobath加调神止痉法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Bobath加体感音波治疗,治疗组采用Bobath加调神止痉针刺及体感音波治疗。对3组患肢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评定,统计3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1组为82.14%,对照2组为74.07%,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调神止痉法针刺联合体感音波疗法、Bobath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与常规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级别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痉挛分级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痉挛分级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为5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止痉结合面部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B组给予针刺治疗,C组给予Bobath技术治疗,均治疗1个月,D组未接受康复治疗;比较四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及3月后疗效,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患者Brunnstrom分期,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独立功能性量表(FIM)评定患者独立能力。结果:四组治疗1、3个月后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Brunnstrom分期高于D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低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runnstrom分期高于B、C、D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低于B、C、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94.00%高于B组80.00%、C组78.00%、D组5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有效率高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技术对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风后痉挛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训练,B组采用“解痉纠偏”针法治疗,C组采用新Bobath康复训练治疗,对3组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后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监测,评估其对中风后痉挛状态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中风后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且A组患者在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B、C组(P均0.05)。结论:“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痉挛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神解痉"针刺法对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46例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3例,两组均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另给予调神解痉针刺法,对照组予针刺阳明经穴位,两组每周给予6次针刺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5%(P0.05);两组治疗后FMA、Barthel、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SF-36评分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调神解痉"针刺法改善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疗效显著,同时能增强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学君  吴强 《中国针灸》2012,32(4):301-304
目的:观察针刺与运动疗法两种不同干预次序组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即时肌电积分(IEMG)的影响。方法:将2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先针刺后运动组(A组,15例)和先运动后针刺组(B组,14例)。A组先针刺委中、承山穴后采用Bobath运动疗法,B组先采用Bobath运动后针刺委中、承山穴,分别记录两种不同干预次序组合治疗后肌电积分的即刻变化情况。结果:(1)A组针刺后、针刺加运动后腓肠肌肌电积分明显增加(均P<0.05);针刺后与针刺加运动后肌电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运动后、运动加针刺后肌电积分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A、B两组组合治疗后肌电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运动疗法先后干预次序的不同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即时肌电积分有显著影响,为避免治疗后引起患儿腓肠肌肌张力过度升高,以先运动后针刺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处于偏瘫痉挛状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拮抗肌的针刺治疗配合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Bobath疗法降张力手法治疗,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相应穴位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及抗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V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通督调神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在精神状态(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ADL评分和NO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SOD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保护神经元,改善糖代谢,通窍醒脑,静心宁神,对VD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神抑痛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调神抑痛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调神抑痛组予调神抑痛针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个疗程。分别在入组当天及治疗第14、28天对2组患者的自拟肢体疼痛积分(VAS评分)、Fugl-Meyer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分(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八级(ADL分级)等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ADL分级均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抑痛针刺法较常规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予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2星期、治疗4星期和治疗后3个月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SFM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氨基丁酸(GABA)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在随访时,观察组各项评分有持续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ABA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解痉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能够保持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取穴治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GAB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FM、Peabod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更确切,可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体针针刺法治疗,观察组予以提督调神针法+穴位按摩治疗。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后2组NIHSS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73.47%(36/49)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4%(45/49)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可降低NIHSS评分,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进行拮抗针法结合Bobath疗法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结合Bobath疗法训练。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较治疗前都有显著好转(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拮抗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舒筋解痉熏蒸方、捏脊和头皮针等三联疗法结合Bobath技术对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三联疗法治疗组(简称A组,n=43)、Bobath治疗组(简称B组,n=44)、三联疗法加Bobath治疗组(简称C组,n=44),分别予以相应的方法治疗2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和踝关节痉挛肌及拮抗肌的i EMG、AEMG、CR等指标。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腓肠肌被动活动状态下的i EMG及MIVC下的i EMG、MF、CR,胫骨前肌MIVC下的i EMG、MF、CR与各组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的C组与治疗后的A、B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舒筋解痉熏蒸方、捏脊和头皮针等三联疗法联合Bobath技术能改善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等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通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MMSE、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两组MMSE、ADL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法对于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传统药物疗法相比,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休息1 d,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HCY、Cys C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NIHSS、ADL、Fugl-Meye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均可降低血清HCY、Cys C水平,2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症状,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68例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用Bobath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健脑针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M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可改善痉挛状态及精细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12周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间同一评测时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曾红文  赖耀铭  刘婉玲 《新中医》2015,47(12):200-202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2组均进行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定的量表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9%,对照组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临床痉挛指数及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临床痉挛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火针点刺联合Bobath疗法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的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克痉方湿热敷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克痉方湿热敷治疗。通过痉挛量表(MAS)对患者肢体的痉挛状态,Barthel指数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将两组患者的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采用克痉方湿热敷进行治疗,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