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0例急诊PCI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采用英文版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IDAS评分、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期间,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洛阳东方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成择期组(接受择期PCI治疗)与急诊组(接受急诊PCI治疗),每组60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急诊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低于择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急诊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 67%,7/60)低于择期组(23. 33%,14/6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 574,P 0. 05)。急诊组患者血管血流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流量增加率、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高于择期组(P 0. 05),内径小于择期组(P 0. 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方面较择期PCI更有价值,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作为对照组。依照1年的随访结果将试验组存在左心室重构患者30例作为A组,不存在左心室重构患者68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标(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指标水平。对比试验组中A、B两组LVEF、LVESV、LVEDV、Hcy、CRP等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LVESV、LVEDV、Hcy、CRP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A组LVESV、LVEDV、Hcy、CRP均高于B组,LVEF低于B组(P0.05)。结论 Hcy和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对Hcy和CRP水平进行监测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4月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45例。所有患者接受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的治疗药物为依诺肝素钠,2次/d,剂量0.75mg/kg,观察组则给予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剂量2.5mg皮下注射,1次/d。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达到显效时间、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LVESD、LVEDV、LVEF;出血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达到显效时间、出院时间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LVESD、LVEDV、LVEF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指标LVESD、LVEDV、LVEF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如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和依诺肝素钠一样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疗程短,心功能改善作用好,且安全性更高,可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滴丸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电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PCI术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丹参滴丸治疗。评价两组心电图疗效、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维度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维度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予以丹参滴丸、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两组均接受PCI治疗,A组49例患者在术中给予半剂量(0.075μg/kg·min)替罗非班治疗,B组49例患者在术中给予全剂量(0.15μg/kg·min)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并记录对比两组术后心肌灌注分级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DD及LVESD水平较治疗前低,而LVEF较治疗前高(P0.05)。B组治疗后LVEDD及LVESD较A组低,LVEF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均具有一定的疗效,而全剂量较半剂量能更好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棓丙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PCI)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棓丙酯治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后1周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SD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周时行6min步行试验检查;治疗前后检测血中hs-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及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hsCRP及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增加,治疗后患者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随之显著增加,且相同血管病变支数观察组患者血中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棓丙酯对行急诊PCI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患者干预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血中hs-CRP、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错过血运重建半个月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132例。将患者分为围PCI术心肌梗死组(围PCI术心肌梗死组,n=63)和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n=6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检查结果,PCI术前服药情况、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PCI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对两组血糖、q-CRP、IMR进行二分类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统计患者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IMR、q-CRP、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R是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IMR与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增加值正相关(P0.05)。两组PCI术后3个月LVEDd及其增加值、LVEF及其增加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PCI术心肌梗死组MACE事件发生率(28.6%)大于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患者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6 min步行试验(6MWT)、心脏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6MWT、LVEF、LVESD、LVEDD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和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小剂量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63.16%);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6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R、LVEDV分别为(67.26±21.08)次/min、(128.67±22.58)ml,均低于对照组;LVEF为(42.36±5.54)m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上辅以小剂量美托洛尔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服用盐酸胺碘酮,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观察患者静息时的心室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静息时的心室率、LVEDV、LVES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的水平,LVEF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患者静息时的心室率、LVEDV、LVEF、LVESV改善水平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STEMI病人PCI术后评估心肌灌注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78例急性STEMI且行PCI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且术后48h均行MCE,根据MCE结果分为A组(灌注充盈正常: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均匀,完全显影)43例,B组(灌注充盈稀疏: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不均匀或部分显影)20例,C组(灌注充盈缺损: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缺损,完全不显影)15例。应用常规超声与MCE技术获取各组患者术后48h、1个月、3个月左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记录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LVEDV、LVESV均较高,Am、E、LVEF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比较,C组LVEDV、LVESV均较高,Am、E、LVEF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C组PCI术后MACE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DV、LVESV、LVEF、MCE结果均为影响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CE可有效评估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可独立预测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55.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VI、BNP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VI、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血管再闭塞发生率降低,LVEF、PT及APTT升高,LVEDVI及BNP水平下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康复对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锻炼。分别在术后及术后3个月测量2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术后对2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2组患者的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处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较术后当天显著增加,并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LVEF值较术后当天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较干预前明显延长,较对照组也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能够促进其心脏功能恢复并且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左室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体检及就诊的56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4例(正常体检者)及PCI组32例(就诊者)。在软件上分析对照组及PCI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图像,分别得到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整体峰值射血率(g PER)及整体峰值充盈率(g PFR)并计算得到左室重构指数(LVRI),比较PCI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各参数的差异性及PCI组各时间点之间各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PCI组术前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较术前各参数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改变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可以逆转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RT-3DE测量所得的LVEF、LVRI、g PER及g PFR可以准确定量评价左室重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0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80例(介入组)和早期保守治疗组80例(保守组)。介入组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造影结果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保守组予保守治疗1周后行PCI。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介入组和保守组LVEDV、LVESV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6个月介入组与保守组LVEDV、LVESV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介入组LVEDV、LVESV明显低于保守组,LVEF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介入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复发再住院率和随访期间心源性疾病病死率均低于保守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且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左心室构型变化的价值.方法 将57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C组).应用RT3DE对CAD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对照组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LVEDV)、峰值射血率(PER)、峰值充盈率(PFR),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及最大差值(Tmsv16-SD、Tmsv16-Dif)等参数,并将测值分别比较.结果 B组手术前各参数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参数与A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前后各参数与A组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比较(P<0.01),术后比较(P<0.05);B、C组各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构,PCI治疗可使此类重构逆转,RT3DE为CAD患者PCI治疗术前后左心室构型变化的准确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首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rhBNP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 h血浆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的心功能和左室重构变化.结果 治疗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血浆rh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hBNP组LVEF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出院后1个月时,rhBNP组LVEF值较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5),而rhBNP组LVEDV及△LVEDV%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rhBNP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延缓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43例。结果对照组采用再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情况。治疗前两组左室结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SD、LVEDV及LVESV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WMSI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美托洛尔能有效改善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结构和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后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手术期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