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变化及其在肺炎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80例肺炎患者(肺炎组)、10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106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胆汁酸谱[5种游离胆汁酸,包括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雌酮(E1)及雌二醇(E2)水平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血清样品的雌激素检测。方法血清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丹磺酰氯衍生化后进行LC-MS/MS分析。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水(0.05%甲酸),流速为0.3 m L/min。用多重反应离子监测(MRM)正离子模式对血清中的E1、E2进行质谱检测,并根据"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稳定性等进行评价。用本法对172例健康成年女性血清标本进行E1、E2检测,用百分位数法计算不同月经周期E1、E2的浓度区间。结果 LC-MS/MS法可同时检测人血清中E1、E2的含量,在0.05~10 n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法的定量限为0.05 nmol/L,日内与日间不精密度均小于15%,稳定性良好。初步临床应用显示,用LC-MS/MS法计算所得的E1、E2浓度区间符合女性月经周期生理性变化规律。结论 LC-MS/MS法能有效分离并定量检测人血清中E1、E2的浓度水平,其线性范围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有望作为临床血清雌激素检测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汁酸LC-MS/MS测定及在老年人血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有效的血清中所有胆汁酸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分析老年人血清胆汁酸谱的特征。方法:建立血清胆汁酸LC-MS/MS定量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线性范围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利用该检测方法对10例老年人和15例儿童的空腹血清中所有胆汁酸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老年组血清胆汁酸组成特征。结果:该检测体系中,血清中15种胆汁酸和内标在10分钟内完成定量检测,最低检测极限为2~4ng/ml,浓度在3.9~30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对回收率为91.95~108.25%,偏移系数为1.71%~10.83%,日内变异度为0.68%~7.05%,日间变异度为2.04%~11.05%;与儿童组相比,老年组血清中胆汁酸总量、疏水性胆汁酸的含量百分较高。结论:所建立的胆汁酸LC-MS/MS检测方法稳定可靠,能满足临床定量检测要求;老年人体内血清胆汁酸谱可能促进胆石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基于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检测胆汁酸谱的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并建立适合于南京地区孕妇的15种胆汁酸亚型参考区间。方法采用LC-MS/MS技术检测孕中期孕妇血清15种胆汁酸亚型,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62-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标准,从定量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等几个方面进行性能评估;根据CLSI EP28-A3c推荐的方法和程序建立南京地区孕妇孕中期15种胆汁酸亚型的参考区间,用小样本验证法对新建立的20例样本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LC-MS/MS技术可同时检测孕妇血清中15种胆汁酸亚组分,最低定量限为标准曲线最低浓度点(S1)浓度,最低检出限为1/4 S1;线性:各种亚型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准确度:各种亚型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均为80%~120%,偏倚15%;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5%;携带污染率:小于最低定量限的25%;孕中期孕妇参考区间:以石胆酸为例,新的参考区间为0.07~13.46 ng/mL,95%的验证结果落于新的参考区间内。结论 LC-MC/MS技术可以精准、快速地检测胆汁酸谱15种亚型,评估结果符合各项性能验证要求;新建立的胆汁酸谱15种亚型的参考区间适合于南京地区孕中期孕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方法检测血清中胆汁酸表达的方法,并初步探讨胆汁酸亚型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处理血清标本,经UPLCHSS T3色谱柱梯度洗脱后,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对血清中的胆汁酸组分进行质谱检测,并根据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指导原则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线性范围、灵敏度、不精密度和相对回收率进行性能验证.利用UPLC-MS/MS方法检测10例单纯性肥胖者和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PLC-MS/MS方法可同时检测人血清中14种胆汁酸亚组分,在10~20 000 n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良好.其对不同亚组分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2~7.90 nmol/L,最低定量限(LOQ)为0.07~44.20 nmol/L;其日内不精密度为0.35%~12.41%;日间不精密度为1.11% ~13.04%;相对回收率为89.8%~114.6%.初步临床应用显示,单纯性肥胖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胆汁酸谱色谱图有一定差异,单纯性肥胖者血清中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浓度分别为0.49(0.45 ~1.90)、1.44(0.84~3.72) μmol/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98(0.53~3.06)、1.99(0.67 ~2.88) μmol/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58、-0.801,P均>0.05).结论 建立的UPLC-MS/MS方法可有效分离并定量检测血清中各种胆汁酸亚型,其线性范围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临床标本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6.
韩建华  苏薇  文艳  崔巍  邱玲 《检验医学》2012,(10):795-798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者血清胆汁酸谱的特征,为阐明胆汁酸引发的能量代谢相关机制和探寻新的肥胖生物治疗靶点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方法检测体检人群中10名表观正常对照者、10例超重者和10例单纯性肥胖者血清胆汁酸谱的特征。结果表观正常对照组、超重组和单纯性肥胖组血清中14种胆汁酸亚组分均有表达,其中的石胆酸(LCA)、牛磺胆酸(TCA)、牛磺石胆酸(TLCA)和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的表达水平最低;14种胆汁酸亚组分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肥胖组的胆汁酸谱中以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和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增高为主;超重组及单纯性肥胖组血清游离型胆汁酸(FBA)和结合胆汁酸(CBA)水平稍低于表观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者血清胆汁酸谱中以GCDCA和TCDCA增高为主,但各种胆汁酸亚组分的表达水平与表观正常者相同。  相似文献   

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一种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方法。LC-MS/MS结合了色谱和质谱二者的优点,使样本的分离、定性和定量成为连续的过程。该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检测范围广等优点。LC-MS/MS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激素水平检测、药物分析及微生物鉴定等各个方面。现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Hcy)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一种简单的蛋白沉淀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前处理,然后采用LC-MS/MS定量检测总Hcy,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C62-A文件和C50-A文件对建立的候选参考方法进行线性、检测限与定量限、基质效应、精密度、正确度等基本分析性能验证。结果 LC-MS/MS检测总Hcy的线性范围为0.5~200.0μmol/L。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0.31 nmol/g、0.06 nmol/g。3种不同比例(1∶1、80∶20、20∶80)的血清与溶液混合物的相对基质效应分别为1.94%、1.91%、1.78%。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和1%。3种浓度(30.58、49.21、65.42 nmol/g)的加标样本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8%、100.2%、100.8%。测定NIST SRM 1950标准物质的结果偏移1%。样本处理后分别在室温[(23±2)℃]和自动进样器(温度为10℃)中放置24 h,检测结果均非常稳定。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LC-MS/MS技术的血清总Hcy候选参考测量程序。该参考测量程序准确度高、精密度好,能够用于常规临床检验方法的量值溯源,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石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胆汁酸谱差异,分析其对胆石病的辅助诊断价值及可能的成石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胆石病患者(n=33)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n=51)共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同时检测胆石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水平,并对检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多个变量的分析,从而建立胆石病的临床诊断模型,筛选出合适的胆汁酸生物标志物,并对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统计学意义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出胆石病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2组甘氨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牛磺熊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牛磺石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酸代谢轮廓对临床诊断胆石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望用于胆石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与循环酶法测定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3例患者的血清样本,用LC-MS/MS法和循环酶法分别测定相同样本的HCY浓度,并评价2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LC-MS/MS法与循环酶法对HCY浓度测定的结果分别为(19.11±15.69)μmol/L和(16.95±14.4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2种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LC-MS/MS法=1.074X循环酶法+0.892,相关系数(R)=0.987,相关性较好。结论 LC-MS/MS法与循环酶法测定血清中HCY浓度的相关性较好,LC-MS/MS法适用于临床对HCY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的血清万古霉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LC-MS/MS), 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估。方法方法学评价类研究。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且接受万古霉素静脉给药治疗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血清样本, 其中男142例, 女79例, 年龄(59.31±15.32)岁, 检测其谷浓度。收集体检中心30名体检结果均正常的表观健康人剩余血清样本作为空白基质用于方法学评价, 其中男 15 名, 女 15 名, 年龄(35.65±9.86)岁。使用AB Sciex Triple Quad 4500 MD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 采用Phenyl-Hexyl色谱柱进行分离, 柱温40 ℃, 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 以万古霉素-[d12]三氟乙酸盐作为内标(IS), 建立定量方法, 并对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线性、回收率、精密度、基质效应、残留进行性能验证。结果万古霉素的检出限是0.2 mg/L, 最低定量限是0.5 mg/L, 在浓度1~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4), 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清中万古霉素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并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比较方法学性能。方法血清样品经过甲醇沉淀蛋白质,采用安捷伦Poroshell 120EC C18色谱柱(2.1 mm×50 mm,2.7μm)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0.1%甲酸),流速为0.5 m L/min,内标采用去甲万古霉素,质谱采用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用该方法定量检测112例临床服用万古霉素患者血清万古霉素含量,并与临床常用的CMIA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万古霉素在1~1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 4);方法日内日间精密度、准确度均满足药物定量检测要求,且无基质效应和残留效应。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显示,LC-MS/MS测定结果与CMIA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者线性相关性良好,Y=1.06X-0.37(r=0.986)。结论 LC-MS/MS法性能较好,价格优廉,与CMI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检测在准确度、精密度上优势明显,可用于临床检测万古霉素的血清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与免疫学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多组分检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临床检验领域重要的新技术之一。目前LC-MS/MS主要在激素检测、新生儿筛查、治疗药物监测、维生素D代谢物检测、蛋白质与多肽定量等项目应用比较成熟。虽然LC-MS/MS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在临床检验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但也存在自动化及标准化程度低、仪器操作复杂等不足。自动化、标准化、蛋白质定量、高分辨质谱等将是今后LC-MS/MS在临检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检测血浆3-甲氧酪胺(3-MT)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方法对LC-MS/MS的分离条件(色谱柱、柱温、p H值)进行优化,建立检测血浆3-MT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最低检测下限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以同位素氘代作为内标,采用BEH HILIC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100 mmol/L甲酸铵缓冲液(p H值为3)和纯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35℃。LC-MS/MS检测3-MT的线性范围为5~1 000 pg/mL,定量检出限为5 pg/mL,天间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6%和7%,回收率为97.1%~109.3%。由于3-MT在室温中稳定性较差,因此需冰浴送检。结论建立了检测3-MT的LC-MS/MS方法,能够灵敏、准确地检测血浆3-MT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地测定血清中5-羟色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方法(LC-MS/MS)。方法采用同位素内标稀释法,直接沉淀蛋白,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4.6 mm×50 mm,3.5μm),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正离子模式,选择5-HT的特征离子对177.1/160.0,内标d4-5-HT的特征离子对181.1/164.0。结果 5-HT在10~2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定量下限为10 ng/ml,提取回收率8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5%。结论本LC-MS/MS技术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人血清样品中5-HT的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各种胆汁酸分析对肝胆疾病的诊断意义,作者用高效液相层析和酶测定法,对8例正常人和76例肝胆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清总胆汁酸(TBA)和各种胆汁酸的测定。正常人和各种病例组的血清胆汁酸分析的特征如下。正常人(8例)的血清中各种胆汁酸浓度(μmol/l)是,①游离型:熊脱氧胆酸(UDCA)0.07±0.04,胆酸(CA)0.14±0.05,鹅脱氧胆酸(CDCA)0.42±0.16,脱氧胆酸(DCA)0.30±0.05,石胆酸(LCA)检不出;②结合型中的(a)甘氨酸结合型(G):甘氨胆酸(GCA)0.16±0.07,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0.47±0.05,甘氨脱氧胆酸(GDCA)0.46±0.26,甘氨石胆酸(GLCA)检不出;(b)牛磺酸结合型(T):牛磺胆酸(TCA)0.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种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的血清17α-羟孕酮(17α-OHP)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2019年12月,取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员工体检留存的血清标本,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液(体积比3∶2)提取加入同位素内标的血清样本,C18反向色谱柱分离,正离子电喷雾质谱仪检测,参照美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在载脂蛋白E(apo E)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将5份混合人血清样品冷链运送到76家实验室,用免疫比浊法(ITA)进行单次检测。以同位素标记精氨酸的肽段为内标,对标本进行变性、烷基化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液相色谱部分采用SB-C18色谱柱分离,质谱部分采用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定量。JMP13.0软件分析不同方法分组所对应的相对偏倚。结果对于所有样品,ITA检测apo E的方法组内不精密度在1.7%至20.4%之间。总不精密度在8%左右(s B~s E样品)。5个样品相对偏倚的均值分别是(按照样品浓度由低到高排列):-34.2%、-9.4%、-9.8%、-2.7%和-2.1%。高浓度样品比低浓度样品更接近LC-MS/MS检测结果。结论 LC-MS/MS检测apo E可评价免疫法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LC-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索肥胖2型糖尿病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血清胆汁酸谱成份的差异,以期寻找可预测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的早期防治靶点。方法 收集2022年6月1日—2022年8月31日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名新诊断T2DM患者,其中T2DM-OD组(BMI≥28.0 kg/m2)15例,T2DM-DM组(18.5≤BMI≤24.0 kg/m2)1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并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测定39种胆汁酸。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胆汁酸谱差异,并对胆汁酸谱对肥胖T2DM诊断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T2DM-OD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去甲胆酸(NorCA)、牛磺胆酸(TCA)、鹅去氧胆酸-葡萄糖醛酸结合物(CDCA-G)、甘氨胆酸(GCA)、熊去氧胆酸(UDCA)显著高于T2DM-DM组,T2DM-OD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石胆酸(LCA)显著低于T2DM-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建立快速检测血液、尿液中6种蘑菇毒素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际中毒案例。方法 将0.1 mL血液、尿液经蛋白沉淀、氮吹复溶、超声过滤后用ACQUITY UPLC HSS T3液相色谱柱分离,质谱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 该分析方法经过验证,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其定量结果准确可靠,并于9例患者血液和(或)尿液样品中检出目标毒素,血液样品中浓度为1.12~5.63 ng/mL,尿液样品中浓度为1.01~9.27 ng/mL,检出物多为γ-鹅膏毒肽(γ-AMA)。新鲜蘑菇样品中检出目标物浓度为1.48~41.54 ng/mg,两份新苦粉孢牛肝菌样品中均检出羧基二羟基鬼笔毒肽(PCD)16.51~41.54 ng/mg。结论 本研究中建立的LC-MS/MS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同时检测多种蘑菇毒素类化合物,可为临床毒蕈中毒快速诊断提供策略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