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塞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的MRI、DWI和ADC图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超急性期7例,急性期24例,亚急性期41例。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均表现为低信号。DWI和ADC图较常规MRI序列显示梗死灶有明显优势。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能对急性脑梗塞死作出诊断,尤其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58例,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脑梗死15例,亚急性期闹脑梗死3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和弥散成像检查,比较两者对病灶检出率和临床关系。结果1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清晰显示,而在常规MRI上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晰。15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及常规MRI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上显示无特异性,常规MRI均能明确显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灶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1日—2017年2月1日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共60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超急性脑梗死和急性脑梗死图像信号的表现情况、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结果以及急性、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对弥散系数等。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信号均为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死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高达100%,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和T1WI、T2WI及FLAIR序列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患侧弥散系数、健侧弥散系数以及相对弥散系数低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表现(均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判断预后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成像(T2WI、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7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包括超急性期23例,急性期49例。全部患者行脑常规MRI、FLAIR、DWI和3D-TOF-MRA检查。结果:2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DWI、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39.1%和78.2%;49例急性期脑梗死的DWI、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83.7%、91.8%和80.0%。DWI扫描发现脑梗死发病<6小时、6~24小时、24~72小时病灶ADC值分别为0.34±0.03、0.41±0.03、0.45±0.04,与对侧正常脑组织AD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方面,DWI优于常规MRI、FLAIR和3D-TOF-MRA;FLAIR优于常规MRI,对皮层和脑室旁病灶显示更佳;FLAIR、DWI联合MRA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脑梗死诊断、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SE-EPI)成像序列对98例脑梗死患者共进行117例次DWI及常规MRI检查.其中超急性12次,急性期43次,亚急性期29次,稳定期10次,慢性期23次,测量各期病灶平均ADC值及平均相对ADC(rADC)值,并分别测量梗死灶中心至病灶边缘的ADC值及rADC值.结果 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超急性、急性期rADC最低,随时间延长rADC由低到高,于8~14 d出现假性正常化,于慢性期高于正常水平,rADC与时间有关[(174±3.47)%vs(58±6.75)%,t=2.03,P<0.05].超急性、急性期病灶中心rADC最低,从中心往外逐渐升高呈梯度征;亚急性期脑梗死ADC值、rADC值呈现与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相反的"梯度征",即病灶中心区ADC值和rADC值最高,从中心往外逐渐降低.结论 脑梗死病灶ADC值具有特征性的演变规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对脑梗死分期诊断,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WI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超急性期13例病灶DWI全部显示为明显高信号,T2WI和T2Flair信号强度无明显异常改变;急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病灶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T2WI和T2Flair上也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检出率为100%;亚急性期7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较急性期信号下降,T2WI和T2Flair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D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7.
马艳  罗媛  冯亚琴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212-1213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及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对诊断急性期脑梗死(HCI)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脑梗死的20例患者使用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DWI诊断HCI16例,DWI阴性4例;常规MRI扫描8例符合脑梗死诊断,12例不符合,最终临床诊断为HCI16例。HCI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明显。结论DWI有助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HCI者,应加作DWI检查,结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可有效消除伪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对急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检查异常信号反馈面积大小将其分为大面积梗死组(40例)与小面积梗死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联合ASL检查,比较两组病灶侧MRI相关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脑血流量(rCBF)],并评估MRI-DWI联合ASL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结果 小面积梗死组病灶侧ADC低于大面积梗死组,rCBF高于大面积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1,rCBF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ADC联合rCBF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联合诊断的效能最高。结论 相较于单一诊断,MRI-DWI联合ASL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宜兴市和桥医院收治的81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DWI检查及临床综合诊断,并以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等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磁共振DWI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结果,常规MRI、磁共振DW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及常规MRI、磁共振DWI对急性期、超急性期、亚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结果 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阳性69例,阴性12例;经磁共振DWI检查显示,其中阳性68例,阴性13例,其中67例为真实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常规MRI检查显示,其中阳性67例,阴性14例,其中60例为真实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MRI、磁共振DWI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82.72%(67/81)、83.95%(68/81)]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MRI检查(均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发病时间进行分期。结果:52例急性脑梗死病例中,超急性期10例,DWI显示新发病灶100%,T1-FLAIR未见显示,T2WI、T2-FLAIR像只有2例部分显示病灶。急性期42例,T1-FLAIR、T2WI、T2-FLAIR及DWI像均能100%显示病灶。在急性期DWI像上较T1-FLAIR、T2WI、T2-FLAIR像上病灶显示更清晰、更直观。结论: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的部位及病程方面较常规MRI优越,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敏感性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MRI常规(T1WI,T2WI)程序及DWI程序检查,比较信号强度和病灶大小。结果超早期(≤6h)DWI检出高信号病灶而常规MRI扫描未检出病灶(P〈0.01);急性期(7—72h)DWI病灶检出率100%,常规MRI病灶检出率55.6%(P〈0.05);亚急性期(4~7d)DWI与常规MRI扫描均100%检出病灶(P〉0.05);稳定期(8~15d)DWI病灶检出率74%,常规MRI病灶检出率100%(P〉0.05);慢性期(〉15d)DWI病灶检出率35.7%,常规MRI病灶检出率100%(P〈0.01)。DWI在超早期及急性期可显示T2WI不能显示的病灶。病灶面积在稳定期之前,DWI〉T2WI;稳定期二者相等;稳定期之后,DWI〈T2WI。病灶面积越大,DWI扫描呈高信号的持续时间越长。结论DWI对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显著优于常规MRI,应用DWI可以判断新旧梗死病灶;应用DWI和T2WI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进行分期,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39-740
目的评价在超急性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发病72 h以内、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42例患者,比较患者病灶与对侧相应位置的DTI各项参数的差异,分析DTI用于超急性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42例患者中,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例。病灶区域的FA、ADC、DCavg和EA值与对侧对应区域存在明显差异(P<0.05);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病灶区域FA、ADC和DCavg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DTI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为80.95%,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80.77%;对于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为95.24%,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95.45%。结论在早期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患者中,应用DTI诊断超急性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曾小姣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21-152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脉自旋标记(ASL)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的MRI、DWI以及ASL检查,分别对DWI和ASL上显示的病变面积大小、病变的信号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病灶中心ADC=(0.373±0.081)×10-3mm2/s,健侧相应部位ADC =(0.807±0.073)×10-3 mm2/s,两者相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一时间段的病灶中心ADC值与其健侧相对应部位的ADC值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CASL-PWI低灌注区大于DWI异常信号区的有15例(其中有2例患者无SWI异常信号),小于DWI异常信号区的有10例,面积相同的有1例.结论 采用ASL检查时无需对患者进行对比剂的注射,操作简易,但其对部分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检出率存在偏差,配合DWI可准确地诊断急性期脑梗死,DWI和ASL的结合使用在早期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于脑出血以及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以脑出血为诊断结果(患者37例,共50个病灶)以及脑梗死为诊断结果(患者83例,共107个病灶)且均接受DWI以及SWI序列检查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不同序列对两种疾病的检出率及不同组别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相位值(PV)。结果:在常规序列扫描下两种疾病检出率相比,无差异性(P>0.05)。在DWI序列检查下脑梗死病灶检出率高于脑出血,而SWI序列检查下脑出血病灶检出率高于脑梗死(P<0.05)。相较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病灶周围ADC值较低,PV数值、病灶中心ADC值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以及脑梗死的诊断中,以DWI及SWI序列检查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且对两种疾病的检出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及单纯MRI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及单纯MRI扫描的诊断结果及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目和病灶位置等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3例,检出率为94.64%(53/56),单纯MRI成像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37例,检出率为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82例,单纯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54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检出的梗死灶更多。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梗死病灶。该方法检查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CT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检查符合率和病灶检出率。结果:72例患者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显示均为腔隙性脑梗死,经CT检查显示65例腔隙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的检查符合率为100.00%,高于CT检查的90.28%(P<0.05)。72例患者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显示病灶直径≤5mm有394个,病灶直径>5mm有131个;经CT检查显示病灶直径≤5mm有353个,病灶直径>5mm有116个,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CT检查虽然病灶检出率相近,但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检查符合率更高,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和CT检查,评估MRI和CT诊断ACI的价值。结果 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h~24 h、24 h~72 h的患者MRI检出率高于CT(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 72 h的患者,MRI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h~24 h、> 72 h的患者梗死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低于对侧脑组织(P<0.05)。结论 MRI在ACI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DC值可为判断脑梗死病灶部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早期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MRI及DWI资料,回顾性分析MRI早期表现,比较病灶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差异。结果小儿病毒性脑炎均为多发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区,多累及颞叶、额叶和顶叶等,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异常信号。常规MRI序列和DWI显示病灶18例,Flair和DWI显示病灶8例,仅DWI显示病灶3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稍高或高信号。29例的DWI均发现病灶;ADC呈稍低信号,患侧ADC均值较对侧正常脑组织低。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早期表现有一定特征,DWI能早期发现病灶,对小儿病毒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2~24h内急性脑梗塞病人26例,先行CT平扫.后行常规MR成像及DWI检查,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急性期(2~6h)脑梗塞6例,CT检查阴性,其在SE-T2WI及FLAIRT2WI序列上均未见明显显示,而DWI均显示了不同程度高信号;急性期(6~24h)脑梗塞20例,只有6例CT提示有较明确新鲜病灶.DWI对急性期脑梗塞的显示优于常规MR序列.结论: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平扫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中老年宫颈癌诊断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术前接受MRI常规平扫和DW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平扫、常规平扫联合DWI对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RI平扫显示病灶呈类圆形(72例)或不规则形状(30例),病灶最小0.8 cm×1.1 cm,最大6.2 cm×7.4 cm。T1WI呈等信号(87例)或稍低信号(15例),T2WI均呈高信号。DWI高b值图像显示为弥漫性高信号改变,ADC图呈明显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强化,且强化均匀。宫颈癌组织实性部分ADC值和eADC值分别为(0.89±0.23)×10^(-3)mm^(2)/s、(0.33±0.06);残存正常宫颈组织ADC值和eADC值分别为(1.59±0.19)×10^(-3)mm^(2)/s、(0.19±0.02)。宫颈癌组织的ADC值明显低于残存正常宫颈组织,eADC值明显高于残存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98、22.356,均P<0.05)。平扫联合DWI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准确率(93.14)高于MRI平扫(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5,P<0.05)。与MRI平扫相比,平扫联合DWI对Ⅰb期、Ⅱa期、Ⅱb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ADC、e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随着分期的升高而降低,eADC随着分期的升高而升高。结论MRI常规平扫联合DWI可有效提高对中老年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指导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