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畅  王柳燕 《妇幼护理》2022,2(8):1844-1847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 64 例作 为研究对象。信封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2 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 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呼吸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血气指标 pH 值、PaO2、PaCO2比较均 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7d 后,两组 PaO2 显著高于干预前,PaCO2 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 pH 值、PaO2 显 著高于对照组,PaCO2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功能指标 RR、HR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7d 后,两组 RR、HR 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并且观察组 RR、HR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再 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肝肺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 理,能改善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麻疹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在无麻疹疫苗的年代,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婴幼儿发病率已降低,年长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者多于婴幼儿。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热、皮疹,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我国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已近50年[1],麻疹的流行已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周杨 《妇幼护理》2024,4(4):890-892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价值。方法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 吸衰竭患儿 58 例,通过随机数字分组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29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 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 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疾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问:当调节血流动力监测系统零点时,如何确定正确的参考点?静脉轴线提供了大致标明左右心房和肺动脉解剖水平的外周参考点。将位于肺动脉内的导管顶端调节为血流动力监测系统的零点保证了使用导管获得血流动力值的准确性。当血流动力监测系统与静脉轴水平接近时,气液交界面(零点阀门)而不是转换器接近零点。最新的CT研究证实,当患者仰卧位时,静脉轴线在第四肋间、胸腔前后之间中点,大致位于左心房水平。问:当监测肺动脉压力时,患者置于什么体位才能保证准确性?各种角度仰卧位均可使用,且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如果血流动力监测系统已很好地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呼吸道正压通气( 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经鼻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气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 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提高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儿并发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卓效芳 《天津护理》2016,24(6):512-514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护理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影响。方法:将6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行医护一体化护理;观察并记录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气血指标,及行机械通气前及机械撤机时的血气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气促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aO2、PO2及PCO2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NCPAP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心电监护、止咳祛痰、解痉平喘、补液以及抗感染等会,并辅以NCPAP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主要指标( pH、PaO2、PaCO2、SaO2)、肺功能要指标(肺活量、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通气流速)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pH、PaO2、SaO2等血气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且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肺活量、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每分钟最大通气量、通气流速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N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可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03—2015-03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面罩给氧,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鼻塞,连接呼吸机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FiO_2、PaO_2、PaCO_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心率、呼吸频率、SPO_2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湿啰音和发绀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组间比较,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无创肺动脉压力(PAP)测定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患者83例,根据PAH的分级诊断标准分组,比较各组机械性通气情况的差异;比较各组治疗前后PAP与各心功能指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PAP值与各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PAP正常组患者机械通气性率(36.84%)低于轻度PAH(51.85%),中度PAH组(77.27%)和重度PAH组(8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正常组机械性通气时间(4.54±1.34)d低于轻度PAH组(6.25±0.96)d,中度PAH组(7.37±1.27)d和重度PAH组(9.39±1.25)d,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PAH组的PAP和LVEF均高于PAP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PAH组的PAP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度PAH组和重度PAH组的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P值与治疗前LVEF呈正相关(r=0.316,P=0.018),与治疗前EA呈负相关(r=-0.297,P=0.027);治疗后PAP值与治疗后LVEF呈正相关(r=0.253,P=0.030)。结论:PAP测定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PAP与部分心功能指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小儿重症肺炎为儿科常见危重症,主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所引起。该病临床首先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类型亦不规则,如弛张热或稽留热等,其他还可表现为食欲缺乏、呕吐、腹泻等。若病情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合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寻更佳的机械通气方法。方法将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对气管插管前和机械通气各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气道平台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点俯卧位通气组的平台压均低于仰卧位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均高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组平均动脉压、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心脏指数在不同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平均动脉压、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较机械通气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策略可以提高机械通气效果,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低,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可为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3.
张坤 《系统医学》2021,(5):186-188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两组,每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呼吸症状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试验...  相似文献   

14.
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脑瘫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合并有癫痫的脑瘫患儿50例均予常规脑电图检查并与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比较.结果: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有痫样放电45例(90%),其中40例为同步痫样放电,癫痫诊断符合率达80%,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33例(66%).结论:24 h动态脑电图可监测到临床癫痫发作时同步脑电图的变化,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和明确诊断,协助判断癫痫的发作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疹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32例麻疹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死亡5例,放弃治疗5例,其余治愈出院。结论: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个性化护理,夯实基础护理,使患儿保持身心愉悦,可提高麻疹合并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樊文君 《妇幼护理》2022,2(20):4698-470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收治的 70例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提供常规护理辅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肺啰音消除、呼吸困难缓解、发绀消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肺活量、通气流速、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以及深吸气量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护理工作专业性以及服务态度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以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V)在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4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IV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NIV前后缺氧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及转归等。结果24例患者使用了机械通气,14例仅采用NIV,气体交换获得持久性改善,避免了气管插管,并最终存活出院。另10例先采用NIV,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NIV使用1h后,PaO2和平均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NIV可用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缺氧,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开展急诊急救的措施。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60例患儿作为常规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60例患儿作为试验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急诊急救措施,试验组应用常规急诊急救措施联合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酸碱值、肺泡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患儿酸碱值、肺泡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心率恢复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儿实施急诊急救时开展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和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按预后将患者分成未愈组和对照组;比较未愈组和对照组血乳酸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未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z)、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0,6,12,24h动脉血乳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乳酸连续监测可用于评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