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血栓通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1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6例用血栓通500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Qd,同时用依帕司他50 mg,口服,Tid;对照组60例单独用依帕司他50mg,口服,Tid,两组疗程均4周,其他治疗基本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血栓通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末梢神经传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06~2017-06期间,选择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乙组,各51例,分别予以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45/51),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46/51),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乙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快于甲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甲钴胺联合依帕司更能有效促进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进行随机分组,得对照组(硫辛酸单药治疗)和观察组(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47.69±5.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CSS评分(6.12±0.76)分,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显,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t=11.09,13.85;P<0.05)。结论:应用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且不良反应风险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依帕司他组、甲钴胺组、依帕司他加甲钴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对照组仅基础治疗,疗程共12周,比较4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4.44%,依帕司他组为76.47%,甲钴胺组为70.59%,对照组为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改善效果最好。结论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联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120例患有2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部分患者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依帕司他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杜娟 《中国保健》2007,15(6):49-50
目的评价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和对照组18例(甲钴胺单药治疗).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神经功能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w后,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观察组给予甲钴胺+依帕司他口服,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间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 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SCV及MCV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肌氨肽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依帕司他联合肌氨肽苷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肌氨肽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依帕司他组,甲钴胺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观察治疗12周后症状的缓解情况及神经电生理的改变。结果依帕司他组有效率为71.67%,甲钴胺组有效率为68.3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与甲钴胺相当,二者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观察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一组单用硫辛酸,另一组采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周后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及神经电生理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5%)优于硫辛酸组(68.9%),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MNCV与SNCV均较前提高,但联合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ub Med、Cochrane、EMbas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的关于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自建库至2016年12月)。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13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包括1 19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依帕司他(A组)/α-硫辛酸(B组);试验组: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从提高正中神经感觉、运动速度的角度看,试验组胜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觉(A组:SMD=1.97,95%CI:0.55~3.39,P0.01;B组:SMD=1.39,95%CI:0.88~1.91,P0.01),运动(A组:SMD=1.76,95%CI:0.52~3.01,P0.01;B组:SMD=1.58;95%CI:0.88~2.28,P0.01)。就提高腓总神经感觉(B组)、运动传导速度而言,试验组亦胜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觉(B组:SMD=1.15,95%CI:0.79~1.52,P0.01),运动(A组:SMD=2.07,95%CI:0.66~3.48,P0.01;B组:SMD=1.18,95%CI:0.88~2.67,P0.01);在提高腓总神经感觉(A组)传导速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SMD=0.61,95%CI:-0.44~1.66,P0.05)。结论与单独用药相比,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3.
王芳 《药物与人》2014,(6):168-168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以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使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疗效。其中30例接受中药参芪麦味地黄汤与胰岛素治疗、甲钴胺和依帕司他治疗,记为治疗组;另外30例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甲钴胺以及依帕司他治疗,记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显效12例(40.00%)。无效1例(3.33%)。对照组显效10例(33.33%),无效7例(23.33%),无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8〉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参芪麦味地黄汤与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疗效显著,对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1月—2015年3月将89例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治疗,100 mg/次,2次/d,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指标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趾臂指数(toe branchial index,TBI)以及踝臂指数(ankle branchial index,ABI)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V、TBI和ABI[(40.57±9.53)m/s、(0.67±0.14)、(1.08±0.23)]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4.64±8.78)m/s、(0.46±0.11)、(0.84±0.18)],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洛他唑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相关指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WH01999年诊断标准,2011年1-1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疗程均为8周。测定2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依帕司他可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腺苷钴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内分泌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病人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使用腺苷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使用依帕司他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腺苷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依帕司他组(P〈0.01)。结论腺苷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2月—2012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aB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aBi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可有效改善血液传输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15例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100 mg/次,2次/d,口服.治疗16周后评定2组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小板参数,足背动脉搏动、踝肱动脉指数、足背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9.2%)高于对照组(25.0%)(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踝肱动脉指数较增高,足背血流速度增快,足背动脉动脉搏动强度增加(P<0.05).结论 西洛他唑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解放军210医院治疗的伴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浆尿素(BUN)和肌酐(Scr)、血脂以及血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ACR、BUN和Scr、血脂以及血浆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浆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05),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TG低于对照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BUN和Scr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比单独应用坎地沙坦酯分散片能更明显地减轻炎症、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尿白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20.
赖敏 《时尚育儿》2015,(10):78-79
目的 探究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3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为70.0%,说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依帕司他用于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患者病情恢复快,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