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均术前超声检杳按超声征像将肿块分为毛刺组、周边强回声晕组、后方回声衰减组及微力钙化组,且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分析超声与象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 ER、PR的表达在毛刺组、周边强回声晕组、后方同声衰减组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ER、PR的表达在肿块大于2 cm组低于小于2 cr组,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而c-erbB2的表达则正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及预后,指导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C-erbB-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征象和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C-erbB-2)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的主要超声表现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的E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在207例IDC中,ER阳性率为57.97%(120/207),超声显示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者肿块ER阳性率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者(P<0.05);② C-erbB-2过表达率为29.95%(62/207),有微钙化征象者肿块C-erbB-2过表达率高于无微钙化征象者(P<0.05).结论 IDC的主要超声征象中的边缘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ER的表达水平;微钙化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块C-erbB-2的过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表达情况。结果 :6 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阳性表达在乳腺癌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R、PR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决定预后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超声检查,是乳腺癌常用的检查方式。乳腺组织的生长和细胞的增殖均受雌激素、孕激素的调控,而当其发生癌变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在浸润性导管癌中临床意义更大~([1])。然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ER、PR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研究报道尚少。本研究回顾分析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89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资料及分子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ER、PR、CerB-2、Ki-67蛋白在ID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4%(120/189)、52.9%(100/189)、45.5%(86/189)、65.6%(124/189)。IDC超声表现为肿块边缘有毛刺征患者的ER、PR阳性率高于无毛刺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 vs. 56.2%,60.0% vs. 44.9%,P<0.05),有微钙化患者的CerB-2、Ki-67阳性率高于无钙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 vs. 38.8%,73.2% vs. 59.2%,P<0.05),血流信号丰富患者的CerB-2、Ki-67阳性率高于乏血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2% vs. 35.8%,72.1% vs. 56.4%,P<0.05),有腋窝可疑淋巴结患者的CerB-2阳性率高于无可疑淋巴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3% vs. 34.8%,P<0.05)。 结论IDC的超声特征与ER、PR、CerB-2、Ki-67的表达有相关性,超声检查可为乳腺癌的术前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增殖指数Ki-67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探索超声技术能否为IDC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集的79例IDC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肿块大小、形态、边缘、钙化、淋巴结转移及血流信号等),以及ER、PR、Ki-67的阳性率情况,分析ID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ER、PR及Ki-67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ID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ER阳性47例(59.5%,47/79)、ER阴性32例(40.5%,32/79);PR阳性46例(58.2%,46/79)、PR阴性33例(41.8%,33/79);Ki-67阳性55例(69.6%,55/79)、Ki-67阴性24例(30.4%,24/79)。IDC超声表现为边缘毛刺征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与ER、PR阳性率增高有关(P0.05);肿块内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呈富血供及发生淋巴结转移与Ki-67阳性率增高有关(P0.05);而瘤体大小、形态与ER、PR、Ki-67不相关(P0.05)。结论:IDC超声声像图特征与ER、PR、Ki-67阳性率相关,超声技术可便捷地为IDC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征象,并与术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5.2%(53/96),具有毛刺征(蟹足征)、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声衰减征象之一者,肿块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P<0.01);无微钙化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比微钙化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二维超声征象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声像图特征与原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62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S-P法)法检测c-erbB-2、ER及PR表达情况。将其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因子(c-erbB-2、ER、PR)进行比较。结果 ER(+)50.0%(31/62),PR(+)71.0%(44/62),c-erbB-2(+)54.8%(34/62)。21例ER和PR双阳性表达中c-erbB-2阳性12例,ER和PR双阳性与c-erbB-2阳性之间呈负相关(r=-0.416,P=0.012)。声像图表现为PSV≥25 cm/s、Ⅱ~Ⅲ级血流、腋窝淋巴结破坏、乳腺间质纤维结构模糊中断及多灶性者,其癌细胞ER、PR阳性率低于对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癌细胞c-erbB-2阳性率均分别高于对应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C部分声像图征象与c-erbB-2、ER及PR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划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有关其治疗及预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已成为判断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但并不完善。目前研究发现雌激素调节蛋白(presenilin2,pS2)对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激素依赖性及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ER、PR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详细分析56例患者超声征象,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病灶直径2cm组和≧2cm组患者之间的病理组织学分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流分级0-Ⅰ级组和Ⅱ-Ⅲ级组患者之间的病理组织学分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声征象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存在较显著的关联,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将超声征象作为病理组织学分级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乳腺超声声像图,总结其临床特征。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27例为团块型,20例患者为结节型,1例为囊实型;26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其中18例为圆形,8例为卵圆形。伴有钙化及丰富的血流信号为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内部回声:低回声47例,等回声1例;钙化表现:37例出现钙化,11例无钙化征象;后方伴回声衰减19例,不变11例;20例有淋巴结转移;40例肿块内有血流信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超声可以成为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有效影像学方法,能够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对临床医师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毛刺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L/T(纵横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根据免疫组化ER检测结果将73例IDC分为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IDC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结果73例IDC术前超声检出肿瘤伴毛刺征及钙化42例(57.5%);周边高回声晕43例(58.9%);肿瘤后方回声衰减26例(35.6%);L/T≥130例(41.1%),伴腋下肿大淋巴结37例(50.7%)。免疫组化ER阳性表达40例(54.8%),余33例(45.2%)为阴性表达。ER阳性组毛刺(蟹足)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的检出率均高于ER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R阳性组微钙化、肿瘤L/T≥1及腋下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与ER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超声检出37例腋下淋巴结转移,漏诊1例(1/38)腋下淋巴结转移,为ER阳性病例。结论IDC声像图特征与ER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ER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MC)和普通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R、PR、C-erbB-2、P53、Ki-67表达的差异,认识乳腺黏液癌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科常规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P53、Ki-67的MC病例20例和IDC-NOS病例60例。分析不同组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以及免疫组化指标表达情况。结果 (1)MC在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方面均明显不同于IDC-NOS,前者肿块较小,淋巴结转移率低,临床分期多为早期;(2)MC中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IDC-NOS,C-erbB-2、P53和Ki-67阳性率显著低于IDC-NOS。结论 MC是一种低度恶性、低侵袭性的肿瘤,其激素水平较高,增殖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多种免疫组化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原发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24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留存有标准的超声声像图,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声像图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HER-2)、P53、细胞核增殖因子Ki-67、DNA拓扑异构酶IIa(TOPIIa)、细胞角蛋白CK5/6免疫组化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并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ER的阳性表达与肿块形状、肿块边缘、后方回声、高回声晕、血供丰富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5);PR的阳性表达与肿块边缘、高回声晕、直径 > 2 cm存在相关性;HER-2的阳性表达与内部微钙化、纵横比 > 1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5);Ki-67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后方回声减低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5);P53的阳性表达与内部钙化、淋巴结转移、肿块形状、高回声晕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5);CK5/6的阳性表达与内部微钙化和高回声晕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5);TOPIIa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后方回声、肿块直径 > 2 cm存在相关性(P < 0.05),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并以ROC曲线检验方程效能。 结论  不同免疫组化表达的浸润性导管癌的征象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超声征象可为乳腺癌的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认识,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搜集我院2005—01~2007—06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共35例,均为女性,年龄29~82岁,平均5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触及肿块,少数以乳腺隐痛就诊,部分伴有乳头淡黄色溢液,或乳头血性溢液。所有病例均采用意大利GIOTTO公司生产的铝靶X线乳腺机,行双侧乳腺轴位和中侧斜45^。位摄片。  相似文献   

16.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在乳腺癌当中,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对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病理证实的IDC二维图像特征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结果56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34例,周边高回声晕30例,内部微钙化36例,后方回声衰减35例;能量多普勒显示无血流1例,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55例,穿入型、分支状、不规则型血流分别为37例、34例、24例.45例肿块内部血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Ps≥17 cm/s,RI≥0.7).21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DC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可成为诊断IDC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P53表达水平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浸润性导管癌220例,观察其钼靶X线影像特征及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肿瘤细胞的ER、PR、Her-2、Ki-67、P53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现为肿块者162例(73.6%),肿块中出现毛刺征者95例(58.6%),有钙化者98例(44.5%),局限性密度增高者32例(14.5%),腺体结构扭曲者26例(11.8%)。乳腺癌钙化与Her-2阳性表达明显正相关(r=0.241,P0.001);乳腺癌毛刺征与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Ki-67、P53阳性表达间呈负相关性(P0.05);乳腺癌伴发皮肤增厚及皮肤、乳头凹陷者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P53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乳腺癌的X线影像表现可以一定程度上预估ER、PR、Her-2、Ki-67、P53的表达水平,从而可以前瞻性地评估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更好地为临床治疗及病情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催乳素(PRL)、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粘附分子(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ER、PRL、HER-2、VEGF和E-cadherin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ER、PRL、HER-2、VEGF和E-cadherin在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2%、58.18%、38.18%、36.36%和30.90%;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21例(38.1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ER、PRL、HER-2、VEGF、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71.42%、42.86%、66.67%和45.00%.其中VEGF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8,P<0.05).乳腺癌中HER-2的表达与PRL呈负相关(r=-0.87,P<0.05),ER和PRL呈明显正相关(r=0.55,P<0.05).结论 ER、PRL、HER-2、VEGF、E-cadherin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ER和PR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rbB-2,ER和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55.2%和42.7%.C-erbB-2表达与ER和P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01和P=0.005).C-erbB-2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体积增大、组织学分级增高而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和P=0.0001).结论 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同时检测C-erbB-2,ER和PR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