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补体C3a(complement 3a)及其受体C3aR(complement 3a receptor)在马兜铃酸I肾损伤大鼠体内表达情况,初步探究其在马兜铃酸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按体重完全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低、高剂量(2.25、9.0mg·kg-1)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天,取血清,检测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补体C3、C3a;用HE法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肾脏组织C3aR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肾脏组织C3aR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药AAI组Cr、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而C3a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肾脏有明显病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AAI低、高剂量组大鼠肾脏中C3a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免疫组化分析显示,溶媒对照组肾组织中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见C3aR少量表达,AAI给药后不同剂量组的大鼠肾组织中C3aR主要表达在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且C3aR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病理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多。结论 C3aR在马兜铃酸I致肾损伤大鼠肾脏组织中有表达,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可能引起肾组织的损伤。补体C3a及其受体在马兜铃酸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补体C3a(complement 3a)及其受体C3aR(complement 3a receptor)在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I,AAI)肾损伤大鼠体内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其在马兜铃酸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按体质量完全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AAI低、高剂量(2.25,9.00 mg·kg~(-1))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 d,取血清,检测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补体C3、C3a;用HE法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肾脏组织C3aR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肾脏组织C3aR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AAI低、高剂量组Cr、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C3a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AAI低、高剂量组肾脏有明显病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溶媒对照组比较,AAI低、高剂量组大鼠肾脏中C3a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分析显示,溶媒对照组肾组织中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见C3aR少量表达,AAI低、高剂量组的大鼠肾组织中C3aR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等,且C3aR表达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P0.01),随病理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多。结论C3aR在AAI致肾损伤大鼠肾脏组织中有表达,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可能引起肾组织的损伤。补体C3a及其受体在马兜铃酸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代谢酶在马兜铃酸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宫丽崑  任进 《中草药》2012,43(2):388-392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的致病因素,已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有关AA肾毒性机制的研究目前已成为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马兜铃酸Ⅰ(AAI)是马兜铃酸的主要毒性成分,氧化和还原是AAI体内快速清除必不可少的代谢过程。参与AAI氧化还原的代谢酶及此代谢过程在AAN中的作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对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AI肾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金合欢素对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紊乱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果糖诱导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金合欢素25、50 mg/kg, 7 w后检测收缩压(SBP)、胰岛素抵抗数指数(HOMA-IR),试剂盒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的含量;ELISA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ATP含量;采用qPCR法测定大鼠腓肠肌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Western Blot法检测UCP 3、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线粒体裂变因子(MFF)、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线粒体途径凋亡指标蛋白(Cytochrome c)、能量代谢相关蛋白AMPK、p-AMPK、PPAR α、PGC-1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SBP、HOMA-IR、体质量以及血清中LDL-C、TG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HDL-C、腓肠肌质量、ATP含量、mtDNA拷贝数显著降低(P<0.01),腓肠肌组织线粒体中UCP 3、MFN2、Cytochrome c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MFF、Dr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腓肠肌组织中AMPK蛋白磷酸化表达、PPAR α、PGC-1α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金合欢素各组能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SBP、HOMA-IR、体质量以及血清中HDL-C、LDL-C、TG的含量;升高腓肠肌质量和ATP含量、mtDNA拷贝数,明显上调UCP 3、MFN2、Cytochrome c蛋白表达,下调MFF、Drp1蛋白表达(P<0.05或P<0.01),促进大鼠腓肠肌线粒体融合并抑制其分裂;上调AMPK蛋白磷酸化、PPAR α、PGC-1α蛋白表达(P<0.01)。结论:金合欢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PPAR α/PGC-1α通路,促进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并抑制其分裂,增强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 acid I,AAI)诱导马兜铃酸肾病可能的病变机制,分析AAI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及其下游相关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AAI高、低剂量(9.0,2.25 mg·kg-1)组,连续给药14 d。用生化试剂盒测定肾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其磷酸化水平和凋亡相关蛋白水平;用TUNEL染色法观察AAI对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AAI组肾组织中MDA明显含量升高(P0.05,P0.001),SOD及CAT活力明显降低(P0.01,P0.001);总p38(t-p38)、磷酸化p38(p-p3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01);总JNK(t-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Caspase-3、Caspase-9、Bax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ax/Bcl-2比值升高(P0.05);肾组织中凋亡小体个数明显增多(P0.01,P0.001)。结论 AAI可能通过激活p38 MAKP通路导致肾脏组织细胞凋亡而产生肾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牡荆苷(Vitexin)对大鼠脓毒症(Sepsis)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再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Sep组)、牡荆苷低剂量组(Vit-L组)、牡荆苷高剂量组(Vit-H组)和高剂量牡荆苷+PGC-1α特异性抑制剂组(Vit-H+SR-18292组),另设置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1次/天,连续3天。ELISA法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qRT-PCR法检测肾组织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Sep组大鼠肾组织损伤严重,血清中Scr、BUN、NGAL、KIM-1含量和肾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肾组织中SOD活性、mtDNA含量以及PGC-1α、NRF-1...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3)
目的:研究山药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醛糖还原酶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方法复制DN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0.1 g/kg)阳性对照组及山药多糖低(0.05 g/kg)、高(0.1 g/kg)剂量组。给药3 w后,检测小鼠血糖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肾脏及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等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糖、Scr、BUN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糖、Scr、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胰腺和肾脏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胰岛体积和数目及肾小球肿胀和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脏AR、p-P38MAPK、p-CR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药多糖低、高剂量组AR、p-CREB蛋白表达及高剂量组p-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山药多糖对DN小鼠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高糖激活的AR/P38MAPK/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在应用马兜铃酸A纯品灌胃致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上,观察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SOD、MDA水平的变化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中药组可增加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SOD、降低MDA的表达,中药和强的松联合处理后较其他组更能明显增加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SOD、降低MDA的表达(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结论: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可以改善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服用以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引起的肾脏疾病—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不断出现,并日益受到关注。随后,国内外学者从临床、动物实验及细胞分子水平等层次对AAN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笔者就10余年来有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BMP-7)对马兜铃酸(Aristolchic acid, A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拮抗作用,以期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寻找治疗新措施。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BMP-7(75 ng/mL、150 ng/mL、300 ng/mL)处理经AA(10 μg/mL)诱导转分化的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然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技术分别检测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BMP-7呈剂量依赖方式逆转AA诱导的HK-2细胞α-SM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论 BMP-7可以通过抑制马兜铃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可能成为AAN的防治潜在新药。  相似文献   

11.
以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脂质堆积细胞模型和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动物模型,探讨泽泻汤(Zexie Decoction)体内外改善NAFLD的药效,以LKB1/AMPK/PGC-1α通路为切入点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MTT结果显示泽泻汤对HepG2细胞活力无影响,泽泻汤剂量依赖性下调PA诱导的肝细胞培养基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降低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小鼠血浆ALT、AST及肝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尼罗红染色观察PA诱导的细胞内脂质沉积,P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蓄积显著增加,体外细胞脂质堆积模型诱导成功,泽泻汤有效改善P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堆积;小鼠肝脏油红染色结果同样表明,泽泻汤剂量依赖性减少HFD小鼠肝脏脂质堆积。线粒体膜电位染色显示泽泻汤能够逆转PA诱导肝细胞损伤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同时泽泻汤激活PGC-1α上调其靶基因ACADS、CPT-1α、CPT-1β、UCP-1、ACSL-1、NRF-1等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泽泻汤可体内外上调LKB1、p-AMPK、p-ACC、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综上所述,泽泻汤能够有效改善NAFLD,其机制可能与调控LKB1/AMPK/PGC-1α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影响,探讨电针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2只、电针组11只、电针+抑制剂组11只和抑制剂组11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6周后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予电针“足三里”“关元”“丰隆”“中脘”,15 min/次;电针+抑制剂组和抑制剂组予FoxO1靶向抑制剂AS1842856灌胃处理;均隔日治疗1次,共8周。检测并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ALB)和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肾脏亚细胞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oxO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SOD活性和FoxO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糖、Scr、BUN、ALB、MDA、ROS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Ⅵ(MⅥ)对脂多糖(LPS)致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LPS诱导的L0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7.5、15、30μmol/L)MⅥ或30μmol/L MⅥ联合4 mmol/L PGC-1α抑制剂SR-18292处理24 h,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Mito-Tracker Green染色法观察细胞线粒体分裂;qRT-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GC-1α、NRF-1、TFAM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L02细胞增殖活性及胞内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上清液中ALT、AST水平及胞内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分裂水平、mtDNA拷贝数及PGC-1α、NRF-1、TFAM的mR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TXNIP/NLRP3)信号通路研究根皮素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自噬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DN小鼠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10 mg/kg组、根皮素200、400 mg/kg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灌胃根皮素10 w后,测定各组小鼠肾脏肥大指数,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肾纤维化改变程度,检测小鼠血糖、体质量、饮水量、尿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取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IL-1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TXNIP、NLRP3、IL-1β、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Beclin-1、LC3-Ⅱ/LC3-Ⅰ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糖、血清BUN、Scr、IL-1、IL-18、TGF-β1、尿β2-MG含量显著升高,肾脏肥大指数显著增加(P<0.01);肾脏DDR1、TXNIP、NLRP3、IL-1β、TGF-β1、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Beclin-1显著上调、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根皮素200、400 mg/kg组和吡格列酮10 mg/kg组小鼠血糖、血清BUN、Scr、IL-1、IL-18、TGF-β1、尿β2-MG含量显著降低,肾脏肥大指数显著降低(P<0.01);肾脏DDR1、TXNIP、NLRP3、IL-1β、TGF-β1、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eclin-1蛋白表达上调、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理形态和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根皮素能提高肾脏自噬水平并抑制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XNIP-NLRP3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探讨丹酚酸B和黄连素的复合物对糖尿病小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经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黄连素组、黄连素组、丹酚酸B组。黄连素、丹酚酸B及其复合物灌胃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Urea)、空腹血糖水平(FBG)的变化,以及各组小鼠肾脏组织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肥大,系膜区增宽增厚等。丹酚酸B、黄连素及其复合物均可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肾脏微结构的改变,其中丹酚酸B和黄连素的复合物效果最为显著。不同药物治疗后,丹酚酸B+黄连素组Scr、Urea水平显着降低(P<0.05);丹酚酸B+黄连素组、黄连素组及丹酚酸B组肾脏组织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均有所上升(P <0.05),其中丹酚酸B+黄连素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 丹酚酸B和黄连素的复合物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肾损伤,该作用与其...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丸引起肾脏的损害已逐步被人们认识。经研究证实,对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成分的中草药对肾脏的损害已有40年的历史,但一直未引起医药学界的广泛重视。马兜铃酸肾病(AAN)的提出,有助于改变人们“中草药无毒副作用”的错误认识。并对医院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健全中药的检验手段,科学地应用祖国传统医药,在研究和应用传统经方时,不要随意更改和替代药物,不能因AAN的提出,就笼统地归罪于中草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渴平合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功能及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消渴平合剂高、中、低剂量组。12周时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变化情况,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消渴平合剂可以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况,与模型组比较,消渴平合剂高、中剂量组24h尿蛋白定量、BUN、Scr、TG含量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与厄贝沙坦组无显著差异(P0.05);消渴平合剂高、中剂量组及厄贝沙坦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较模型组下调(P0.01),消渴平合剂高剂量组与厄贝沙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渴平合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N大鼠肾脏TNF-α和IL-6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肾清2号方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予高脂饲料诱导3周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以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每组各6只。正常组及模型组予去离子水0.1 mL/(10 g·d),阳性药组予缬沙坦13.33 mg/(kg·d),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照糖肾清2号方生药量40.66、20.33、10.17 g/(kg·d)剂量灌胃。各组小鼠每日灌胃1次,连续干预治疗12周后取血清及肾脏。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AMPK-α1、NF-κB P65、TNF-α、IL-6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组织AMPK-α1、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MPK-α1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NF-κB P65、IL-6、TNF-α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中、小剂量组AMPK-α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上调(P0.05,P0.01),NF-κB P65、IL-6、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中药各组AMPK-α1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NF-κB P65、TNF-α、IL-6 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NF-κB P65、IL-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P0.01);中药大、中剂量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糖肾清2号方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α1活性,间接抑制NF-κB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芪丹方对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5 mg·kg-1),芪丹方高、低剂量组(12.34,6.17 g·kg-1),每组10只。采用5/6肾切除法制备CRF大鼠模型。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尿蛋白;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CD68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及血清BUN、Scr、IL-1α、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肾组织CD68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血清Scr、IL-1α、IL-2含量,及肾组织CD68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芪丹方高剂量组的血清BUN显著降低(P0.05)。结论芪丹方能有效改善CRF大鼠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减少肾脏巨噬细胞的浸润,下调IL-1α、IL-2等细胞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酸长期给药对小鼠肾脏毒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毒性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大黄酸低、高剂量组(0.175,0.35 g·kg~(-1)),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给药60 d。给药期间,观察记录小鼠的一般情况;停止给药后检测动物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计算肾脏指数并检测肾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取肾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同性别空白组比较,给药组小鼠BUN和SCr均升高(P0.05,P0.01),大黄酸高剂量组30 d后小鼠体质量下降明显,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P0.01),TNF-α含量增多(P0.05),Caspase-3表达明显上升(P0.05),雄性给药组肾脏指数下降明显(P0.05,P0.01),雄性大黄酸高剂量组GSH-Px含量显著下降(P0.05),TGF-β_1表达增强(P0.05)。肾脏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大黄酸高剂量组可见肾小管管腔中出现蛋白管型,肾小球和肾间质毛细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淋巴细胞小灶性增生,且雄性小鼠病变更严重,大黄酸低剂量组以上表现较高剂量组不明显。结论:大黄酸长期大剂量给药对小鼠肾脏存在一定毒性,在0.35 g·kg~(-1)·d~(-1)剂量下毒性作用明显,且雄性机体毒性更加明显。其潜在毒性机制可能为引起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失衡,诱发过度氧化,触发炎症反应,激活Caspase-3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