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ICU)心肺复苏老年患者治疗中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肺复苏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予以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穿刺探查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心肺复苏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能够获得比常规穿刺置管更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与Seldinger穿刺法中心静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某院危重症患者109例,按置管方案不同分床旁组55例、Seldinger组54例。床旁组予以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Seldinger组予以Seldinger穿刺法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出血量、穿刺用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BPS评分)。结果床旁组BPS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Selding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组穿刺用时较Seldinger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组并发症发生率(25.45%)高于Seldinger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能缩短穿刺用时,但需加强疼痛及并发症管理,确保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08-01-2014-01在我院治疗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500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245例和对照组(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置管)2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尝试进针次数和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对化疗患者静脉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传统PICC置管术,观察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比较两种置管方案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的疼痛发生情况、两组置管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方案的适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穿刺位点出血、导管移位、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方案肘上/下的适用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对化疗患者静脉置管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一次穿刺及置管的成功率更高,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并真空负压引流对胸腔积液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胸腔积液患者156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78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引流有效率及平均引流时间等。 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6%(χ2=6.84,P=0.01);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6.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χ2=4.85,P=0.03)。观察组的引流总有效率为84.42%,高于对照组的69.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3)。观察组平均引流时间为(3.40±1.1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1.1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 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入并真空负压引流应用于胸腔积液治疗,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引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法和超声引导法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差异。方法选取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穿刺组(引导组76例)和超声定位组(定位组92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和血液透析平均血流速的差异。结果与引导组相比,定位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血流速(P<0.05),两组中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透析平均血流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相比,超声定位法置管时间更短;超声定位法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透析血流速。  相似文献   

7.
王珉 《上海护理》2012,12(6):24-26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MST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和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特殊体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0例特殊体质患者分为超声组(彩超实时引导下穿刺)和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各1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管时间。结果: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和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超声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彩超实时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可无条件的用于特殊体质的患者中,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穿刺风险,缩短穿刺时间,延长留置导管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与传统触摸法在ICU老年危重患者足背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接受救治的72例老年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均≥65岁,均选择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并进行动脉压力监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法穿刺置管,实验组在ICU床旁超声仪引导全程可视下穿刺并留置套管针。比较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动脉压监测准确率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6. 11%,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 00%,动脉压监测准确率为100. 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3. 89%、80. 56%、83. 33%,穿刺置管平均时间为(1. 09±0. 33) min,短于对照组的(1. 31±0. 38)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 56%,低于对照组的2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穿刺置管能显著提高ICU老年危重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动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减少血肿和瘀斑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静脉置管中心12 379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 156例病人采用B超引导下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4 223例病人由主治医生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病人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以及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调查观察组医护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vs87.52%,P0.05);观察组置管平均穿刺次数(1.0次±0.2次)少于对照组(3.0次±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5.0min±2.5min)短于对照组(17.3min±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更换穿刺位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20%vs 15.01%,P0.05);观察组置管的血肿形成和误穿动脉等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患非常满意占95%,满意占5%。[结论]专科护士独立完成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危重患者(休克及心跳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复苏药,对照组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分析两组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效果比较: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各自优缺点,寻求最佳置管途径。按年限和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鞘内的超声穿刺针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7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2G套管针穿刺置管,比较2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儿置管依从性方面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中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大于塞丁格包内配置的穿刺针,且患儿置管依从性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取材方便,临床运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各自优缺点,寻求最佳置管途径。按年限和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鞘内的超声穿刺针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7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2G套管针穿刺置管,比较2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儿置管依从性方面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中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大于塞丁格包内配置的穿刺针,且患儿置管依从性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取材方便,临床运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成效。方法将6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血肿发生例数、子宫次全切例数、术中出血、输血补液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穿刺中失血量、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子宫全切术操作时间及穿刺中失血量及补液量比较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明显优于传统深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营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9年2月拟实施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需中心静脉营养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采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结果包括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置管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管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83例(92.2%),两次(以上)成功7例(7.8%),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72例(80.0%),两次(以上)成功10例(11.1%),穿刺失败8例,总成功率91.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组穿刺时间为(4.8±2.2)min,短于对照组(12.3±3.3)min(P<0.05)。超声组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1例(P<0.01)。超声组导管平均留管时间为(30.8±8.5)d,明显长于对照组(23.6±11.8)d(P<0.01)。结论: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缩短穿刺时间,留置导管时间长。对于穿刺困难患者,严格的护理程序是减少或避免中心静脉置管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营养中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且安全、可靠,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临终关怀患者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和盲穿PICC置管的穿刺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PICC置管的553例临终关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26例采用传统PICC盲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中327例采用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穿刺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结果两组患者PICC穿刺均以左侧为主,穿刺的血管主要为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17%,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患者占92.97%,对照组为8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置管时长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有10.09%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对照组为2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临终患者由于长期输液置管等原因,血管较差,PICC置管难度较大,因此倡导临终关怀患者进行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即直视或可触及有弹性的肘部静脉)作为对照组(540例),差者﹙即直视或触摸不到肘部静脉﹚为实验组(468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患者通过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在超声引导联合塞丁格技术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术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小隐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置管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12月98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PICC导管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常规导管维护及健康教育。将2015年1~9月101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法基础上加强细节管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出血量0.5 ml、局部渗血、导管堵塞、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细节管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联合超声引导与传统盲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差异,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80例需实施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盲穿PICC置管术,观察组实施改良Seldinger技术联合超声引导置管,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穿刺出血量、单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穿刺出血量、单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为2.50%、0.00%,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9,P=0.009;χ2=10.322,P=0.014)。结论肿瘤患者实施改良Seldinger技术联合超声引导置管穿刺成功率高且安全性好,结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