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季勇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4):193-195
目的 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浆黏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8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0名健康体检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含量与血浆黏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多数指标存在明显的异常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浆粘度呈正相关.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存在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表现为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对糖尿病患者及时做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及早纠正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是改善糖尿病的预后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健康体检者和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多数指标与健康者相比有显著异常改变,显著升高或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表现为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及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的纠正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对高黏滞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汤剂对 226 例患者治疗 30 d,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经血府逐瘀汤加味汤剂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 <0.05 或 P <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汤剂可改善高黏滞血症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原发病引起的血液高黏滞和无原发病性血液黏度升高(单高黏症)等血液高黏度综合征(BHV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常规血液流变学方法检测以上4组BHVS患者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聚集指数(IEA),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变化的差异性及ηP、Hct、IEA与ηb的相关性。结果经与60例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各BHVS组上述指标多有异常(78%),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lt;0.05~0.01。各BHVS组中Hct、IEA、ηp与ηb的相关分析表明引起ηb增加的主要因素是Hct和IEA。结论存在BHVS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分析BHVS患者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为临床针对性治疗高黏滞因素、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采取及时、正确的干预措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病例157例,均经头颅CT确诊,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可能影响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冠心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入院时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后进食情况、脱水剂、体温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把有意义的变量引入两分类反应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两分类反应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影响高切血粘度的因素有6个,分别是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出血量、入院后进食情况和脱水剂。结论引起ICH患者血粘度增高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出血量、脱水剂及入院后进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每晚顿服.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4、8周后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结论 辛伐他汀能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水平,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轻.因此,可考虑将辛伐他汀作为此类患者的调脂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素E1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前列腺素E1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5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33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其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前列腺素E1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前列腺素E1可以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顿服。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水平,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轻。因此,可考虑将辛伐他汀作为此类患者的调脂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179-1180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对于高脂血症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对118例经医学证实的高脂血症住院患者,采用全自动血流变仪分别测定3个不同切变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并以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组间所比较的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男、女患者组的血黏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实验证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若在患者出现高脂血症的临床症状时,进行血黏度的检测可根据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时给予降低血脂、纠正高黏血症的治疗,这样对高脂血症的及时治疗及其所引发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的预防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15例脑梗死、脑出血和短暂性脑供血不足(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和TIA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并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脑出血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的浓缩和高黏状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128例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使用赛科西德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128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呈高黏滞表现,适当采取改善血液黏度将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方法:将52例老年患者分为血脂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分别测定其血流流变学指标。结果: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在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影响较小(P〈0.05),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与血脂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低切变率  相似文献   

13.
门诊慢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鼓楼区中医院建立门诊慢性病档案的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方法将108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73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对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实验观察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观察血脂增高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44例三型高脂血症患者和43例正常对照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女性高甘油三脂血症组(高TG组)外,三型高脂血症患者的全血表现粘度、还原粘度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比高TG组改变明显,三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女性高TG组除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脂血症可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其中胆固醇增高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并与胰岛素抵抗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糖耐量(NGT) 者、糖调节受损(IGR)者及2型糖尿病(T2DM)者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全血黏度等指标,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HOMA-β细胞功能指数,并将全血黏度与糖脂代谢指标及HOMA-IR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IGR 组及T2DM组全血黏度均明显高于NGT组,而且全血黏度与糖代谢指标及HOMA-IR指数呈正相关。结论不仅T2DM者存在高黏血症及IR,早在IGR阶段就已经存在明显的IR和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昆明安宁温泉对高黏血症疗养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17名军队高黏血症疗养员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温泉浴组和温泉游泳组),分别于疗养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疗养4周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泉浴组疗养4周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显著低于疗养前(P<0.05),其他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泉游泳组疗养4周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P<0.05),其他项目无显著变化(P>0.05);且温泉游泳组相比温泉浴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安宁温泉浴及游泳锻炼对疗养员有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能显著改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高黏血症疗养员的有效疗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就诊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老年患者135例,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按证型给予中药方剂,观察2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血压改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改善优于A组(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伴有高脂蛋白血症的缺血性中风病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止血功能的改变的研究,了解高脂蛋白血症对血液流变学特性和止血功能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检测患有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正常的和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状态指标.结果 伴有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大部分都异常增高,这些指标包括全血和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和变形能力等.凝血功能呈明显活跃状态,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升高.结论 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能对血液流变学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影响到凝血状态.因此,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定期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状态监测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与血液高黏滞综合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关系,用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方法对12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采用SA-6000型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分别测试3个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并与60例相应年龄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男、女患者组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导致血液高黏滞综合征,从而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监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黏滞血症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表现为血液的高黏滞状态 ,即血液黏度的升高 ,包括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通过社区医疗保健工作 ,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结合对症治疗 ,改善血液的黏滞性 ,对于保证生活质量、减少致残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定期检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疾病谱与死因谱已发生了很大改变 ,高黏滞血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赖于血液流变学测定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血液的正常流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前提 ,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若得不到良好的血液供给 ,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