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反复咯血20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个月"至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患者20年前无诱因出现咯血,应用止血药物治疗缓解,具体不详。20年间咯血时有发生,1个月前患者出现咯血加重(为整口鲜血),伴咳嗽,无发热、乏力、盗汗,近期体重无明显下降。体格检查: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心脏、腹部查体未见异常。2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杰  陈小珍 《临床荟萃》2001,16(5):225-227
1 病历摘要1. 1 病史 患者男 ,2 1岁 ,农民 ,因发热、咳嗽、痰中带血、血尿1个月入院。起病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 ,于当地医院按“上感”治疗 ,症状无缓解 ,体温 37.5~ 38.5℃ ,以午后为著。发病 1周后出现肉眼血尿 ,色暗红 ,每日尿量 2 0 0 0 ml左右。无腰痛及双下肢水肿。诊断为“急性肾炎”对症治疗 ,症状无好转 ,并出现恶心、呕吐 ,尿量渐减少至 15 0~ 6 0 0 ml/d,以“急性肾衰”转入我科。1.2 体检  T 37.2℃ ,R 2 2次 /min,P 84次 /min,BP 12 0 /83mm Hg(1mm Hg=0 .133k Pa) ,体重 6 0 kg,身高 175 cm。意…  相似文献   

3.
抗核抗体(Antinudear antjbody ANA)又称为抗核因子(Antinuckar factor ANF),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属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的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及结缔组织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项目之一。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很多,目前临床实验室以间接荧光免疫法为最常用。本文就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的100例荧光抗核抗体阳性结果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相关疾病是以循环中抗GBM抗体阳性和/(或)抗GBM抗体在肺和/(或)肾脏中沉积为特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GBM抗体相关疾病是指循环中抗GBM抗体在脏器中沉积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GBM抗体相关疾病可以分为:急进性肾炎(RPGN)1型和Goodpasture病(GP)。RPGNⅠ型表现为抗GB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5.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循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是诊断肺肾综合症的重要手段。已有的检查方法,如琼脂内扩散,间接血凝,间接免疫荧光等试验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近期应用的放免法虽然较敏感,但需用同位素和昂贵仪器。作者等应用ELISA 法检查200名肾脏病患者的238份血清,有三名活动性肺肾综合症患者的7份血清呈阳性,且未发现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  相似文献   

6.
双重血浆置换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双重血浆置换(DFPP)仅需少量血浆或白蛋白即可实现对致病抗体的清除。但DFPP用于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效率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8年收治并接受DFPP治疗的抗GBM病的全部患者,共8例。所有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同时进行每日或隔日一次DFPP,收集每次治疗前后的血样。用ELISA法检测DFPP前后的抗GBM抗体浓度,同时检测血IgG、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共进行53例次DFPP,每人最少治疗4次,最多9次。每次使用白蛋白或血浆量为(1.26±0.14)倍的人体血浆体积,使用OP-08W血浆分离器和EC-20W或30W血浆成分分离器。患者治疗前平均抗GBM浓度为(159.94±67.02)RU/ml,DFPP治疗后抗体呈线性下降(r=0.88-0.995),不同患者抗GBM抗体浓度下降斜率相似(-16.3RU/ml/次至-29.9RU/ml/次),平均斜率(-20.27±1.10)RU/ml/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治疗后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用8%白蛋白溶液置换对白蛋白没有影响。每次DFPP治疗后IgG水平和FIB水平均显著下降。IgG呈指数下降,而每次治疗后FIB下降(49.5±8.9)%。结论DFPP可以有效地清除抗GBM抗体和IgG。抗GBM浓度呈线性下降,有助于医生在治疗前估计清除抗体需要的DFPP次数。用高浓度白蛋白作为置换液可以避免血白蛋白下降。DFPP对纤维蛋白原也有很大清除,应该注意出血合并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DFPP治疗的I型肾小球肾炎男性患者8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GBM抗体浓度、白蛋白、Ig G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治疗后GBM抗体浓度呈线性下降,下降斜率(-20.3±1.1)RU/ml/次。FIB下降平均值(49.2±7.9)%,而Ig G水平下降程度可以用指数形式表示。结论采用双重血浆置换清除可以同时有效清除Ig G和GBM抗体,还可清除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8.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是指循环中枢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在脏器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科收治了1例"Castleman病、抗GBM病"患者,经激素冲击、血浆置换、规律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3岁,因发热、腰痛1周,咯痰带血2d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1℃,脉搏81次/min,血压68/110 mm Hg,呼吸23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双肾叩击痛阳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9×109/L,红细胞3.79×1012/L,血红蛋白106 g/L.动脉血气:pH 7.4,PCO2 35.5 mm Hg,PO2 57.2 mm Hg,HCO321.8 mmol/L.血沉30 mm/1 h,尿液分析:pH 6.5,潜血(+),葡萄糖(-),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蛋白(++).血液生化:尿素氮37.5 mmol/L,肌酐366 mmol/L,C反应蛋白134mg/L,IgG 14.2 g/L,IgM 0.8 g/L,ANCA(-).胸部CT(图1)示双肺广泛气腔实变影,边缘呈磨玻璃样改变,以双肺下叶背侧明显,提示肺出血综合征.随后检查血清抗基膜抗体血清滴度1∶2.经超声引导下肾活检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沿肾小球基底膜有IgG和C3呈线型沉积.证实了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的诊断.该患者被实施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治疗,症状和生化指标得到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用药护理、双膜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结果 2例患者经治疗外周血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明显下降,血肌酐下降,肾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严密观察肾脏和肺的病变,及时准确地遵医嘱用药,并做好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积极预防双膜血浆置换治疗的并发症,是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抗-HIV抗体的结果,探讨抗-HIV抗体ELISA法筛查阳性标本的平均值S/CO值与确认实验结果的关系,并阐述ELISA可能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及WB法不确定的原因。方法对54例经ELISA法筛查抗-HIV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WB法确认,并分别统计不同S/CO水平标本的确认结果和不同确认结果标本的S/CO值间的差异,分析确认阳性和不确定标本的WB反应条带。结果 54例初筛阳性标本经WB确认30例为阳性,两者符合率为55.56%。确认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13.448。确认阴性与不确定标本S/CO平均值分别为3.550和4.490。WB法不确定标本最常见的反应条带为gp160,其次依次为p24、p66和p51。结论筛查实验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抗-HIV抗体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初筛实验高S/CO(≥6.0)预示抗-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大,但低S/CO值的标本也可能确认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该院近3年来确诊的22例抗GBM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患者平均年龄(63±21)岁,其中12例为男性;(2)16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其中2例为抗GBM抗体和ANCA双阳性;(3)8例患者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8例患者均有贫血及血肌酐的升高,7/8例患者有血尿和蛋白尿;(4)4例患者行肾活检,3/4例为新月体肾炎。免疫荧光呈典型的IgG、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线性沉积或颗粒样分布;(5)经免疫抑制治疗后,1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缓解,2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脱离透析,2例患者肾功能部分缓解,仍需进行透析治疗,2例因并发终末期肾病仍需进行透析治疗,1例患者因合并肺出血而死亡。结论抗GBM病多发于老年人,免疫抑制疗法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自拟消抗灵汤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11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精子抗体阳性是导致免疫性不孕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院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则拟定中药消抗灵方,用于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的免疫性不孕症,效果确切。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2月—200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不孕患者中病历资料比较完整的114例加以总结。其中,男47例,女67例;年龄26~41岁,小于30岁者47例,30~40岁者65例,大于40岁者2例;女性病例和男性病例的配偶中,原发性不孕68例,继发性不孕46例。所有病例均通过检查精浆或者宫颈黏液的抗精子抗体而确诊。[1]抗精子抗体的测定采用ELISA法试剂(南京欣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查结果的判…  相似文献   

14.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是一种发病率较低,但伴有严重临床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有许多不同之处。此类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些困难,目前的治疗方法也无统一标准。本文将对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是由抗GBM抗体介导的肾小球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伴或不伴肺出血为特征,也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血管.本病发病率低,但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差,未治死亡率达75%~90%,多死于肺出血或尿毒症[1].我科2004年7月-2008年1月收治了此类患者13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将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dome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是由抗GBM抗体介导的肾小球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伴或不伴肺出血为特征,也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血管。本病发病率低,但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差,未治死亡率达75%~90%,多死于肺出血或尿毒症。我科2004年7月-2008年1月收治了此类患者13例,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将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我国从1985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截至2007年10月.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5万余例,其中病人2838例.死亡报告2万余例,专家估计.我国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70万.其中AIDS病人8.5万人。艾滋病在我国呈加速流行趋势,形势非常严峻。进一步做好AIDS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对HIV传播的防控力度是当前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我国从1985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截至2007年10月.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5万余例,其中病人2838例.死亡报告2万余例,专家估计.我国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70万.其中AIDS病人8.5万人。艾滋病在我国呈加速流行趋势,形势非常严峻。进一步做好AIDS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对HIV传播的防控力度是当前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早期预防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58例AMA-M2阳性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再根据AMA-M2阳性的不同亚型,将观察组分为4个亚组,M2阳性且M4、M9阴性39例(A组),M2阳性且M4阳性4例(B组),M2阳性且M9阳性6例(C组),M2、M4、M9均阳性9例(D组)。应用全血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ALP、γ-GT、TBIL、DBIL、ALT和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A各亚型之间生化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A-M2可作为PBC的筛查指标,联合检测M2、M4、M9亚型有助于PBC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由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对人类已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HIV)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从传入期、扩散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目前HIV在中国呈加速流行的趋势[2-3]。及时诊断是有效预防和控制HIV传播的重要环节。而HIV的诊断离不开实验室HIV抗体的检测。然而,由于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