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6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n=78)、静脉溶栓组(n=32)、急诊PCI组(n=38)、择期PCI组(n=118)。比较四组入院时、治疗1月后的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出院1年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1个月后,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的NT-proBNP水平低于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LVEF高于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LVEDD小于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P<0.05)。出院1年后,急诊PCI组和择期PCI组MACE总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P<0.05)。药物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的住院费用少于急诊PCI组、择期PCI组(P<0.05)。结论PCI治疗应用于AMI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MACE发生率,基层医院目前已有条件开展PCI治疗,对有经济能力的AMI患者应优选PCI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急诊PCI组(23例)和静脉溶栓疗法组(对照组26例)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ST段抬高总和和治疗开始后90min ST段回落程度、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23例急诊PCI组血清CK-MB峰值(396±126U/L)明显低于对照组(793±139 u/L),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开始后90 min ST段回落程度急诊PCI组大于对照组(62.0%vs 44.0%,P<0.05).急诊PCI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7%vs 26.9%,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急诊PCI组大于对照组(分别为0.58±0.09和0.48±0.10,P<0.05).结论:对AMI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急诊PCI优于静脉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3.
静脉溶栓治疗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措施,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坏死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而缩短患者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1〕现就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冯军鹏  梁梅芳 《临床荟萃》2013,28(7):758-759,768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6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行急诊PCI,31例给予药物溶栓再灌注及一般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住院时间,随访期间病死率,随访期间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2.1%(35/38)vs 61.3%(19/31)(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9±5.8)天vs(20.9±6.8)天(P<0.01);急诊PCI组为13.2%(5/38)vs 41.9%(13/31),住院期间病死率(P<0.01);两组起病后1个月LVEF分别为(48.9±6.3)%vs(40.2±6.5)%(P<0.01)。结论对于AMI伴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急诊PCI治疗较溶栓再灌注治疗开通血管成功率高,急性期病死率下降,近期心功能恢复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作为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l)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2例,早期药物溶栓治疗组14例,普通药物治疗组33例,分析不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急诊PCI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组;急诊PCI组手术后获得前向血流TIMI3级100%,急诊PCI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0.0%,7.1%,12.1%。急诊PCI组治疗后ST段回落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达峰时间与溶栓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TEMI行急诊PCI治疗优于溶栓和常规治疗。急诊PCI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60例AMI患者(将80例成功实施PCI的AMI患者为PCI组;将80例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AMI患者为药物保守治疗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AT-Ⅲ、D-dimer水平。结果PCI组和保守治疗组治疗前AT-Ⅲ、D-dime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组和保守治疗组在治疗后3d、7d、14d的AT-Ⅲ、D-dime水平与治疗后12h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组治疗后12h的D-dim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连续监测AMI治疗期间的AT-Ⅲ和D-dimer水平,有助于指导AMI的治疗和预后判断,降低PCI治疗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周小勇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09-1711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127例患者分成PCI组、静脉溶栓再通组、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在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 h、2~7d测量QTd并进行对照.[结果]PCI组及静脉溶栓再通组与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有显著性(P<0.01),PCI组与静脉溶检再通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静脉溶栓未通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AMI患者QT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治疗方案对心脏整体及局部室壁功能的改变.方法 AMI患者58例其中经皮冠脉内干预治疗经皮冠状动脉内干预治疗(PCI)组24例,溶栓组22例,保守治疗组12例;采用PWDTI定量测定患者治疗1周时二尖瓣环及局部室壁运动速度,同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梗死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二尖瓣环S波峰速度(Vs)、e波峰速度(Ve)、e/a、S波速度时间积分(VTIs)、S波峰加速度(ACCs)等参数PCI组与溶栓组在治疗后1周至1个月和3个月时均比保守组有显著增大(P<0.05),在1个月时PCI组Vs大于溶栓组(P<0.05).PCI及溶栓组的Vs、VTIs、ACCs在1周至1个月及1周至3个月时明显增大,而保守组仅代表收缩功能的VTIs及ACCs也有增大.结论 PWDTI能更准确地定量反映心脏整体功能的变化.Vs、ACCs、及VTIs可作为反映心室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Ve及e/a可作为反映舒张功能的主要指标,PCI及溶栓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72例AMI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时间及治疗期间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AMI后再梗死等不良反应,进一步明确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疗效及其优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5.00%)低于对照组(97.22%);观察组血液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即血液再通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时,虽其对梗死部位的疏通程度不如PCI,但仍具一定优势,如静脉溶栓能减少患者心肌梗死时间,继而减轻心肌坏死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改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42例采用急诊护理流程改进的AMI溶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6月~12月我科收治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的AMI溶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溶栓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院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开始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院内AMI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改进能够提高AMI溶栓患者的溶栓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评估在基层医院开展静脉谱检治疗,实现早期再灌注的有效性。方法对13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急诊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干预时间、TIMI血流情况、治疗后1mo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栓组从就诊到干预时间显著早于急诊组(P〈0.01),溶栓治疗后进行PCI患者的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干预时间显著早于急诊组,TIMI3级及TIMI3级和2级血流均显著高于急诊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mo内,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亚急性血栓、再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等主要MACE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胶原重塑的影响。方法对40例AMI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急诊PCI(急诊组,n=21例)和择期PCI(择期组,n=19例)治疗,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MI患者发病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以47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诊组与择期组1周PⅠCP及PCⅢ水平均显著升高,PⅠCP/PCⅢ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急诊组及择期组内6个月PⅠCP水平均较3个月显著升高,12个月较6个月显著降低,而12个月PCⅢ水平较3个月显著降低(P<0.05);急诊组与择期组6个月PⅠCP/PCⅢ比值较3个月显著升高(P<0.05),而至12个月时呈两组均呈下降趋势;急诊组6个月PⅠCP水平、3个月PCⅢ水平均较择期组同期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从抑制胶原合成代谢亢进而言,急诊PCI在AMI后6个月内明显优于择期PCI治疗,而至12个月时急诊PCI未进一步显示出此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血运重建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瘢痕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3 h,无溶栓禁忌证,给于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溶检治疗45例,其中静脉溶栓再通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33例(再通+择期PCI组),静脉溶栓后未通接受PCI治疗12例(未通+择期PCI组);②AMI发病时间3~6 h,行急诊PCI治疗43例(急诊PCI组);③AMI发病时间>6 h,1周后行PCI治疗58例(择期PCI组).以上3组患者于发病后4、8、12周,在相应梗死部位,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碎裂QRS波(fQRs)、心脏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观察室壁运动应变比率及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瘢痕范围及心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组间各项指标.结果 联合fQRS及S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后心肌瘢痕,可使临床诊断心肌瘢痕的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和98.7%;静脉溶栓再通+择期PCI组及急诊PCI组fQRS阳性导联比率明显降低,室壁运动应变改善,LVEF提高,优于未通+择期PCI组及择期PCI组(P均<0.05).结论 早期血运重建有利于缺血心肌细胞修复,有效阻止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瘢痕形成,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77-3878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于本院行急诊PCI与择期PCI的AMI患者120例,将其中行急诊PCI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行择期PCI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愈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情况。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诊PCI相较于择期PCI治疗AMI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30例,未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62例,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位置(下壁)、病变位置(右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至急诊PCI时间(≤6 h)为影响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梗死前心绞痛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以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43例AMI为观察组.同期收入心内科后溶栓的58例AMI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冠脉再通率分别为3.6±1.3 h、72%和5.8±1.8 h、5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缩短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提高AMI溶栓后的冠脉再通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失去早期静脉溶栓时机后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与早期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STEMI预后的影响,探讨延迟急诊PCI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STEMI患者被纳入回顾性分析,分为延迟急诊PCI组(31例):急诊PCI开始距发病时间12~24 h,入院后立即给予PCI治疗;溶栓PCI组(71例):溶栓距发病时间≤6 h,给予瑞替普酶溶栓和择期PCI.结果 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分级延迟急诊PCI组TIMI 0~1级3.23%、TIMI 2~3级96.77%与溶栓PCI组TIMI 0~1级2.82%、TIMI 2~3级97.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42,P=0.101);发病3个月时,两组LVEDVI、LVESVI、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延迟急诊PCI组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较溶栓PCI组高,轻度出血则较溶栓PCI组低(P<0.05);梗死后心绞痛、发病3个月时心源性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急诊PCI及时开通IRA前向血流,在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和3个月时心功能改善方面与早期溶栓成功后择期PCI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80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接受直接PCI治疗,56例接受延迟PCI治疗,48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与直接PCI组相比,延迟PCI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随访期间延迟PCI组可减少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随访期间各项临床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组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而低于直接PCI组(P<0.05);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E/A,延迟PCI组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延迟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但直接PCI仍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首选,而延迟PCI应尽量提前。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比较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急诊组行急诊PCI治疗,择期组于病情稳定后进行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急诊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明显小于择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择期组(P 0.05);急诊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峰值、肌钙蛋白Ⅰ峰值均明显低于择期组(P 0.05)。结论与择期PCI比较,急诊PCI可更显著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延缓左心室重构,患者预后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0.
陈娇  曾妮 《妇幼护理》2023,3(23):5783-5785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模式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法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方法,观察组采取绿色通道模式急诊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就诊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就诊到静脉釆血时间、就诊半小时内静脉溶栓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就诊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就诊到静脉釆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就诊半小时内静脉溶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