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与口服阿仑膦酸钠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01—2017-12行PKP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46例在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基础上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阿仑膦酸钠组),46例在基础治疗后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结果 9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24)个月。阿仑膦酸钠组与唑来膦酸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低于阿仑膦酸钠组,末次随访时骨密度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KP术后出现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症控制不佳,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应重视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而唑来膦酸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结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60例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3口服,唑来膦酸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PKP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各项目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间各项目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唑来膦酸组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Cobb角显著减小。末次随访时,唑来膦酸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局部Cobb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可有效纠正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有利于恢复受损的椎体高度和脊椎生理曲度,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8—2016-07间接受手术治疗的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1例)行PKP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PVP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及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有良好效果,应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前提下,结合患者的经济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单侧PKP治疗21例(单侧组),行双侧PKP治疗28例(双侧组).结果 本组获随访1~2年,单、双侧组术后各指标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成角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184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为PVP组(98例)和PKP组(86例)。比较2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s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DI)。结果 2组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术后1周和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KP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与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有良好止痛效果。PKP较PV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1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64例,唑来膦酸组34例,对照组30例术后拒绝使用唑来膦酸。结果 64例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唑来膦酸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P=0.03)。唑来膦酸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及术后3 d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与术后3 d比较有所增加。唑来膦酸组术后12个月腰椎(t=4.71,P0.01)及股骨近端(t=4.34,P0.01)的骨密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疼痛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对重度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行PKP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行PKP手术,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唑来膦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行PKP术后的VAS评分较术前均出现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VAS评分、sBAP及PI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bb角、骨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Q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再次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结论重度骨质疏松腰椎骨折PKP术后,服用唑来膦酸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率、减少远期骨折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后腰痛的影响,评价唑来膦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PLIF治疗的6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组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2组腰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各时间点2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术后1、3、6和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ODI无明显差异;术后各时间点2组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PLIF后应用唑来膦酸,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中远期腰痛,改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s)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优手术方式,更好地提升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结合临床实践,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因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院接受PVP、PKP、BFMCs治疗的患者114例,共114个椎体,其中T11椎体14个,T12椎体35个,L1椎体30个,L2椎体15个,L3椎体20个,分别记录三组手术后及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伤椎后凸角、椎体前柱高度。结果 PVP、PKP、BFMCs组在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其中PVP、PKP术后VAS评分均低于BFMCs,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BFMCs组在术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恢复方面优于PVP组,但PKP组和BFMC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渗漏方面:BFMCs组发生率低于PVP组、PKP组。结论 PVP、PKP、BFMCs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而BFMCs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其中,PVP组44例、PKP组61例。于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Cobb角、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和VAS评分,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和再发骨折例数。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Cobb角、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KP组术后各时间点Cobb角和ODI指数均低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术后1 d时的VAS评分低于PVP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继发性椎体骨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KP组(P0.05)。结论 PKP组患者Cobb's角、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和VA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PVP组,且未增加手术创伤和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密固达)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0~2011年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PVP/PKP骨水泥技术治疗的病人,20例获得随访,依据PVP/PKP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所有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进行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及疼痛VAS临床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提高,脊柱骨疼痛症状较对照组得到持续缓解,治疗后1年内无新发骨折。对照组1年期间有脊柱骨性疼痛加重趋势,1例患者术后2月后再次出现新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唑来膦酸用药后主要临床不良反应为类流感样反应,包括发热、面红、周身不适等,短期内可缓解,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性患者骨密度,预防骨量持续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减轻全身及胸腰部骨性疼痛症状,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应用唑来膦酸给药方便、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可达到全身系统化治疗,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体支架(vertebral body stents,VBS)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结合唑来膦酸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其中男13例,女35例,年龄55~92(71.2±10.5)岁,全部采用VBS系统PKP手术方案,术后联合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 d及半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病椎丢失高度,并观察术后有无病椎或邻椎再骨折情况。结果:术前VAS评分为7.60±0.12,术后3 d为3.00±0.46,术后半年为1.20±0.23,术后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与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指数为(82.00±0.32)%,术后3 d为(30.00±1.50)%,术后半年为(18.00±0.16)%,术后ODI指数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与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椎丢失高度为(12.00±0.43) mm,术后3 d为(3.00±0.15) mm,术后半年为(3.60±0.51) mm,术后病椎丢失高度明显减少(P0.05),术后3 d与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6±0.5)个月,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末次随访均未发生病椎及邻椎再骨折。结论:VBS系统PKP结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既可以有效缓解胸腰背部疼痛,改善胸腰椎活动度,又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椎体高度,预防病椎及邻椎再骨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与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7-1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6行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治疗(BKP组),39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邻椎再骨折数,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BKP组和PKP组手术时间、术后邻椎再骨折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KP组相比,BKP组术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注入量较多、骨水泥充盈评价较优、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充盈度,并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增加伤椎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弓根钉椎体成形术,观察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PKP手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8-2016-08,对37例OVCF患者采用小剂量骨水泥PKP技术治疗(2.0-3.0 ml骨水泥),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常规PKP技术治疗37例(4.0-6.0 ml骨水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骨化三醇胶丸+碳酸钙D3口服治疗1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3 d和1年的VAS评分、伤椎高度和Cobb角等指标的改善程度相近,无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8.1%、邻椎再发骨折率为2.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8.9%和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1年的骨密度值较术前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骨水泥PKP技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OVCF患者,疗效可靠,且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减少了术后再发邻椎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PVP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和I型前胶原肽(CTX)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BGP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上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有助于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和骨代谢,降低VAS与O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单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3-10—2016-10诊治的35例(41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观察组16例(17椎)手法复位后行PKP治疗,对照组18例(24椎)单纯行PKP治疗,均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在椎体高度恢复、疼痛缓解及功能障碍改善方面与单纯PKP术并无明显优势,而且增加了麻醉及脊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鲑鱼降钙素序贯伊班膦酸预防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术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00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OVCFs患者随机分组,150例PKP术后使用鲑鱼降钙素序贯伊班膦酸联合钙剂治疗者归为治疗组,150例单纯使用钙剂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时间点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胸腰段、髋部、股骨颈骨密度随时间延长明显上升,甲状旁腺素(PTH)、血钙、血磷水平均显著上升,尿钙/肌酐值(Ca/Cr)和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闭目单足站立时间、强化Romberg测试时间均长于治疗6个月后(P0.05),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跌倒率10%,再次骨折率0%,对照组为24.67%和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VCFs患者行PKP术后预防性使用鲑鱼降钙素序贯伊班膦酸治疗,可明显改患者骨性疼痛症状、提升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和增强患者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和术后再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KP结合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4例共42椎,其中10例有1个椎体行PKP,4例有2个椎体行PKP,余椎体均行PVP.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均获得随访,时间5~24(18±5.7)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由术前(7.8±3.1)分降至术后(2.6±1.5)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结合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能明显缓解疼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30例(108椎)OVCF患者行PVP+PKP术,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治疗组)。20例(62椎)患者给予卧床休息3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0w、24w和48w测股骨颈和胸腰椎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0周、24周和48周,两组患者股骨颈和胸腰椎多节段胸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0w、24w和48w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VP联合PK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