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序号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术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心搏量(SV)及血氧饱和度(SpO2)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30 min及术后5 min的SBP、DBP、HR较对照组波动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与麻醉复苏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在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仅采用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清醒时间较长,躁动时间较短, PAED评分较低(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可缓解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且能保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减少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rrjk》2017,(2)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中七氟醚全程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6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进行常规麻醉法,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刻的生理指标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患者HR、DBP、SBP及Sp 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HR、DBP及SBP在T1、T2及T3与研究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用七氟醚全程麻醉,可有效减少麻醉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199-12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研究组给予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拔管后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2.50%(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HR、SBP、DBP波动较常规组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高,更适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160-116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寻求较优的麻醉方案。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唇裂或腭裂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n=20)、七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n=20)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n=20),分别用不同的麻醉方法麻醉,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手术切皮时(T2)、术毕拔管前(T3)、离室前(T4)心率(HR)和血压(MAP),记录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a)、拔管时间(Tb)、术后出复苏室时间(Tc),随访有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结果三组患儿T0和T1时刻HR、MAP无明显差异,而T2时刻A组、C组患儿HR、MA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T3、T4时刻A组和B组患儿HR、MAP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出恢复室时间C组少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儿无术后呼吸困难病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躁动发生率C组滴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中能维持较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才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01-1401
目的 分析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七氟烷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诱导和维持麻醉,分析两组患儿在各时间点的IBP(有创动脉压)、HR(心率)、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和Peak(气道压)的变化情况以及麻醉效果.结果 手术中两组患儿在T4后的EtCO2与Peak呈上升趋势,(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为(13.5±5.2)min,对照组的清醒时间为(13.6±5.3)min,(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醒后有9例(36.0%)出现躁动,手术24h后有10例(40.0%)出现恶心呕吐(PONV);对照组醒后有3例(12.0%)出现躁动,手术24h后有3例(12.0%)出现恶心呕吐(PONV),(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七氟烷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诱导快,而且刺激较小,可以快速清醒,但是术后躁动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高,要做好及时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56例需手术的患儿,ASAⅠ-Ⅲ级,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4%~8%的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麻醉。结果:观察组的血液分析(血压,心率)和麻醉效果(起效时间,阻滞时间)都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血液分析好,麻醉效果好,使用安全,而且术后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联合骶管麻醉和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收集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对照组应用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入室时、诱导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各时间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下腹部手术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安全有效,优势明显,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文 《现代保健》2012,(24):37-38
目的:观察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在喉罩 (LMA) 通气下,静吸复合麻醉 ( 吸入麻醉药七氟烷 ) 对小儿循环系统的干扰.方法:选择2011 年 9 月 -2012 年 4 月在本院收治的 80 例需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 喉罩通气组 )40 例,对照组 ( 单纯吸入药物组 )40 例.80 例患儿均给予七氟烷吸入诱导,所有患儿均吸入 6% 的七氟烷,直至患儿入睡 ( 标志是没有睫毛反射 ),将吸入七氟烷的浓度降为 2%~3%,然后开放静脉,所有患儿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01~0.02 mg/kg,阿托品 0.02 mg/kg,诱导之后观察组插入喉罩 ;对照组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监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 (T0)、诱导期 (T1),手术过程中 (T2) 以及术后 (T3) 等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 MAP、HR 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喉罩与单纯静吸复合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43-644
目的探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在新生儿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儿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低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诱导效果。结果麻醉期间与拔管后,观察组的DBP、SBP及H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插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麻醉诱导中,采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能够缩短麻醉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七氟烷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在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接受短小手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时刻,两组MAP、HR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观察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三河市燕郊二三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和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PaCO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苏醒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漯河市某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5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危重症专职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PaCO_2,PaO_2及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PaCO_2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儿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PaO_2及SaO_2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儿PaO_2及S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应用于NRDS患儿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儿的住院费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静脉复合麻醉联合吸入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吸入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联合吸入麻醉方式。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及麻醉前、麻醉过程中、术后患者SBP、DBP、HR及Sp O2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麻醉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分别为(76.42±8.32)、(8.42±3.13)min,均优于对照组的(83.33±7.44)、(15.31±4.5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15 min时,研究组SBP、DBP、HR分别为(103.34±8.76)、(62.82±3.24)mm Hg(1 mm Hg=0.133 k Pa)、(72.32±8.94)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14.40±7.53)、(68.73±4.32)mm Hg、(80.41±7.8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联合吸入麻醉方法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地氟烷与七氟烷两种不同吸入麻醉药吸入1.3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对患儿术中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经全身麻醉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儿,术中均以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七氟烷,研究组给予地氟烷,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时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及停药后神经肌肉松弛恢复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初始输注罗库溴铵(T0)时输注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随着吸入时间的增加,两组患儿术中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率明显降低(F=4.98,P<0.05)。罗库溴铵初始输注后10 min(T1)~50 min(T5)时研究组输注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5.25,P<0.05),但两组罗库溴铵初始输注后60 min(T6)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研究组停药后神经肌肉松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9.87、4.81、5.61、8.01、8.98、10.62,均P<0.01)。术中对照组出现轻度心动过缓3例,研究组1例,经调整瑞芬太尼用量后恢复正常。两组患儿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地氟烷与七氟烷两种不同吸入麻醉药吸入1.3倍MAC均可有效降低患儿术中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率,且地氟烷在一定时间的效果较七氟烷更佳,可有效缩短罗库溴铵停药后神经肌肉松弛恢复时间,因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贵阳市某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麻醉前、麻醉诱导2min及胃镜置入食道入口时2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2组患者胃镜检查操作时间、胃镜检查结束后麻醉持续时间、丙泊酚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HR,SBP及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2min时,2组患者HR,SBP及DBP均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置入食道入口时,2组患者HR,SBP及DBP均高于麻醉前及麻醉诱导2min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HR,SBP及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胃镜检查操作时间、胃镜检查结束后麻醉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效果达优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较好,其可降低致命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还能提高操作医师的工作效率,加快患者周转速度,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万雄 《现代养生》2014,(8):161-162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行小儿疝气手术的患儿100例。将10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行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给予对照组行全麻插管。比较两组患儿气腹前和气腹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这几项指标情况,以及比较术后清醒时间。结果:经过数据结果比较,观察组的术后清醒时间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各项指标均比气腹前指标有所升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气腹前两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腹后两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术后清醒时间短,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谷旭鹏 《现代保健》2014,(28):22-24
目的:比较老年骨科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行内固定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分析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SBP、DBP在血压最低时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BP在切皮及血压最低时较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切皮及血压最高时较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效果更好,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超声定位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下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下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麻醉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追加止痛药用量,比较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栓弹力图、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利多卡因用量、麻醉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追加止痛药用量明均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7、23.483、12.785、16.600,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 min及麻醉结束后DBP、SBP、HR、凝血综合指数(CI)、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相比,两组麻醉结束后α角明显升高(t=6.564、5.783,P<0.05);观察组麻醉结束后血凝块力学强度(G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丁卡因凝胶(利宁)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患儿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利宁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均匀涂抹利宁;对照组(15例)所用支气管镜表面未做任何处理,两组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屏气程度和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度屏气患儿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利宁组中重度屏气3例(20.0%),对照组11例(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宁组术中最低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利宁组最低SpO2<0.90、术中需再开大七氟烷吸入浓度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利宁组VAS对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24h无一例患儿出现局麻药中毒及与利宁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利宁能够明显降低七氟烷吸入全麻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屏气、缺氧的发生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