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根据双下肢彩超是否有斑块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n=47)与T2DM合并LEAD组(n=49)。比较两组血清HbA1c、LDL-C等指标差异,对HbA1c、LDL-C水平与双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HbA1c、LDL-C对LEAD的诊断能力。结果:两组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5、5.022、-2.721、-2.494、2.462,均P<0.0...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098-4099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血管病变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108例,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CRP、TG、TC、LDL-C、LDL-C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FBG和Hb 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Ⅱ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尿酸独立相关。结论Ⅱ糖尿病患者并血管病变与血尿酸水平存在较大的关联,监测血尿酸的水平,对于Ⅱ糖尿病患者预测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均为代谢性疾病,在同一个体常常合并存在.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变化,可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03/1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男性71例,女性69例,年龄≥45岁(女性绝经1年以上).患者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按照下肢血管病变严重性进行评分,将入选病例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35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正位腰椎及双侧股骨骨密度,并行双下肢动脉彩超.结果:①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绝经年限、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脂代谢指标控制、尿白蛋白、继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变化越大,腰椎、双侧股骨各部位骨密度差异越明显(P<0.05).②腰椎、股骨骨密度与糖尿病病程、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女性绝经年限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和雌二醇呈正相关,与二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腰椎骨密度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正相关,股骨骨密度与空腹胰岛素正相关.③下肢动脉彩色超声动脉硬化程度积分与糖尿病病程、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继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与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和绝经年限无明显相关.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较2型糖尿病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骨密度低,且动脉硬化程度越重,骨密度越低,尤以股骨骨密度最为显著.结论: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骨密度密切相关.②年龄、血糖、血脂、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女性雌激素、血继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T2DM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40例(AS组)、T2DM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40例(NAS组)和正常对照组40例(NC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PN、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C,TG,HDL-C,LDL-C),并计算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APN在NC组、NAS组、AS组依次减低,hs-CRP和LDL-C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PN、hs-CRP和LDL-C水平与T2DM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T2DM患者APN降低和hs-CRP和LDL-C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感觉神经功能与下肢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等情况,并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组,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下肢动脉病变率亦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明显变化,糖尿病组中下肢动脉病变合并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结论血管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作用,尽早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苏萍  张磊 《临床医学》2012,32(9):26-2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48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采用神经缺陷评分(NDS)方法判断有无DPN.结果 B组的SUA、糖尿病病程、CRP、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A组,相关分析表明SUA与NDS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723,P〈0.01).结论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血尿酸是否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纳入T2DM+AS组,60例T2DM无AS患者纳入T2DM组,同时选择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Luminex200流式荧光检测分析仪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IL-35水平。结果与对照组[8.13(3.90~10.16)μg/L]相比,T2DM组[4.01(2.24~7.69)μg/L]和T2DM+AS组[2.52(2.01~6.41)μg/L]血清IL-35水平降低,且T2DM+AS组降低更明显,明显低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2DM+AS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呈负相关(r=-0.357 2,P=0.005 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341 4,P=0.007 6;r=0.275 8,P=0.033 0;r=0.352 2,P=0.005 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L-35可能是T2DM是否伴AS的保护因素。结论提高糖尿病患者血清IL-35水平,可能是预防T2DM并发AS的可选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情况。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对26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寻找护理问题,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血糖血脂得到了良好控制。结论循证护理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相关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结果72例2型糖尿病伴有下肢血管病变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较64例不伴有下肢血管病变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有相关性(P〈0.01)。结论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3例T2DM患者(DM组,其中无血管病变48例为DM1组,合并血管病变45例为DM2组)和83例健康对照者(NC)的血清IL-17水平,比较分析各组间IL-17的水平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2DM患者血清IL-17水平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DM2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DM1、NC组[(5.18±2.4)pg/mlvs.(3.53±1.3)pg/ml和(2.56±1.0)pg/ml],DM1组血清IL-17水平亦高于NC组[(3.53±1.3)pg/mlvs.(2.56±1.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水平与BMI、HbA1c、FPG呈明显正相关(r=0.342;0.647;0.500;P<0.05);HbA1c是血清IL-17的独立相关因素(r2=0.412,P<0.05)。结论 T2DM及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L-17可能在T2DM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93例,依据眼底检查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n=14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n=147),将DR组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n=103)、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n=44)。对NDR、NPDR、PDR 3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依据总胆红素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组,分析总胆红素与DR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中的病程、收缩压均升高(P<0.05),且PDR组中的病程、收缩压高于NPDR组(P<0.05)。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餐后2小时C 肽(2 h CP)均减低,且PDR组中TBIL、DBIL、间接胆红素(IBIL)、2 h CP低于NPDR组(P<0.05)。与NDR组比较,PDR组中IBIL低于NDR组(P<0.05)。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中FPG、2 hPG、HbA1c、TC均升高,且PDR组中FPG、2 hPG、HbA1c、γ GGT高于NPDR组(P<0.05)。与NDR组比较,PDR组中γ GGT高于NDR组(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2 h CP是DR的保护性因素;病程、收缩压、FPG、2 hPG、HbA1c、γ GGT是DR的危险因素。不同TBIL水平DR的患病率存在差异,随着TBIL水平的升高,DR的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P<0.05)。结论 TBIL水平的降低与DR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DM患者发生DR风险的潜在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偏低的患者,密切监测2 h CP水平以及加强监控管理血糖、HbA1c、SBP、γ GGT,对DR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而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研究(DECODE)指出餐后高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且与心血管事件及其伴随的死亡率之间有独立相关性[1]。因而,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寻找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大血管病变进程的预防和治疗对策,已经成为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内皮功能的超声评价综述如下。1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与内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5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甲状腺功能正常456例为正常组,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65例为甲减组。根据2组辅助检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2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率。结果 2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心血管疾病(72.3%)、脑血管疾病(15.4%)、糖尿病肾病(63.1%)、视网膜病变(43.1%)、外周动脉病变(47.8%)发生率高于正常组(61.8%、13.8%、43.0%、25.9%、3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并及时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血管病症较正常人群高3—10倍。本研究对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SFMC水平进行检测,探讨血浆VWF、D—D、SFMC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II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血管病症较正常人群高3~10倍。本研究对60例II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SFMC水平进行检测,探讨血浆VWF、D-D、SFMC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血管病症较正常人群高3~10倍.本研究对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SFMC水平进行检测,探讨血浆VWF、D-D、SFMC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瘦素及相关代谢指标与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及大血管病变(macrovascular lesion,MVL)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300例,依据是否合并MVL分为MVL组和非MVL组各15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空腹血清P-选择素、瘦素水平等指标,分析P-选择素、瘦素与T2DM及MVL的关系。结果 MVL组及非MVL组血清瘦素水平[(1.61±1.07)、(1.32±1.10)μg/L]、P-选择素水平[(5.40±4.10)、(3.10±2.10)μg/L]均高于对照组[(1.14±1.04)、(1.40±0.40)μg/L],MVL组高于非MV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清P-选择素与瘦素(r=0.361,P=0.050)、体质量指数(r=0.360,P=0.050)、三酰甘油(r=0.370,P=0.04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07,P=0.026)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r=-0.396,P=0.036)、空腹胰岛素(r=-0.376,P=0.041)呈负相关,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T2DM合并MVL相关。结论血清P-选择素、瘦素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瘦素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MV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眼底检查,根据有无DR将患者分为DR组(n=70)与非DR组(n=90)。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2型糖尿病病程等一般人口学资料,记录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尿微量蛋白、胰岛素与脂联素水平、C反应蛋白(CRP)、CTRP9等并进行比较,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CTRP9水平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APOA和APO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占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2型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肌酐、尿酸、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R组,脂联素、CTRP9、体重指数水平均明显低于非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