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 kV)、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入选标准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分为A、B两组,B组再根据管电压和碘对比剂不同分为B1组和B2组。A组30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采用10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对比剂,B组为回顾性心电门控,其中B1组35例采用10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对比剂,B2组35例采用120 kV、370 mgI/ml碘普罗胺对比剂。计算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 A组为(1.32±0.012) mSv、B1组为(5.55±1.04) mSv、B2组为(10.57 ±1.07) mSv。A组与B1组间、A组与B2组间及B1组与B2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kV)、低浓度碘对比剂,在体重指数≤ 25.0 kg/m2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腮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分布、形态、边界、强化程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结果 46例患者中,良性肿瘤42例(腺淋巴瘤25例,多形性腺瘤9例,基底细胞腺瘤5例,脂肪瘤1例,淋巴管囊肿1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恶性肿瘤4例(腮腺导管癌1例,涎腺腺癌1例,淋巴上皮癌1例,恶性多行性腺瘤1例)。42例良性肿瘤中均未发现钙化灶,4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发现钙化灶。良恶性肿瘤的区分,CT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7.8%。结论 256层螺旋CT扫描对腮腺肿瘤定位定性较准确,有助于腮腺肿瘤术前鉴别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综合成像时间、辐射剂量、成本费用等指标考察,较其他影像学手段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肝癌患者临床中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经临床病理诊断患有肝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临床诊断中分别实施3.0T磁共振成像与64排螺旋C T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对肝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8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尤其是内膜破口、直径、假腔的范围及受累血管的显示。方法:对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影像信息进行后处理后再现,分析相关影像特点。结果:参考DeBakey分型,60例患者中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42例。其中3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样扩张,32例伴发胸腔或心包腔积液,18例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17例合并明显的肾缺血,11例右半肠管缺血,2例左半肠管缺血,2例合并一侧下肢动脉闭塞。破裂口检查率为93%,影像诊断临床符合率为91.3%。结论: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可明确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受累范围及脏器累及情况评估和术后评估,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层CTA技术术前评价肾癌患者肾动脉解剖变异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3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肾动脉CTA资料,应用VR、MIP及MPR技术重建肾动脉图像,观察肾动脉的起始走行及解剖变异情况。结果:136例肾癌患者肾动脉变异率为36. 03%(49/136),其中副肾动脉25例,提早分支17例,混合型7例;肾癌侧肾动脉出现变异22例,变异率为16. 18%(22/136)例,患侧与健侧肾动脉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肿瘤侧共发现副肾动脉15例、提早分支7例,发现4支副肾动脉及1例提早分支为肿瘤异常供血动脉。结论:256层CTA能够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及变异,可做为肾癌患者术前评估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对4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随后在工作站进行分析,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46例患者手术证实畸形137处,256层螺旋CT证实畸形133处,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畸形120处,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漏诊误诊主要为心外大血管畸形。结论256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精确诊断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影像观察颅脑外伤的表现类型,分析各类型的影像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颅脑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颅脑CT影像资料.结果:颅脑外伤表现类型多样,多为复合伤,表现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硬膜下血...  相似文献   

8.
1电网供电的稳定性电源是保证磁共振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由于磁共振运行时瞬间电流较大,应避免与电源电压变化大的负载共用,以防止线路过载引起停电给机器造成损坏。因为机器的保护系统很多,如果电源电压时高时低都会使设备处于保护状态,电压和频率的不稳定,是导致磁共振故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院采用专线、专用变压器为磁共振供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MRI SPACE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普通X光平片显示脊柱侧弯的患者应用MRI SPACE扫描技术,采用3D抑脂自旋回波各项同性的T1、T2加权序列,完成冠状位扫描,沿着脊髓的中心进行曲面重建完成一幅完整的显示椎管内脊髓全貌图像。结果:21例均可在一幅图像上完整显示扭曲的脊柱及椎管内脊髓的全貌,了解脊柱侧弯的程度、椎体骨质异常及椎管内脊髓受压变形等改变。结论:磁共振SPACE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脊柱畸形诊断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对手术治疗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博 《医疗装备》2012,25(3):18-18
进入21世纪,磁共振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超高场磁共振系统发展十分迅速,3.0T磁共振系统用于临床已较普遍,临床应用已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的烟雾病患者23例(烟雾病组),有脑血管病症状,但脑内动脉无狭窄患者18例(对照组),分别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脑CT灌注成像。对大脑前、中、后动脉分布区脑CT灌注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做统计分析。结果VR、MIP能很好地显示烟雾病病变血管部位、狭窄程度及颅底异常血管网改变。与对照组比较,烟雾病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分布区脑血容量(CBV)增大[(8.46±0.91)ml/100g比(2.92±0.72)ml/100g]、达峰时间(TTP)延长[(30.27±5.02)s比(24.83±4.0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分布区CBV增大[(8.06±1.05)ml/100g比(6.08±0.56)ml/100g],MTT、TTP延长[(6.34±1.01)s比(3.83±0.83)s、(32.06±2.55)s比(25.83±2.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后动脉分布区脑CT灌注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动态容积扫描在形态学与功能学相结合,对烟雾病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排螺旋CT与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结构功能,进一步提高螺旋CT应用价值。方法:对16层多排螺旋CT的机器结构、图像重建方法、扫描功能、设备自制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CT图像分辨率得到提高,影响伪影减少,辐射剂量下降,影像整体质量大大提高。结论:在多螺旋CT使用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层厚和探测器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图像重建方法应用,并正确合理应用CT扫描技术,将使临床上采集的影像信息更加丰富,多螺旋CT的设备功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评估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260例344枚支架为研究对象,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支架内狭窄程度≥50%为ISR。将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结果与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支架狭窄显示情况,并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PLR)及阴性似然比(NLR),并采用图像质量四等级制分析年龄因素对于MS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344枚支架均能评估,CAG检出84枚(24%)发生ISR。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ISR的灵敏度为89.30%,特异度94.62%,Youden指数(正确指数)为0.84,阳性似然比(PLR)为16.60,阴性似然比(NLR)为0.11;年龄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准确上具有相关性(线性相关)。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评估支架内再狭窄具有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支架术后评估支架是否狭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初发明了CT并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影像医学的一次革命。随着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1989年开发了螺旋CT,1991年开发了双螺旋扫描,1998年开发了半秒和多层面扫描,到2002年推出商品化16排螺旋CT,  相似文献   

15.
陈雄 《医疗装备》2023,(21):30-32
根据3.0T磁共振安装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现场实际情况,对3.0T磁共振机房受外部环境及对外部环境的磁干扰进行评估和分析。针对3.0T磁共振机房存在的磁干扰,采取相应的屏蔽设计,且屏蔽效能和绝缘电阻达到合格验收标准,有助于磁共振设备顺利安装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双低"(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剂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4—8月于医院行CCTA检查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低管电压(100 kV)扫描并采用低对比剂剂量(40 ml),对照组行常规扫描(120 k...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的技术原理及影像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螺旋CT的出现是CT技术革命性进步,各厂家相继开发出了4层、8层及16层螺旋CT。与传统螺旋CT相比,多层螺旋CT在成像原理、技术特点有明显的不同,图像质量也有明显的改进,本文介绍如下。1多层螺旋CT原理1.1数据采集通道数据采集通道数是决定X线管球旋转1周所能获得的图像层数,目前各厂家推出的机型有2通道、4通道、8通道和16通道。有关专家估计,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今后传统CT甚至单层螺旋CT将逐步被多层螺旋CT所取代,尤其是性价比有优势的双层螺旋会更加普及。1.2探测器在探测器结构上,多层与单层螺旋CT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的CT灌注特点及与临床的相关性,初步探讨慢性胰腺炎的诊断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急腹症10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有正常胰腺组织。2组都采用64层螺旋CT影像灌注分析。结果 100例临床经病理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都经过CT确诊,准确率为1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F和BVS平均值对比差异明显明显(P<0.05);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64层螺旋CT影像灌注分析准确率高,同时有利于微观数据的观察,其在肿瘤诊断方面一定会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效果与CT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7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疑似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同类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的正确诊断率、误诊率以及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多层螺旋CT特征。结果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P <0.05);多层螺旋CT特征:(1)肺癌病灶呈现结节;(2)肺癌肿瘤边界清晰;(3)病灶呈现小片形状且边界较为模糊。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分辨和诊断肺癌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