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卜荣生 《中国校医》2013,27(12):930-932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心脏受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9例中有50例存在心脏损害,占35.97%,其中ECG ST-T改变21例;心包积液15例,心肌损害8例,肺动脉高压8例,瓣膜病5例,心律失常4例。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心脏损害常见,可累及心脏各个部位,其中ST-T改变和心包受累最为常见。心脏损害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9例SLE合并心脏损害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心包炎占心脏损害的47.72%,心肌炎占46.15%,心内膜炎占6.13%,未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及实验室指标与SLE心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60例SLE的临床资料. 结果①SLE可累及心脏各部分,其中以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多见.②SLE 心脏损害多属无症状型,与年龄和病程无关.③抗心磷脂抗体与心脏瓣膜损害关系较密切. 结论 SLE并发心脏损害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故对SLE病人需要常规作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抗磷脂抗体检查,有助于提高心脏病变的检出率,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12例分析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董秀玲,王学文心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较易累及的脏器之一。本文报道12例SLE并发心脏损害的病例。心脏受累多在发病后6个月到2年间。主要表现为心包炎8例,心肌炎3例,心肌心包炎1例,发生心力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7年收治的9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心肌酶(CK)、X线胸片等检测.总结SLE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98例SLE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64例(占65.3%),其中仅26例有心脏病相关症状.[结论]SLE累及心脏时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及时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及心肌酶等,有助于提高SLE所致心脏损害的检出率,及早诊治可改善SLE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误诊3例报告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欧柏青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绝大多数起病缓慢。本病在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时往往容易误诊。我院1986年至1996年共收治SLE96例,其中以心脏损害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观察海南省第二工人医院(571700)隋景玉近年来我院共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8例,其中临床检出累及心脏损害者23例。现将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形式和治疗结果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内脏器官情况,分析相应的护理及治疗措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2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伴有的内脏损害情况,护理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狼疮肾病44例;神经精神狼疮21例;肺累及3例;胃肠道累及1例,累及心血管患者29例。经过细心的护理结合药物治疗,90例患者病情均稳定。结论在统性红斑狼疮伴有并发症及合并症时,病情更加重、情况更加复杂,积极、全面的护理配合治疗能使大多数患者完成治疗,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正确判断SLE的转归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1 037例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SLE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结果 5年来该院收治住院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 037例SLE患者中,其发病特点以20~40岁女性最为常见,占67.5%,男女比例为1:8.26.关节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54.3%,其次是皮疹,占48.2%;预后情况:91.8%的住院患者好转出院,未愈或死亡者占8.2%.心、肺、消化系统和神经精神系统的损伤对预后结果有显著影响(P<0.05);影响预后结果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肺间质病变、肺栓塞、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膜炎、肾脏损害和紫癜.实验室指标是血红蛋白、血小板、ds-DNA抗体阳性、血沉和C3、C4水平(P<0.05).结论 SLE是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疾病,在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上有其特征性改变,了解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对延缓SLE患者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一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尤以关节损害为多见,而且近几年来,关于SLE残毀性关节损害的报告亦渐增多,预后亦较严重,故进一步提高对SLE关节损害的认识,实属必要。 SLE的关节损害,一般表现为:SLE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和无菌性骨坏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MCL患者的临床及出院后的随访资料采用系统性回顾法进行分析,观察CHOP方案(A组)及Hyper-CVAD方案(B组)治疗MC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情况,归纳分析MCL的临床特征并研究可能影响其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与B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L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骨髓侵犯者较为多见,骨髓侵犯、肝脏肿大、IPI评分、MCL分期、临床疗效及染色体异常数均可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期;2组MCL患者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5个月,总中位PFS为5.6个月;骨髓侵犯、IPI评分(2)、MCL分期(Ⅲ-Ⅳ)、临床疗效(PD/复发)及染色体异常(≥4)是影响MCL患者化疗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CL在老年男性中较为多见,确诊时多已至晚期,且多伴有肝肿大及骨髓等其他器官及外周血侵犯,骨髓侵犯、IPI评分、MCL分期、临床治疗疗效及染色体异常是影响MCL患者化疗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2.50%,对照组为72、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中枢神经损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患者心理情况,值得临床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5 6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分布特点及治疗效果 ,并与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雷诺现象等皮肤表现及肾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中青年组明显少见 (P <0 .0 5 ) ,肺部病变、肌痛和肌无力、疲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而血液系统损害和狼疮的两项特异性抗体 (抗ds-DNA和抗Sm抗体 )、非特异性抗体 (抗SS -A和抗SS -B抗体 )以及补体C3 下降的阳性率都低于中青年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性与中青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比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期生存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多系统受累的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病,无论是疾病本身还是由于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带来的副反应均严重影响患的生存质量。然而由于目前对SLE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发作时患通常必须服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案对控制红斑狼疮活动度、避免或减轻红斑狼疮引起的脏器损伤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对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患生存质量变化的研究,仅见国外的随访调查中对患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报道。为全面评价我国SLE患的预后,本研究对61例SLE患进行了生存质量随访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7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279例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1%,53.2%,3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浸润程度、脉管及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标志物与胃癌的预后相关(P值均=0.000);性别、年龄、民族、肿瘤家族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史对胃癌的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1.573,95% CI 1.102~ 2.245)、合并症(OR=1.467,95% CI 1.180~1.824)、肿瘤浸润程度(OR=3.399,95% CI 2.312~4.998)、淋巴结转移(OR =6.101,95% CI 2.786~13.360)、组织学分级(OR=2.339,95% CI 1.411~3.878)、病理分期(OR=1.883,95% CI1.075~3.297)、根治性手术(OR=0.159,95% CI 0.067~0.378)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肿瘤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根治性手术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且病理分期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展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性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影响。方法分析19例自然绝经后发病的女性SLE患者一般情况、初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并与75例育龄期女性SLE进行对比。结果自然绝经后发病的SLE患者肌痛、肌无力及体重下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而皮疹的发生率则较低,P<0.05;白细胞下降及抗核抗体(ANA)阳性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性激素在SLE的发病及临床表现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绝经后发病的女性SLE患者的病情侵袭性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性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影响。方法分析19例自然绝经后发病的女性SLE患者一般情况、初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并与75例育龄期女性SLE进行对比。结果自然绝经后发病的SLE患者肌痛、肌无力及体重下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而皮疹的发生率则较低,P〈0.05;白细胞下降及抗核抗体(ANA)阳性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性激素在SLE的发病及临床表现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绝经后发病的女性SLE患者的病情侵袭性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吻合口32例,位于非吻合口16例.组织学分型:未分化癌2例,低分化腺癌32例,中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2例.病理分期:Ⅰ期5例,Ⅱ期6例,Ⅲ期28例,Ⅳ期9例.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5.4%和32.5%,均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术患者的28.5%、12.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6.7%、21.4%和0,各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胃癌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其预后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和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remnant gastric cancer. Method Took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48 patients with remnant gastric cancer from March 1992 to September 2009. Results Of these 48 cases,32 had lesion at anastomotic site and the remaining 16 located in non-anastomotic site. The histological type included 2un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32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12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nd 2 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The pathological stages included stage Ⅰ 5 cases,stage Ⅱ 6 cases,stage Ⅲ 28 cases and stage Ⅳ 9 cases. The 1-year,3-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the radical treatment were 100.0% ,65.4% and 32.5% respectively, and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out radical treatment (28.5% ,12.2% ,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pathological stage Ⅰ , Ⅱ , Ⅲ and Ⅳ were 100.0%,66.7% ,21.4% and 0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arious stag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remnant gastric lesions are mainly located near the anastomosis, the prognosis of remnant gastric canc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whether taken radical surgery and the tumor's pathological stage.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累及多系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 ,误诊率高。本文对我院1990年~1997年间收治的379例SLE病人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 ,以期基层医生对此病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减少误诊误治。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379例SLE病人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1〕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344例 ,男女之比1∶9 83。发病年龄8~67岁 ,2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 ,共274例(72 3%) ,从发病到确诊时间20天~7年。1 2临床表现SLE…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LE患者不同活动度中IgG亚类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不同活动度SLE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计算SLE活动度指数(SLEDAI),按SLEDAI分组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相对于健康对照组,SLE轻度活动患者IgG水平增高,IgG1、IgG3增高(t=1. 693,P 0. 05),IgG2、IgG4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692、t=-6. 046,P 0. 05)。SLE中度活动患者IgG增高(t=2. 335,P 0. 05水平),IgG1、IgG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423、t=1. 823,P 0. 05),IgG2、IgG4下降。SLE重度活动患者IgG水平增高(t=1. 598,P 0. 05),IgG1、IgG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241、2. 587,P 0. 05),IgG2(t=-1. 100,P 0. 05,)、IgG4下降。结论 SLE患者不同活动度中IgG亚类分布水平较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IgG1升高、IgG4下降明显; IgG4可用于鉴别IgG4相关性疾病;并可用于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