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随访管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在我院行PCI术的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随访管理。比较两组随访前、后6个月及随访后1年的行为改变阶段、服药依从性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及随访1年后,观察组处于行为阶段与维持阶段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随访管理可促进患者行为改变,提高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团体活动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10月1日某三甲医院接受PCI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团体活动;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GQOL-74评分、按时复查、遵医用药、合理运动、规律作息、科学饮食、戒烟戒酒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冠心病PCI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团体活动,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心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防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应用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按照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稳定性冠心病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急性心力衰竭及静脉血栓栓塞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稳定性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梁爱萍  赵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14-1617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79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评分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单县某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6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的评分、左室射血分数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冠心病康复知识及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左室心功能,提高患者对冠心病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二级预防行为,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1日~9月1日收治的CHD行PCI术后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CHD行PCI术后患者77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S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焦点解决模式结合团体咨询应用于CHD行PCI术后患者中,可改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降低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息化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信息化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信息化延续性护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改善其心脏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178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0例。2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出院后实施整体护理延伸服务。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后用药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和再住院率。 结果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行PCI术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将160例行PCI术老年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1次电话随访;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12个月内,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原因,实施电话随访,共8次(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服药依从性欠佳则随时予增加随访次数)。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PCI术后冠心病老年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心脏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及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后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协同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心脏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依从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心脏事件,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联合八段锦运动对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境状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行PCI术治疗的CHD患者12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正念训练联合八段锦运动,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境状态评分(POMS)、睡眠质量评分(PSQI)、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消极心境得分和PSQI,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心境得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6-MWD,LVEF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正念训练联合八段锦运动能有效改善CHD患者PCI术后心境状态及睡眠质量,促使心功能恢复,控制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依从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29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理机能、不良事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护理结束后的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预防行为和康复知识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身体疼痛、精力状况、精神状态、生理职能、社会职能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坚持服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以及定期复诊等各项指标的治疗依从性明显差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结束后不良事件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有明显的改善,且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减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进行正念心理训练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住院接受PCI术治疗的15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试验组进行正念心理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压力感知量表(PSS)评分及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护理后SAS评分、PSS评分、SDS评分、LVESD及LVEDD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后LVEF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1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心理训练结合常规治疗可有效减轻AMI患者PCI术后不良情绪及压力感,改善心功能,降低心绞痛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吞咽功能训练对喉癌术后功能恢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8例择期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咽喉功能恢复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I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术后患者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少由于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术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CI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再入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开展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服药及时率、复诊及时率等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及时率、复诊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专科护士主导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明显提高PCI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以提高患者服药及复诊的及时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学科合作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且接受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双学科合作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采用双学科合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40.0%),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双学科合作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风险预防为主导的护理服务对老年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12月,对82例行PCI的老年患者(对照组)采用规范化的常规护理;2010年1月-12月期间,针对该护理中易出现的不良事件,在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措施基础上强化风险控制与预防,使88例后期行该术的患者(试验组)其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果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老年患者行PCI的护理风险防范,改进和完善护理服务方式,可有效减少PCI术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