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行椎体加强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2004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为52~76岁,平均62.5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1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6例,腰椎退行性侧凸4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减压、融合节段和方法,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的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内固定、矫形.采用ODI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术后影像学资料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36.5个月.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复查X线片均未发现椎弓根螺钉的松动或脱出,椎弓根螺钉周围未发现有透亮线出现.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46±2.24减至3.15±1.47(P<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24±2.32减至2.11±0.84(P<0.01).ODI评分由术前的43.15±5.72下降至15.41±16.42(P<0.01).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16例次,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结论 对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应用PMMA行椎体加强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增强螺钉的稳定性,防止螺钉的松动或脱出,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改善和保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病变,能增加脊柱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和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19例,男5例,女14例,年龄47~68岁。病变节段L4~510例,乙3~43例,L5~S12例,L3~4、L4~54例。术后随访自行拟定下列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改善;可:症状好转;差: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结果 术后17例获得4~18个月(平均8.1个月)随访,结果:优1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1%。术后6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有骨桥形成,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具有复位固定优良、对椎管干扰小及易获得植骨融合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弓根提拉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11-03-2012-09收治的43例腰椎退变性滑脱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提拉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9.5±3.2)个月,测量随访时VAS、JOA值,患者随访3个月、半年时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滑脱程度由19.3%下降到3.5%(P〈0.05);局部腰椎前凸角由术前11.5°增加到16.1°(P〈0.05)。结论 对腰椎退变性滑脱采用椎弓根提拉螺钉提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可有效复位腰椎解剖结构,获得稳定的下腰椎力学重建。  相似文献   

5.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4例。共计分为2组,甲组15例,乙组39例,甲组未行椎间融合单纯行PLF手术,乙组采用椎间融合行PLIF技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年,疼痛缓解率为31%和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和80%。术后并发症包括矫正效果丢失1例,但无椎间隙塌陷、椎间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对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与否术后病人的疗效比较分析,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退变性腰椎疾患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先行椎弓根钉钉道灌注稍黏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钉道2~3mL)后进行常规椎弓根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B组常规椎弓根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分别对术中椎弓根钉把持力以及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X线片滑脱复位的Boxall标准及椎体间骨性融合的Cook等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40例患者都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随访8.4个月。A组20例患者中术后全部主观满意,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总体优良率为90.87%,术后X线片根据Boxall指数标准,复位优良率为100%,植骨融合率100%,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为3.7个月;B组20例患者中有17例术后主观满意,满意率为85%,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总体优良率为81.56%,术后X线根据Boxall指数标准,复位优良率为80%,植骨融合率为80%,植骨融合时间为3.2~8个月,平均4.8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椎弓根钉松脱施行骨水泥强化加增粗椎弓根螺钉翻修术,术后主观满意。结论椎弓根钉经骨水泥强化后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术式,可明显减少术后内植物的失效,提高初次手术的成功率。术中应注意防止骨水泥的外渗漏,减少骨水泥固化过程中发热对周围组织的灼伤;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比较。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脊柱后路固定的标准技术,但在骨质疏松情况下固定易松动失效,常需要行骨水泥强化以提高固定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疏松性椎骨骨-钉界面生物力学、骨水泥强化固定的方法和材料.并指出强化固定的指征和可吸收材料在骨质疏松性骨质强化巾的替代过程及其强度可能是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前测量拟固定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后取出螺钉,钉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3ml再次置入螺钉并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椎体固定后减压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14.4±3.6)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钉及断棒等并发症.影像学评估: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围松质骨中无明显椎体外渗.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7例,良22例,可7例;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经术中骨水泥强化固定后由(0.61±0.23)N·m增至(1.35±0.32) 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变可以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腰椎退行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7例;年龄62~77岁,平均71岁;均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测量待置人螺钉之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取出螺钉后经钉道注入3ml粘稠的PMMA,再拧入螺钉,10min后拧紧螺钉并测量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减压后行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7个月,腰腿痛治愈好转率达87%,无手术并发症发生.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螺钉的最大旋入力偶矩由0.591±0.213N·m增至1.332±0.377N·m,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表现为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嗣松质骨中,未出现椎体外渗漏.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不稳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正确掌握进钉技术及螺钉强化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加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否改善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意义。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49例,男12例,女37例;年龄49~68岁,平均58.5岁。Meyerding分型:Ⅰ度32例,Ⅱ度17例。其中21例采用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A组),28例加用CDHORIZONM8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B组)。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无统计学差异。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90个月,平均58个月。参照Yuan等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腰腿痛程度(VAS评分)、脊柱活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结果:随访时腰痛VAS评分:A组(41.9±7.5)分,B组(32.8±6.2)分;腿痛VAS评分:A组(33.9±7.3)分,B组(30.8±6.2)分。脊柱活动功能:A组改善15例,加重或无变化6例;B组改善25例,加重或无变化3例。神经功能:A组改善15例,加重或无变化6例;B组改善26例,加重或无变化2例。在改善腰痛、脊柱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方面,B组优于A组(P0.05)。在腿痛改善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比较,加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和临床功能;减压作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在改善患者腿痛方面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单侧行病变节段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3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经单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根据JOA评分法评估术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缓解情况,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JOA评分(8.2±2.1)分,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20.8±3.8)分(q=22.123,P0.05)和术后12个月(21.7±3.9)分(q=23.703,P0.05);VAS评分术前(7.9±2.1)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2.4±0.4)分(q=26.107,P0.05)和12个月(2.3±0.3)分(q=26.582,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随访期间无显著变化(P0.05)。1年后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拔钉等异常。结论经单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单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满意,可在合适病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行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51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无严重不稳。其中26例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相当,但相对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后路自体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36例(52个腰椎节段)老年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后路自体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同时随访观察初期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结果 36例获随访,时间6~28个月,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15评分法评分,术前平均3.8分,术后平均13.7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8.9%,优良率91.8%,骨融合率97%.结论 后路自体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下腰椎退变性疾病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特别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固定术对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4—2021-04开封市人民医院骨五科行手术治疗的76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CBT螺钉固定术(CBT)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LIF)组,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评价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统计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T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短(少)于PLIF组;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低于PLIF组,JOA评分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期间CB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IF比较,CBT螺钉固定术应用于老年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治疗,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等优势,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度、促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自2001年5月-2004年1月,对37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椎间融合加TSRH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11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加TENOR-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复位系统。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2个月。根据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所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26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达97%。根据下腰痛评分(JOA score)由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术后20.6分。随访期间椎体间固定融合节段稳定,融合良好,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6例,平均65.6岁,按Saville分度法椎体骨量减少Ⅰ度7例,Ⅱ度9例,Ⅲ度21例,Ⅳ度9例。结果 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个月~3年,平均1.5年。41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5个月,38例椎体高度恢复。41例椎弓螺钉无松动,断裂或脱落。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两组男性尸体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对照侧),另一侧填入CPC后再置入螺钉作强化固定(强化侧),15min和12h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然后用CPC重新固定12h后拔松的椎弓根螺钉并测得其Fmax。结果:强化侧Fmax和对照侧比较,15min后提高了55%,12h后提高了83%;重新固定后,两侧Fmax较固定前分别提高了54.2%和63.6%,差别有显著性意义(Wilcoxon's检验,P<0.01)。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强化椎弓根螺钉的固定。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通过与传统骨水泥(PMMA)增强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的对比,分析使用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1年6月间在我科接受腰椎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45例,其中24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骨水泥增强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平均年龄71.2岁(59~86岁),平均骨密度为0.60±0.16g/cm2;21例采用骨水泥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TangoRS系统)固定(观察组),平均年龄72.0岁(58~87岁),平均骨密度0.57±0.24g/cm2。应用术前及术后ODI及JOA评分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应用术后CT及X线评价椎体的融合融合情况及螺钉位置;通过统计术后并发症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8±43min,术中出血量233±23ml,平均住院时间12.3±4.6天;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46±34min,术中出血量225±36ml,平均住院时间13.2±6.5d;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随访20.5个月,有3例患者PMMA渗漏至椎管内,1例PMMA由于椎体前壁破裂而穿出椎体前壁,未出现相应的神经并发症。有2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且未形成融合。观察组平均随访18.4个月,有1例患者PMMA渗漏至椎体前侧方,1例患者PMMA渗漏至椎管内,均未出现相应的神经并发症。对照组患者JOA评分术前为10.21±2.27分、术后为21.32±2.80分,ODI评分术前为47.34±6.30分、术后为18.47±4.89分;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术前为10.12±2.64分、术后为21.83±2.43分,ODI评分术前为48.07±5.06分、术后为17.67±3.64,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及ODI评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术后术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采用PMMA增强的多孔中空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退变性腰椎疾病与传统的骨水泥加强方式同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且采用注射的方式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动态稳定性。方法:8只健康成年雌性绵羊,体重55.7±5.6kg,年龄5.5±0.7岁。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手术)后1个月开始连续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0.45mg/kg/d)10个月,在建模前、激素注射结束后1个月(建模后)测量绵羊腰椎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MD显著下降(>25%)时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建模后将每只骨质疏松绵羊腰椎(L1~L6)随机分为3组,每组2个腰椎。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组,直接拧入CPS;PMMA-PS组,向钉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0ml)后拧入CPS;EPS组,直接拧入EPS。螺钉置入术后6周和12周各处死4只绵羊,取出腰椎,剔除标本周围软组织,自各椎间盘处离断,游离成单个椎体。每个腰椎随机选择一侧的螺钉行轴向拔出实验,将椎体固定于MTS 858生物材料实验机上,沿椎弓根螺钉长轴方向以5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测量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结果:建模前、后绵羊腰椎的BMD分别为1.14±0.10g/cm2和0.83±0.07g/cm2,建模后BMD显著下降(P<0.05),平均为27.2%(25.4%~28.9%),骨质疏松绵羊模型成功建立。置钉术后6周E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分别为1252.13±203.51N和1426.38±235.75N,EAV分别为2.48±0.45J和2.84±0.55J,均显著高于CPS组(827.88±139.22N和1.66±0.30J)(P<0.05);置钉术后12周E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分别为1518.88±256.81N和1472.75±248.65N,EAV分别为3.09±0.59J和2.95±0.60J,均显著高于CPS组(906.63±152.50N和1.80±0.35J)(P<0.05);置钉术后6周、12周EPS组的Fmax和EAV与PMMA-P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术后12周CPS组和PMMA-PS组的Fmax和EAV与同组置钉术后6周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置钉术后12周EPS组的Fmax和EAV较同组置钉术后6周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与CPS相比,EPS可显著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中的稳定性,并达到了与临床常用的PMMA-PS近似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尸体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固定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稳定性。方法:16个腰椎标本取自4具新鲜尸体的脊柱(L1~L4)。年龄51~78岁,平均63岁,其中女性3具,男性1具。所有标本经X线检查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其中1个腰椎因严重畸形被剔除。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后,将15个椎体随机分为3组。采用相同方法制备钉道,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直接置入CPS;PMMA-PS组先向钉道内注入PMMA,再置入CPS;EPS组直接置入EPS。置钉后24h,对标本进行X线检查和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及骨水泥分布情况;然后将椎体固定于MTS 858上,沿椎弓根螺钉的长轴方向以10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拔出实验,测量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结果:所有腰椎的BMD均小于0.8g/cm2,T值为-3.5~-2.5,均为骨质疏松椎体,3组之间B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和CT重建显示各组螺钉位置均良好,PMMA-PS组中未见PMMA渗漏现象;CPS组螺钉被周围的骨质直接包绕;PMMA-PS组螺钉被PMMA所包裹,PMMA存在于螺钉周围的骨质中,在椎体内形成了“纺锤样”结构;EPS组螺钉的前端在椎体内明显膨胀,形成了“爪状”结构。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分别为751.50±251.37N、1521.70±513.27N和1175.20±396.51N,PMMA-PS组和EPS组均显著高于CPS组(P<0.001,P=0.026),而PMMA-PS组和EP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分别为1.47±0.51J、3.09±0.93J和2.46±0.69J,PMMA-PS组和EPS组均显著高于CPS组(P<0.001,P=0.005),而PMMA-PS组和EP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EPS可显著提高骨质疏松腰椎内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达到了与传统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接近的固定强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