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抽选偏头痛患者70例,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先兆性偏头痛组(32例)以及无先兆性偏头痛组(38例),同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对象35例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3组患者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同时统计两组偏头痛患者在头痛频率、发作日数以及头痛程度上的差异,分析其与卵圆孔未闭的相关性.结果 先兆性偏头痛组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高于无先兆性偏头痛组,而无先兆性偏头痛组卵圆孔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先兆性偏头痛组发作频率(13.7±10.1)次/4周、头痛发作日数(13.7±10.0)d、头痛程度(7.5±1.3)分;无先兆性偏头痛组发作频率(12.9±9.9)次/4周、头痛发作日数(12.7±9.5)d、头痛程度(7.2±1.6)分,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患者卵圆孔未闭分流大小与其头痛程度以及头痛发作日数息息相关(P<0.05),与其头痛程度则无相关性.结论 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病发卵圆孔未闭的几率明显较高,且患者头痛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日数与其卵圆孔分流大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蜂斗菜的标准化提取物预防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5例偏头痛患者分别给予蜂斗菜提取物75m g(2次/d)、蜂斗菜提取物50m g(2次/d)和安慰剂(2次/d),进行平行分组、随机试验。入选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近3个月每月至少有2~6次头痛发作。主要观察指标是经过一个4个月的治疗周期后,偏头痛每月发作频率较基础频率下降的百分比。结果:经过4个月的治疗,对每个方案进行分析,蜂斗菜提取物75m g(2次/d)治疗组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下降了48%(P=0.0012),蜂斗菜提取物50m g(2次/d)治疗组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辅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氟桂利嗪+普萘洛尔与氟桂利嗪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的变化,临床疗效以头痛发作频率降低率进行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同期对照,在...  相似文献   

4.
糖皮质激素是最为快速的预防丛集性头痛(CH)的药物,该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短期缓解症状。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 PD)对13例发作性CH患者(3例女性,10例男性)的影响。在头痛发作的第8天,给予CH患者静脉输注M PD,剂量为30m g/kg体重,溶在生理盐水中3h内输入。7d后随访患者头痛的发作频率,M PD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头痛发作频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0.42vs0.83±0.78;P=0.05,Student t检验)。M PD治疗开始和治疗后第一次发作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8±2.2d(极差2~7d)。13例患者中只有3例(23%)的头痛完全缓解,M PD治疗后…  相似文献   

5.
马登海  兰茂升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47-1048
目的评价阿魏酸钠片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片,每天3次,每次2粒(共100 mg),饭后口服,连用2个月;对照组氟桂利嗪胶囊每晚服1粒(5 mg),治疗2个月。记录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停药后仍有阳性结果的持续时间。结果阿魏酸钠片较氟桂利嗪减少偏头疼发作频率和每月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停药后仍具有阳性结果的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阿魏酸钠片较氟桂利嗪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具有更持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春西汀在偏头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给氟桂利嗪,每晚睡前服5mg;治疗组:给予0.9%氯化钠250ml加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1次/d,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5mg口服。2组连续治疗2周,并随访1周,分时间段记录所有患者疼痛发作次数以及止痛药物追加服用次数,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段内比较,明显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及频繁服用止痛药物(P<0.05)。结论:长春西汀有效的缓解偏头痛的发作,联合氟桂利嗪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安进公司宣布预防慢性偏头痛药厄瑞奴单抗(erenumab,AMG 334)的全球Ⅱ期临床试验达到主终点,明显减少每月偏头痛天数。该药是全人源单抗靶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减少传送失能性疼痛信号。全球Ⅱ期临床20120295试验是随机、12周、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评价该药治疗慢性偏头痛的安全性和疗效,667名患者按3∶2∶2比例分别皮下注射每月1次、安慰剂70或140 mg该药。主终点是治疗12周后,9~12周每月偏头痛天数与基线比较的改变,次终点为偏头痛天数较基线减少50%及较基线用止痛药天数的改变,累计每月偏头痛小时数较基线时的改变。结果显示,安慰剂组偏头痛较基线减少4.2 d,用药组较基线减少6.6 d。美国约有300万~700万慢性偏头痛患者,每月头痛>15 d,其中头痛>8 d患者多是由于偏头痛引起。  相似文献   

8.
奥卡西平治疗偏头痛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54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奥卡西平(900 mg/d,分3次口服)和安慰剂各8周,疼痛数字评分法(0~10级)记录2组患者服药期间头痛强度的变化,同时记录2组患者8周内偏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小时)和发作频率(次/月)。结果: 连续观察8周,治疗组患者头痛强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1)。结论: 奥卡西平治疗及预防偏头痛发作均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毫针刺以及无针刺对紧张型头痛患者疗效的差别。设计: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三手试验。机构:德国28个门诊中心。受试者:270例阵发性或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其中女性占74%,年龄43±13岁。干预:针刺、毫针刺(在非针灸穴位行浅表针刺)或候诊对照组。针刺和毫针刺操作由专科医师实施,每例患者在8周内接受12次治疗。主要观察指标:随机分组前4周至随机分组后9~12周期间受试者在头痛日记中所记录头痛天数的差别。结果:针刺组患者的头痛天数减少了7.2±6.5d,毫针刺组患者减少了6.6±6.0d,候诊对照组患者减少了1.5±3.7d[针刺组vs毫针…  相似文献   

10.
全胜麟  屈晓雯 《微创医学》2004,23(5):593-59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31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消心痛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共4周,观察用该药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消心痛用量及心率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3.54%(P<0.01),消心痛用量减少45.61%(P<0.01),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P> 0.05).结论曲美他嗪通过优化心肌代谢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与消心痛联合治疗减少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降低消心痛的用量,减少硝酸酯类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在预防偏头痛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2例偏头痛患者(男28例,女34例)经过四周基线期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培哚普利2 mg每日一次,另一组给予安慰剂每日一次,治疗12周.记录基线期4周和治疗最后4周的头痛发作日数(每天症状发作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记为1日)、小时数、需要服药克服头痛患者人次数.结果 培哚普利组减少发作日数为1.9,安慰剂组为0.3(P<0.05).两组均未发生重要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培哚普利在预防偏头痛方面有效,为预防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冠心病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治疗组在保持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治疗6个月。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分别为(2.9±2.0)次/周和(3.7±1.8)次/周,P<0.05;硝酸甘油片服用量减少(1.6±1.0)mg/周和(2.1±1.2)mg/周,P<0.05;心率,心率和血压乘积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总工作量增加,分别为(9.9±2.0)METs和(9.1±1.8)METs,P<0.05;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延长,分别为(438.0±76.4)s和(402.8±71.8)s,P<0.05;运动后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435.8±74.9)s和(390.3±76.0)s,P<0.05及运动持续时间增加,分别为(607.6±158.8)s和(526.3±123.7)s,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46.9±5.0)%和(42.8±2.7)%,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且不会增加心率与血压的乘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甘露醇对偏头痛的药物疗效。方法 应用 2 0 %甘露醇 2 50ml每天静脉滴注治疗偏头痛 ,2周为一疗程 ,疗程开始前两周和疗程结束后两周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达 82 .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无不良反应。结论 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能清除血液内自由基 ,能减轻偏头痛的发作程度 ,减少发作频率 ,可作为一种治疗偏头痛有效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1例偏头痛患者,其中因失访脱落6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奇数者为氟桂利嗪组(37例,给予氟桂利嗪治疗),偶数者为丙戊酸镁组(38例,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氟桂利嗪组和丙戊酸镁组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氟桂利嗪组和丙戊酸镁组头痛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8.92%和2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用于防治偏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黄帝内针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内科治疗的7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帝内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偏头痛每周发生天数、次数、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采用头痛日记法)和头痛程度{[采用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H)]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头痛影响测试量表-6(HIT-6)]};于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偏头痛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4.29%、7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4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偏头痛发作次数、天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1.37±1.33)次、(0.91±0.85) d,(1.03±0.91) h,明显少(短...  相似文献   

16.
大量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患有冠状动脉疾病(CAD)。对于这些患者,使用西地那非是硝酸盐治疗的禁忌。为评估抗缺血替代物质———曲美他嗪对长期使用硝酸盐治疗的CAD患者性活动中偶发心肌缺血的控制效果,研究了38例已证明为CAD的男性(57±6岁)。患者在基线水平接受24h门诊患者心电图监测。口服硝酸盐(20m g,3次/d)治疗1周后,再采用曲美他嗪(20m g,3次/d)治疗1周。嘱咐患者每次进行门诊心电图监测前勿进行性活动。指导患者在基线和使用曲美他嗪加西地那非治疗时于性活动前1h服用西地那非(100m g)或使用硝酸盐治疗时服用安慰剂(盲法)。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确诊为冠心病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保持原有治疗方案;治疗组在保持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治疗6个月. 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分别为(2.9±2.0)次/周和(3.7±1.8)次/周,P<0.05;硝酸甘油片服用量减少(1.6±1.0) mg/周和(2.1±1.2) mg/周,P<0.05;心率,心率和血压乘积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总工作量增加,分别为(9.9±2.0) METs和(9.1±1.8) METs,P<0.05;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延长,分别为(438.0±76.4)s和(402.8±71.8)s,P<0.05;运动后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435.8±74.9) s和(390.3±76.0) s,P<0.05及运动持续时间增加,分别为(607.6±158.8) s和(526.3±123.7) s,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46.9±5.0)%和(42.8±2.7)%,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且不会增加心率与血压的乘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新发偏头痛疗效,分析治疗影响因素,探讨发病机制。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后新发偏头痛的成年患者接受氯吡格雷(75 mg/d)治疗3月和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12月,偏头痛诊断、评估由神经科医师根据国际头痛协会标准独立进行。结果共纳入ASD封堵术患者1 006例,8.55%(86例)出现术后新发偏头痛,其中67.44%(58例)为先兆偏头痛,32.56%(28)为无先兆偏头痛,60.47%(53例)发生于封堵术后1周,68.60%(59例)为女性,平均年龄(39.76±12.94)岁(范围18~73岁),83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治疗1、3、6、12月随访发现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强度较基线显著改善(P<0.05),治疗应答最佳显效时间为治疗6月。治疗1、3、6、12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9.04%、72.23%、86.75%及74.70%。双抗治疗的影响因素是偏头痛初次发作时间。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成年... 更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促进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的提高,分析和探讨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方便选取1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辅以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的8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不同用药方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观察指标(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例(97.67%),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例(86.05%),试验组疗效更占优势,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2.32±0.33)次/d、(2.74±0.11)min,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6.17±0.15)次/d、(5.29±0.44)min,试验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在增加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6 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服用缬沙坦80mg ,1次 /d ,连服 4周。服药初期每周随访 1次 ,血压稳定后每 2周监测 1次血压。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为83% ,显效为 74 % ,有效为 16 % ,未达标者 10例。收缩压从治疗前 (2 0 4 0± 1 30 )kPa ,降至治疗后 (17 4 5±1 38)kPa ,舒张压从治疗前 (12 94± 0 72 )kPa ,降至治疗后 (10 96± 0 6 9)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